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河流》教学方案第1课时教材分析本节教材分三部分,一是从整体上介绍了我国河流和湖泊的概况,以内外流区域的划分和河流水文特征的对比为重点;二是以“水能宝库”“黄金水道”“长江水患”为重点介绍了中国最大的河流——长江,最后重点介绍了黄河的泥沙产生的原因及治理问题。每一部分的介绍都不是面面俱到,而是选取最具代表性的内容作细致的讲解,注重培养学生的读图、运用资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从地图上找出我国流入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的主要外流河,以及最终未注入海洋的主要河流,归纳我国外流河、内流河的分布特征。2.从河流流量、水位、汛期、冰期、含沙量等方面描述我国外流河、内流河的水文特征,理解河流与人类活动的关系。3.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长江的特点,举例说明其对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的影响。【过程与方法目标】1.运用流域图和相关水文资料,描述长江的主要水文特征,能够说出长江开发利用的现状及潜力,进一步理解河流与人类活动的关系;2.培养获取图文信息的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推理分析的思维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逐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人地协调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外流河和内流河的水文特征。2.长江的源流概况及开发利用情况。【教学难点】外流河和内流河的水文特征。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2.相关地图与图片。教学过程第1课时【课程引入】师:河流和山脉向来是文学作品的重要来源,作者借用它们来抒发自己的情怀,表述自我的感想。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相信大家知道的比我还多,哪位同学和大家分享。生:积极思考,回答问题。师:除了刚才诗句中提到的河流,你知道我国还有哪些重要河流吗?生:积极思考,回答问题。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河流。板书:第三节 河流一、以外流河为主【讲授新课】师:在中国主要河流分布图上,找出我国的大江大河以及它们注入的海洋。这些大河各注入哪个大洋,河流流向与地势有什么关系?生:略。师:所有的河流最终都会注入海洋吗?(总结)我们把这些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叫做外流河。最终未流入海洋的河流,叫做内流河。外流河的流域称为外流区,内流河的流域称为内流区。(展示课件)我国内流区和外流区。板书:1.内流区和外流区(1)概念:内流河、外流河、内流区、外流区师:内流区和外流区是如何划分的呢?板书:(2)内流区和外流区的划分及分布(展示课件)让学生观察我国的外流区和内流区划分图、我国地形图、降水量图。师:内流区和外流区的分界线与我们讲过的哪些气候分界线位置相似?生:季风区、非季风区分界线,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位置相似。师:内流区和外流区的分界线与季风区、非季风区分界线,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位置相似,大致经过大兴安岭南部、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师:分析内流区和外流区水量的大小及原因?生:外流区受夏季风影响,降水多,水量大;内流区受夏季风影响不明显,降水少,水量小。师:内流区和外流区面积各占我国总面积的百分比是多少?生:外流区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3,内流区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3。师:同学们想一想,回答问题:为什么我国西北部多内流河,东部多外流河?生:思考回答。师:这与我国西高东低地势及所处的海陆位置和气候条件有关。西北部距海远,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量大,所以多内流河;东部距海近,气候湿润,降水多,所以多外流河。师:(转折过渡)由于内流河、外流河所处的位置、气候条件、地面植被状况等不同,导致内流河、外流河的水位、流量、含沙量、结冰期等变化规律不同,我们称其为水文特征不同。板书:2.流河的水文特征师:(画板图讲解)河流的水文特征主要包括流量、含沙量、水位、结冰期等。流量指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断面的水流体积,它反映河流水资源多少,通常以米3/秒为单位。水位指河流在某地某时段的水面高程,它是反映水体水量大小的最直观的重要标志。含沙量指单位体积水中所含泥沙的重量。结冰期指河流封冻的时间长短。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外流河的水文特征。课件展示“中国东部主要河流流量的年变化曲线”。生:学生总结影响外流河水文特征的主要因素。师:河流的水文特征与气候、地面状况等方面有密切的关系,气候条件不同,河流的水量、水位、结冰期也不同,地面植被不同、河流的含沙量也不同。由此可见,各地理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师:(过渡)《长江之歌》表达了中华儿女对长江的无限赞美之情。长江是我国的第一大河,那么,长江带来了哪些“贡献”呢?接下来我们就走进“长江的开发与治理”的学习。板书:二、长江的开发与治理1.长江概况实验探究,观察发现活动一:师:(课件展示)同学们读“长江流域水系”图,完成下列题目:(1)长江全长____千米,发源地__________脉;最后从________(直辖市)注入_______ 。(2)长江是我国长度_____、水量____、流域面积_____的河流,是中国的第一大河。(3)河段划分:(4)流经地形区:_____高原、横断山区、____盆地 、长江中下游平原(5)找出主要支流:雅砻江、岷江、嘉陵江、汉江 ;乌江、湘江、赣江(用铅笔描出来)。(6)长江中游支流多,南面有洞庭湖水系和鄱阳湖水系,北面有汉江,它们对长江干流的水量和汛期有什么影响 (7)长江流经的省市区和地形区有哪些?生:略。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总结,利用长江流域水系图等材料讲述内容。板书:2.水能资源——“水能宝库”活动二:师:(展示课件)同学们阅读“长江干流剖面图”,完成以下题目:(1)长江上游主要流经我国地势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落差大_______多米,河流多在崇山峻岭间穿行,激流峡谷众多,水能资源极为丰富。(2)长江是我国巨大的“_________”,长江的水能蕴藏量约占全国总量的_____,其中可以开发利用的水能资源约占全国的一半。长江的水能主要集_____河段。(3)新中国成立后,在长江支流和干流上相继建起了许多大型水电站,装机容量约占全国水电装机总量的______,主要大型水利枢纽有:______和__________。组织学生讨论回答,归纳总结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做适当的评价。(小结):长江上游有“水能宝库”之称,长江的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上游河段,因为上游河流落差大,峡谷多,因此在上游河段可以建水电站。但是目前长江的水能资源开发利用率还比较低,还远没有发挥它的应有作用,如何更加有效地开发长江的水能资源是我们当前探讨的重要课题。板书:3.航运开发——“黄金水道”活动三:读“长江航运图”完成下列思考:1.找出长江沿岸重要的港口城市。2.分析长江干流宜宾至上海河段的通航能力的变化。师:对学生的回答点评和总结。板书:4.长江的治理活动四:师:同学们阅读P47~48页有关长江荆江河段综合治理示意图,完成下列思考:1.说一说长江流域的问题及治理措施。2.思考为什么要对长江不同河段采取不同的治理措施?师:由于长江不同河段特征不同,环境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各异,所以采取的治理措施也不尽相同。如上游河段激流峡谷众多,植被破坏易引发水土流失,威胁中下游地区,影响航运,故应植树造林,保持水土;中游河道多蜿蜒曲折,水流不畅,泛滥成灾,所以应采取截弯取直,加固大堤的方法加以解决;下游江阔水深,水污染严重,需加强污水处理工作。【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外流河与内流河、河流的水文特征,了解了长江是我国最大的河流,水能资源巨大,但同时看到长江的防洪形势严峻,黄金水道的价值还未充分发挥。因此有必要加强对长江的认识,开发,利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