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5张PPT)01关注心灵,呵护成长小学生时期是人的行为、性格和智力迅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由于身心变化比较快,加之文化知识及社会经验的不足,小学生很容易产生不健康的心理,导致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容易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1. 狭隘:即斤斤计较,心胸太狭窄,不能容人也不理解别人,对小事也耿耿于怀,爱钻牛角尖。2. 嫉妒:当别人比自己好时,表现出不自然、不舒服甚至怀有敌意,更有甚者竟用打击、中伤手段来发泄内心的嫉妒。3. 敏感:即神经过敏,多疑,常常把别人无意中的话、不相干的动作当作对自己的轻视或嘲笑,为此而喜怒无常,情绪变化很大。4. 自卑:对自己缺乏信心,以为在各方面都不如别人,无论是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中,总把自己看得比别人低一等,这种自卑严重影响了自己的情绪。5. 叛逆:小学生正处于成长过渡期,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迫切希望摆脱大人的监护。同时,为了表现自己的与众不同,易对任何事情持批判的态度。孩子出现这种问题是正常不过的现象,所以当发现自己心灵不健康时,不要自我责怪,也不要逃避,要勇于直面问题,大胆向身边的家人老师朋友求救,不可以忽视自身问题,任由其心灵问题肆意生长。心理问题的成因?来自家庭的因素父母的溺爱、家庭教育方式不当、家庭气氛不和谐等原因。家庭是小学生接受教育的最初环境,家庭气氛的好坏,直接影响小学生的情感意志,影响其心理的健康发展。来自学校的因素学习负担过重、教师教育方法失当、学校与同学相处不和谐,遭受校园暴力、小学阶段心理健康教育几乎是空白。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小学生的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他们背负着父母的希望和老师的期望,因此学生的负担越来越重。来自社会的因素随着现代社会的迅速发展,小学生接触到各式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获取的信息越来越杂,涉及面越来越广。相对于书本来说,现在的小学生获取信息的最直观的方式就是电视;更全面的渠道则是互联网。这是由整个社会大环境决定的。我们应该怎么做?关注自己心灵的成长状态1.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和社会交往 不断完善自己的个性小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还必须有计划、有目的地参加一些集体活动和社会交往,如夏令营、体育比赛、文艺活动等。这样能够更好地培养兴趣爱好,逐步形成自尊、自爱、自信、自制的良好心理品质,满足自己进行社会交往的需要,也有利于形成并长期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2.学习一些自我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1) 学会放松。可以通过想象、转移注意力、调整呼吸、体育活动、听音乐、唱歌、阅读、睡觉等方法调节放松。(2) 与人谈心。在学校可以找老师、同学谈心;在家里可以找长辈、亲友谈心;(3) 学习写日记或周记。小学生可以学习用笔与自己谈心,把心灵的轨迹用文字描绘下来,对心理健康成长有很大的帮助。3. 善于求助寻找支持寻求帮助是每个人所应具有的积极态度,面对压力、困惑,要寻找心理支持,以获得良好的帮助和指导。求得帮助的过程,也就是一个自助的过程,我们所获得的不仅是这一次的办法,而是自己的更多体会。我的烦恼寄语同学们!让我们携起手来,借助彼此之力共同点亮心灯!01教育主题班会谢 谢 大 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