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溺水安全主题班会---真爱生命 预防溺水(共24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防溺水安全主题班会---真爱生命 预防溺水(共24张PPT)

资源简介

(共24张PPT)
40
珍爱生命 预防溺水
珍爱生命 预防溺水
中小学防溺水主题班会
教师:xxx
时间:2023年9月1日
防 溺
科 普
40
01
02
03
04
认识溺水
溺水原因
预防措施
急救指南
40
01
01
认识溺水


认识溺水
河流
水库和湖泊由于水域较大,深浅不一,水流复杂等特点,加上可能存在暗流,水草缠绕等隐患,容易导致溺水事故发生。
海滩上的水流状况和海浪变化较大,存在暗流、礁石等隐患,加上游客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不同,容易发生溺水事故。
一些公共游泳池由于管理不善,监管不严,都可能导致溺水事故发生,特别是儿童、非泳者和体力较差者更容易在游泳池中发生溺水事故。
一些宽广水面的河流或江河,由于水流湍急,水深不一,水势变化多端,加上人们在娱乐活动中的安全意识不足,容易导致溺水事故发生。
水库和湖泊
公共游泳池
水滩和海滩
溺水高发地
为什么在游泳池也会发生溺水?
当游泳池中的人流量过大时,人员密集度增加,容易造成游泳者之间的碰撞、踩踏等情况,从而导致溺水事故的发生;缺乏足够数量的救生员、监视设备故障、紧急救援措施不到位等;这些因素都可能影响对游泳者的安全监控和及时救助,增加溺水风险。
还有一些游泳者可能采取不正确的游泳姿势或冒险行为,如过度疲劳、挑战极限、深水潜水等。这些行为可能导致身体劳累和失控,进而引发溺水事故。
01
02
认识溺水
水质和水生生物
天气和自然灾害
深水和水流
野外水域潜在危险性
野外水域中的水深和水流情况可能难以预测和控制,有些地方可能存在深水区域。
某些野外水域可能存在细菌、寄生虫等潜在的水生生物,此外在一些地区,有可能存在有毒植物或水中的毒蛇等危险生物。
野外水域常常受到天气条件的影响,如突然的风暴、大雨等,增加游泳危险。
认识溺水
溺水者会在水上拼命挣扎
事实上,溺水大多数悄然发生。溺水时,吸入空气是第一需求。当人的口鼻在慌乱中短暂浮出水面,受本能驱使只会全力吸气,此时会有大量的水呛入气管,根本来不及发声。
只有不会游泳的人才溺水
数据显示,相当一部分溺亡者都会游泳。大部分初学者在游泳池(静水)学的皮毛,根本不足以应对自然水域的各种复杂情况。很多人对自己的水性都过于自信。
只有大水域才有溺水风险
即使在浴缸、游泳池或只有几公分深 的水域,也可能对不会游泳或不慎行动的人造成危险。据统计有13%的溺亡者,会溺死在浴缸、游泳池,甚至小小的水桶中。
误区一
误区二
误区三
溺水误区
水面平静,下水就不会有危险
事实上,自然水域水面下的暗流、暗礁、水草、沟壑等,每一项都可能对人造成生命危险。有的甚至会对穿戴有救生衣、救生圈的人造成威胁。
误区四
不主动下水嬉戏就不会有危险
事实上,自然水域水面下的暗流、暗礁、水草、沟壑等,每一项都可能对人造成生命危险。有的甚至会对穿戴有救生衣、救生圈的人造成威胁。
误区五
只要获救,溺水者就会安全
当溺水者吸入过多的水就会引起呼吸并发症,进而引发继发性溺水或干溺水,哪怕溺水者已经获救上岸,如果不及时跟进治疗,液体积聚仍会导致呼吸窘迫,脑损伤(脑缺氧)甚至心脏骤停。
误区六
溺水误区
误区七
误区八
误区九
手拉手就能救上溺水者
只要会游泳就能下水救人
新闻来看溺水救援成功率高
事实上,手拉手救人的方式死亡率较高。结成“人链”后,一旦有人因体力不支而打破“平衡”,就会让很多人落水,导致群死群伤。
溺水者慌乱中求生时,力量惊人。因缺乏救援经验,热心群众贸然下水救援反被拖入水中的惨剧时有发生。非受过专业训练或者经验丰富者,切忌下水救人,应尽量使用长杆、漂浮物等工具实施救援。
一个人从落水到溺亡只需要2~5分钟。如此短的时间内,要实施有效救援,附近正好有长杆、漂浮物等工具实施救援者,实际具备这几种条件的概率较低。
溺水误区
40
02
02
溺水原因


无论在游泳池、海滩还是其他水域,如果没有足够的游泳技能,缺乏正确的游泳姿势,不会浮起来或有效地在水中移动等都可能导致溺水。
游泳技能不足
即使是习水性的人,由于未做充分准备活动,突然遭受冷水的刺或游泳时间过长,也会在水下出现四肢痉挛、抽搐,导致失去自主能力而下沉。
未做准备活动
使用不合适的游泳器材也会增加溺水风险。例如,充气玩具、救生圈等不可靠的浮具可能会突然漏气或破裂,导致人们无法保持浮力并溺水。
不合适的游泳器材
一些水域可能存在强大的水流、深度不一致、有沉默物等风险因素。此外,在没有专业就剩设施或人员的地方游泳也会增加溺水的风险。
不适宜的环境条件
溺水原因
夏季时孩子们放假和放松的时间,他们可能没有足够的意识和对危险的敏感度,更容易发生溺水事故,特别是没有成人监管的情况下单独玩耍或跳水时。
饮酒和用药
在水中游泳时饮酒嚯服用药物会影响平衡和判断能力,增加溺水的风险。这些物质可能使人变得迟钝、困倦或失去对危险的识别能力。
患有慢性疾病
身体不好,患有心脏病、贫血、癫痫及其他慢性病的人,可能在游泳中因冷水的刺激而引起旧病复发,聪儿导致溺水。
溺水原因
安全意识淡薄
在非开放的水域游泳,四肢可能会被水底的水草缠绕而导致下沉,或者陷入泥沙而失去控制能力。
溺水时间多发生在放学后、周末、假期。
溺水地多在野外水域(河流、湖泊、水库等)
往往是多个孩子结伴偷偷玩水,缺少大人监管
溺水原因
溺水事故共同特征
40
03
03
预防措施


不准私自下水游泳
不准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
不准在无家长或老师带队的情况下游泳
不准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
不准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护人员的水域游泳
不准不会水性的学生擅自下水施救
预防措施
02
03
06
04
05
01
六不准
不论是在泳池、河流还是海滩,儿童都需要在成年监护人的陪同下玩水。
预防措施
监护人陪伴
去公共的游泳场所时,务必遵循相关的规定和标志,不要随意闯入非指定区域,确保能在安全受控的环境中玩耍。
遵守场所规则
适当的游泳训练,提高游泳技能和水质意识,可以选择参加专业的游泳学习班或者由专业教练进行指导。
游泳能力培养
佩戴合适的救生设备,如救生圈、浮板等。这样可以提供额外的保护,在紧急情况下帮助保持浮出水面。
专业救生设备
40
04
04
急救指南


尽量保持镇静,避免惊慌和浪费体力。深呼吸,试着平静下来。
不要慌张,保持冷静
保持冷静
若周围有漂浮物,尽量游向他们并抓住。这些物品可以提供浮力,帮助你在水面上。
靠近漂浮物
采用腿部蛙泳的姿势,保持身体的垂直状态,可以减少阻力,并帮助你保持在水面上。
利用腿部蛙泳
尽量控制呼吸,避免呛水。如果你需要低头吸气,将头转向一侧,以免水进入口鼻。
合适的呼吸方式
尽量避免过度挣扎和用力,不要浪费过多的体力。保持冷静、稳定呼吸,尽量保持体力以便等待救援。
遇到危险怎么办
节约体力
通过观察水流和海浪的方向,选择最合适的游泳路径,并避免被强大的水流带走。
转移到安全位置
用力大声呼喊寻求帮助。如果有人在附近,大声呼救可以引起他们的注意,增加被救援的机会。
呼救
循序渐进地游回岸边,避免用尽体力。间歇性地游泳或漂浮,确保休息足够,以免过度疲劳。
循序渐进地返回
01
02
03
04
尽可能让身体浮在水面上,等待别人施救,当有人来救援时,一定要听救援者的指挥,不要猛拽救援的人。
如果周围有可以抓、拉、扶的东西,迅速抓住,借力浮出水面。如果没有可以抓住的东西,就要靠一定的技巧自行浮起来。
对于不会游泳的人来说,最好的溺水自救在于提前预防。不要去没有防护措施的江河湖海游玩。
遇到危险怎么办
如果是腿抽筋了,在可以坚持的情况下,尽快游到岸边,或者抓住附近的漂浮物。
如果手臂抽筋了,马上手握成拳,反复抓握,然后用理张开,直到不再抽筋。此时可以选择仰面漂在水上。
如果被水草缠住,不要拼命挣扎,这样可能只会让水草缠的更紧。看看周围有没有可以抓的东西。如果有,抓住它,让身体浮出水面,在附近有人的情况下,尽早求助。
遇到危险怎么办
注意:首先先确保自身安全
对于施救的人来说,任何时候都要在自身安全的前提下,考虑怎么将溺水的人救上来。
能在岸上进行的救援,绝不在水中进行。把周围任何可以用的漂浮物(如救生圈、长杆或长绳子的一端)递或抛给落水的人,拉上岸。
可以从被救者后方靠近,再从后面或侧面拖住其腋窝或下巴,使头露出水面,然后仰泳前进带上岸。也可以从被救者的后方靠近,一只手从他的腋窝穿过,抱住胸部,使头露出水面,然后侧泳前进。
遇到危险怎么办
01
02
03
学习游泳技能:接受正规的游泳学习,学会正确的游泳姿势。
注意选择合适的水域:选择适合自己游泳能力的水域。避免游泳在未知、危险或不熟悉的水域,如急流、悬崖底下、暗流较强的地方等。
根据能力选择水深:根据自己的游泳能力选择合适的水深。
不要饮酒游泳:切勿在饮酒后进行游泳,酒精会影响反应能力和判断力,增加溺水风险。
孩童安全:监护人应始终在附近,并确保孩子佩戴适合的救生设备。
学习急救知识:学习基本的急救知识,包括心肺复苏和救援技巧等,已备不时之需。
游泳小贴士
40
珍爱生命 预防溺水
珍爱生命 预防溺水
中小学防溺水主题班会
教师:xxx
时间:2023年9月日
防 溺
科 普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