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一课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含义 基本要素生产力 是人类利用自然和改造和自然的能力 生产资料(包括生产工具和劳动对象)和劳动者生产关系 是生产中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和产品分配关系二者关系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适合生产力状况的生产关系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不适合生产力状况的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形态 生产力水平 生产关系原始社会 石器工具 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平等互助,平均分配劳动产品。奴隶社会 金属工具 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奴隶劳动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封建社会 铁制农具广泛使用 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通过收取地租等方式,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有自己的劳动工具甚至少量土地,劳动成果除缴纳地租外,还能留下一部分归自己支配。资本主义社会 机器大工业 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失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不得不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受雇于资本家,成为雇佣工人,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社会主义社会 机器大工业 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消灭了人剥削人的制度,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建立起互助合作的关系;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三、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原始社会(1)原始社会的生产关系特点 ①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生产资料所有制) ②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 ③平均分配劳动产品(产品的分配关系)(2)原始社会的管理方式(政治关系)及其历史必然性①在原始社会,按照血缘关系结成的氏族是原始人共同生活的基本单位。在氏族制度中,人们通过氏族议事会管理集体事务。到了原始社会末期,一些近亲的氏族构成部落,有的部落联合起来组成部落联盟。在氏族制度下,没有人压迫人的现象。②氏族制度是与当时低下的社会生产力相适应的。私有制、阶级、国家的确立①生产工具改进,生产力的发展②氏族为单位的共同劳动被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劳动代替,产品出现剩余。③生产资料由氏族公有转归家庭私有。土地变成私有财产,标志着私有制的确立。④贫富分化加剧,氏族成员地位越来越不平等,原始社会逐渐解体。奴隶社会(1)阶级和国家的产生过程①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的确立,贫富分化加剧,氏族成员的地位越来越不平等,逐渐形成两大地位不同的集团——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②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之间的矛盾是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奴隶主为了维护本阶级的利益,建立了军队、法庭、监狱等暴力机关,奴隶制国家产生。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阶级统治的工具。奴隶社会的生产关系特点①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②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③奴隶劳动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迈入文明时代门槛标志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后,金属工具的广泛使用、城市的出现、文字的发明和应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等,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迈入文明时代的门槛。封建社会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特点①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通过收取地租等方式,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②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有自己的劳动工具甚至少量土地,劳动成果除缴纳地租外,还能留下一部分归自己支配。封建社会的阶级剥削①经济上——残酷剥削A.主要方式:收取地租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B.基础:封建土地所有制②政治上——等级森严:封建国家的显著特征是君主专制、等级森严。③文化上——思想枷锁:为了维护封建国家的统治,地主阶级还散布封建迷信、传播封建道德、鼓吹“君权神授”,钳制劳动人民的思想。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关系①生产关系建立的基本条件:要有大批失去生产资料、有人身自由、能够自由出卖劳动的人。要有开办资本主义企业所必需的大量货币当作资金。②生产关系特点: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失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不得不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受雇于资本家,成为雇佣工人,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2)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的意义: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工业革命的发生和完成,带来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促进了人类思想的解放,使科学、教育、文化的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3)资本主义经济危机①特征:生产过剩——相对过剩。②表现:大量商品卖不出去、大量生产资料被闲置,大批生产企业、银行破产,大批工人失业,生产迅速下降,信用关系被破坏,整个社会生活陷入混乱。③原因:A.直接原因: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以及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B.根本原因: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4)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主要矛盾区别联系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 盾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在阶级关系上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资本主义社会主要矛 盾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四、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1.空想社会主义(1)合理性:①看到资本主义的弊端,对资本主义进行揭露和批判,表达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诉求②对实现理想社会的道路进行了探索③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局限性:①仅从理性、正义等原则出发,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没有看到更深层次的原因,不能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本矛盾和发展规律。②空想主义者主张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看不到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力量③没有找到消灭资本主义社会和建立新社会的强大力量,也没有找到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2.科学社会主义(1)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历史条件、理论基石、诞生标志①历史条件:思想来源:空想社会主义。历史前提: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②理论基石:A.唯物史观:批判地吸收了德国古典哲学的合理成分而创立的。B.剩余价值学说:批判继承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思想成果而创立的。C.唯物史观与剩余价值学说的意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③诞生标志: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2)《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①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②《共产党宣言》深刻阐释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革命纲领,深刻阐释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品格、政治立场、崇高理想、国际主义精神。③《共产党宣言》总结了工人运动的经验和教训,第一次系统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任务和策略原则,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3)如何看待马克思主义?①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②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③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④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理论,始终站在时代前沿。(4)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特点: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消灭了人剥削人的制度,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建立起互助合作的关系;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5)十月革命的意义:①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的革命理论变为现实,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性飞跃,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②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过程中,诞生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伟大成就。社会主义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①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出现严重曲折。②但是,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看,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是不可逆转的;从人类社会发展趋势来看,共产主义一定要实现的信念是不可动摇的。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实践与发展。面对风云变幻的当今世界,只有把目光投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就不难看出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发出了何等强大的生命力。所以说,社会主义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科学社会主义的三次飞跃①《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使社会主义实现由空想到科学。②十月革命的胜利,使社会主义实现由理论到现实。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在当代的应用与发展,是当代化中国化的科学社会主义。二、五大社会形态的生产力水平、生产关系特点的对比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