5.1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教案-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表格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1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教案-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表格版)

资源简介

【教学课题】 5.1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课型:新授课
主备: 审核: 时间:
知识目标:理解自然环境整体性的基本内涵能举例说明某自然地理要素在自然环境形成和演化中的作用核心素养:增强学生区域认知力提高学科综合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自然环境整体性的基本内涵
【教学难点】自然环境的稳定功能
【教学方法】课件演示法、学思结合法、合作探究法、讲练结合法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航拍视频《黄山》,介绍黄山“四绝”通过以下问题:为什么黄山会出现“四绝”景观来导入新课学习。活动一 自然环境各要素间的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自主学习】自学教材P80找到自然环境的构成要素,自然环境整体性的涵义。 【探究一】物质在自然环境的各要素间是如何迁移的?(分组讨论教材81页案例)教师点拨:自然环境的各要素通过生物循环、水循环和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联系成一个整体。【巩固练习】读“热带雨林景观图”,回答1~2题。1.图中显示的自然地理环境要素有( D )①大气 ②土壤 ③生物 ④民居A.①②④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③2.热带雨林景观是在热带湿润气候条件下,土壤、生物、水文等地理要素统一演化形成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各要素间只进行物质迁移,没有进行能量交换B.各要素间只进行能量交换,没有进行物质迁移C.各要素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D.各要素间没有平衡的功能活动二 自然环境的整体功能【探究二】生物循环将有机界和无机界联系在一起了,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光合作用,那么光合作用是否是自然环境的整体功能?除此之外,还有哪个功能属于自然环境的整体功能。【巩固练习】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等机构研究人员发现,一些热带森林树木附近的土壤中存在它们的天敌,包括真菌和节肢动物等,它们会有选择地攻击和杀死宿主的种子及幼苗,致使同种树木无法在同一片区域过度聚集。啮齿类动物、哺乳动物或鸟类等“种子扩散者”也在这种机制中扮演重要角色,它们可以把树木的种子带到较远的地方,新落脚点的真菌和节肢动物攻击的是不同树种,从而让远道而来的树种生存下来。据此完成 下面小题。1. 热带森林树木的天敌 ( C ) A. 使局部森林难以生长 B. 种类包括鸟类等 C. 攻击具有专一性 D. 地域流动性强2. 依据材料可以得出,热带森林中树木的天敌对森林的总体影响是 ( B ) A. 种子无法生长 B. 生物多样性增加 C. 森林面积缩小 D. 土壤肥力下降3. 热带森林的这种机制对热带农业发展的启示是 ( D ) A. 作物播种前必须毒杀天敌 B. 专业化种植能提高生产效率 C. 捕捉鸟类等能改善农业生态 D. 农田多种经营会降低风险活动三 自然环境各要素的统一演化【探究三】黄土高原地区原来为森林覆盖,水土流失较轻。后来森林被破坏,水土流失加重,探究植被破坏后,河流、地貌的变化。【巩固练习】黄山市某地因菊花经济效益高,农民开垦坡地种菊花,因而出现了较为严重的生态问题,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若此种活动不加以限制,任由其发展,则最可能直接导致该地区( C )A.蒸发量增加 B.降水量增多C.地表径流变化增大 D.地下径流增多2、植被破坏致使水土流失严重,这体现了( A )A.自然环境要素的相互制约B.不同区域之间相互制约C.自然环境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D.一个区域的变化影响到另一个区域活动四 自然环境对干扰的整体响应【探究四】阅读教材案例分析,东北地区自然环境对植被破坏的整体响应。【课堂检测】地球表面四个圈层联系紧密,存在物质、能量交换,形成了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读图,完成第1~3题。1.在水循环过程中,①圈层物质进入②圈层所经过的主要环节是( C )A.降水 B.水汽输送 C.蒸发 D.径流2.④圈层的矿物质进入①圈层所经历的主要过程是 ( B )A.搬运、沉积过程 B.侵蚀、搬运过程C.风化、侵蚀过程 D.变质、沉积过程3.关于图示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B )A.各圈层上下平行分布 B.各圈层相互渗透C.③圈层单独占有空间 D.都属于地球的外部圈层几千万年前,恐龙称霸全球,但不知什么原因,恐龙突然灭绝。一种学说认为,是小行星撞击地球所致;另一种学说认为,是地球的气候剧变所致。据此完成第4~5题。4.下列要素的变化使得恐龙生存的环境更加恶劣的是( D )A.气候变化 B.植物变化C.分解作用 D.自然环境各要素都发生了变化5.恐龙灭绝后,地球上其他动物得以生存和繁衍下来是自然环境的什么功能在起作用 (  D )A.光合作用 B.生产功能C.分解功能 D.稳定功能
【板书设计】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自然环境各要素间的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自然环境的整体功能自然环境的统一演化自然环境对干扰的整体响应
【教学反思】
PAGE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