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9张PPT)浓情端午端午节主题班会箬叶飘香一粽尝来千古事龙舟逐水百桡划出四时情一年一端午 一岁一安康 中国传统节日农历五月初五民族节日 代代传承 端午安康赛龙舟·品粽子·家团圆目录一年一端午 一岁一安康 中国传统节日020401端午节简介03端午节习俗端午节诗选端午节由来与传说农历五月初五民族节日 代代传承 端午安康赛龙舟·品粽子·家团圆端午节简介箬叶飘香一粽尝来千古事龙舟逐水百桡划出四时情一年一端午 一岁一安康 中国传统节日PART 01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端阳处处祥。农历五月初五民族节日 代代传承 端午安康赛龙舟·品粽子·家团圆端午节简介01一年一端午 一岁一安康 中国传统节日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其内容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菖蒲酒,吃五毒饼、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动渐已消失外,其余至今流传中国各地及邻近诸国。有些活动,如赛龙舟等,已得到新的发展,突破了时间、地域界线,成为了国际性的体育赛事。时至今日,端午节仍是中国人民中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也称端五,端阳。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重午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龙日等等。虽然名称不同,但总体上说,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还是同多于异的。端午节简介01一年一端午 一岁一安康 中国传统节日古人纪年、纪月、纪日、纪时通用天干地支,根据干支历,按十二地支顺序推算,第五个月即“午月”,而午日又为“阳辰”,所以端午也称为“端阳”。仲夏端午苍龙七宿处在正南中天,位置最”正“、最”中“。另,因端午节对于在北回归线及以南地区,太阳在天空位置是一年里最当中。上古干支纪元法,以天干地支来作为载体,纪元通用天干地支。端午原为干支历的午月午日,正月建寅,第五个月即为午月,午月午日谓之重午,午月午日“中正”也。到了汉代时,由于南北统一,历法变动,朝廷为了方便过节,规定每年的端午节改为阴历五月初五。民间有在端午采草药煲水沐浴的习俗,故亦有浴兰节之称,如汉代《大戴礼》云:“午日以兰汤沐浴”。端阳节天中节重午节浴兰节端午别称端午节简介01一年一端午 一岁一安康 中国传统节日自民国以来,经过几十年的移风易俗,端午节许多旧的风俗已被人们遗忘了,但端午节仍是民间深受欢迎的传统节日,粽子是不可缺少的佳节食品。2006年5月国务院将端午节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端午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将其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端午节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自2008年起2009年9月端午节由来与传说箬叶飘香一粽尝来千古事龙舟逐水百桡划出四时情一年一端午 一岁一安康 中国传统节日PART 02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端阳处处祥。农历五月初五民族节日 代代传承 端午安康赛龙舟·品粽子·家团圆端午节由来与传说02一年一端午 一岁一安康 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很多,诸如: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 ;纪念曹娥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吴月民族图腾祭说等等。以上各说,各本其源。据学者闻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列举的百余条古籍记载及专家考古考证,端午的起源,是中国古代南方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的节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已广泛深入人心,故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因此,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广最深,占据主流地位。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纪念屈原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端午节由来与传说02一年一端午 一岁一安康 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由来与传说02一年一端午 一岁一安康 中国传统节日此传说广泛流传于江浙地区。伍子胥名员字子胥,春秋时期的楚国人,少年时期就显现出其出众的才能。伍子胥原是楚国大夫伍奢之子,由于宫廷倾轧,伍子胥父兄均为楚平王所杀,他投奔吴国,辅助吴国征伐楚国,五战均攻入楚国都城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伍子胥痛恨楚平王,进入楚国都城后,掘墓鞭尸三百,以报父兄之仇。吴王阖闾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连战连捷,越国因而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他。此时伍子胥看破勾践的阴谋,于是强烈建议夫差应彻底消灭越国。然而夫差不听,当时吴国的太宰伯嚭收受越国的贿赂,因而进谗言去陷害伍子胥。夫差听信谗言,对伍子胥予以赐死。伍子胥不畏死亡,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派人将伍子胥的尸体装在皮革里,并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于是端午节也成为纪念伍子胥的日子。纪念伍子胥端午节习俗箬叶飘香一粽尝来千古事龙舟逐水百桡划出四时情一年一端午 一岁一安康 中国传统节日PART 03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端阳处处祥。农历五月初五民族节日 代代传承 端午安康赛龙舟·品粽子·家团圆端午节习俗03一年一端午 一岁一安康 中国传统节日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其实 ,“龙舟竞渡”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了。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后来,赛龙舟除纪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们还付予了不同的寓意。我国民间过端午节是较为隆重的,庆祝的活动也是各种各样,比较普遍的活动有以下种种形式:赛龙舟端午节习俗03一年一端午 一岁一安康 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为广东碱水粽。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 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端午食粽端午节习俗03一年一端午 一岁一安康 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佩香囊端午节习俗03一年一端午 一岁一安康 中国传统节日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它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中医学上以艾入药,有理气血、暖子宫、祛寒湿的功能。将艾叶加工成“艾绒”,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药材。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狭长的叶片也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药物。悬艾叶悬菖蒲悬艾叶菖蒲端午节诗选箬叶飘香一粽尝来千古事龙舟逐水百桡划出四时情一年一端午 一岁一安康 中国传统节日PART 04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端阳处处祥。农历五月初五民族节日 代代传承 端午安康赛龙舟·品粽子·家团圆端午节诗选04一年一端午 一岁一安康 中国传统节日端午(唐)文 秀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七律.端午(唐)殷尧藩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端午节诗选04一年一端午 一岁一安康 中国传统节日七律.端午老 舍端午偏逢风雨狂,村童仍着旧衣裳;相邀情重携蓑笠,敢为泥深恋草堂;有客同心当骨肉,无钱买酒卖文章;当年此会鱼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节令门.端阳(清)李静山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谢谢观看祝大家端午安康,阖家幸福!箬叶飘香一粽尝来千古事龙舟逐水百桡划出四时情一年一端午 一岁一安康 中国传统节日农历五月初五民族节日 代代传承 端午安康赛龙舟·品粽子·家团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