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三节 河流 第2课时 优秀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三节 河流 第2课时 优秀教案

资源简介

《河流》教学方案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长江水系的概况,知道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世界第三大河。
2.了解长江开发利用的现状及潜力。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
长江的开发利用及治理保护。
难点
分析长江的水能及航运特点。
三、教学准备
制作PPT
四、相关资源
课本相关图片和资料
五、教学过程
【课堂引入】
展示 “长江之歌”歌词。
导语:长江是中华民族的一条母亲河。母亲河长江究竟发源于哪里呢?对中华民族做出了哪些巨大的贡献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和了解长江吧!
【新知讲解】
一、长江的开发与治理
1.话说长江
教师:伟大的母亲河——长江,像一条巨龙镶嵌在祖国的大地上,源远流长。
多媒体展示“长江流域水系图”。
(1)请学生用笔描出长江的干流(教师提前打印出长江水系图),长江的发源地和最终注入哪个海洋?长江流经的省市区和地形区有哪些?学生在图中自主查找回答。
教师根据回答总结: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唐古拉山脉,依次流经青海省、四川省、西藏自治区、云南省、重庆市、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安徽省、江苏省、上海市等11个省市区,最后在上海附近注入东海,流经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2)请学生按从北到南,从西向东的顺序描出长江的七大支流。
回答:长江主要有雅砻江、岷江、嘉陵江、乌江、湘江、汉江、赣江等七大支流。
(3)请找出长江上、中、下游的河段划分地点:宜昌、湖口。
教师:长江是中国的第一大河、第一长河,请你说一说长江的概况,尽量用数据来说明。
学生自主搜集和整理数据,回答问题。
学生:长江全长约6300千米,是我国长度最长的河流。长江流域面积约180多万平方千米,约占我国陆地面积的20%,是我国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长江年径流量约9500多亿立方米,是我国水量最大的河流。
2.水能宝库
提问:长江巨大的水能资源分布在上、中、下游哪一河段中呢?
多媒体出示“长江干流剖面示意图”,学生读图进行判断。
教师根据回答总结:长江巨大的水能资源分布在它的源头-宜宾段和四川盆地以东的三峡段,这两个河段都位于长江的上游河段。
多媒体出示“长江干流剖面示意图”,引导学生读图、观察、计算并判断:
(1)长江自源头至入海口,落差(即河面高差)约多少米。(学生:约6700米)
(2)长江自源头至宜宾,河长约多少千米?落差约多少米。(学生:约3200多千米;约6000多米)
(3)长江上游源头至宜宾和四川盆地以东的三峡河段中哪个河段的水能资源最为丰富呢?为什么?
教师总结:通过读图、观察、计算可以看出.长江干流的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上游河段的源头—宜宾段。因为长江从青藏高原奔腾而下,流经横断山区的高山峡谷,陡然降落到四川盆地,河流落差很大,虎跳峡落差甚至达到200米,因而成为长江水能资源最丰富的河段。
长江流至四川盆地以东的重庆,深切巫山坚硬的石灰岩,形成险峻的峡谷。三峡长约200千米,峡口处仅宽100米,峡谷两岸峭壁耸立,水流湍急。因而三峡河段水能资源也极为丰富。
利用多媒体展示长江水系水利枢纽工程分布图。
多媒体展示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图。
教师讲述:为了开发利用长江的水能资源,新中国成立以来,在长江支流上建起了许多座水电站,并已在干流上建成了规模宏大的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它的发电站每年的发电量相当于1949年全国发电量的3倍。规模更大的长江三峡工程的发电量为葛洲坝水电站的6倍。加速长江水能资源的开发利用,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尤其对长江上、中游地区的经济发展,将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
3.长江航运——“黄金水道”
多媒体出示“长江航运图”,引导学生读图了解长江干流的通航里程。
提问:长江哪个河段为无冰期?
回答:四川宜宾以下的长江干流终年不冻,四季通航。
提问:哪些数字可以说明长江是一条“黄金水道”呢?
回答:长江有大小支流3 600多条,通航河道700多条,干支流通航里程近8万千米,占全国内河通航里程的2/3。货运量占全国内河货运总量的60%,而且干流横贯东西,终年不冻,宜宾以下四季通航,因此长江被人们誉为“黄金水道”。
四、综合治理
引导学生阅读“长江航运图”“九曲荆江”“荆江治理”等图,
观察并思考:
1.长江干流哪一个河段最为弯曲?这个河段叫什么名称?它有什么特点?
2.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是怎样治理这个河段的,达到了怎样的治理效果?
回答:1.荆江河段(湖北枝城至湖南城陵矶一段)。荆江河道蜿蜒蛇行.多浅滩和沙洲,水位高出北岸平原,加上河道弯曲,地势低洼,水流不畅,容易积水,有长江“地上河”之称,因此有“千里长江,险在荆江”的说法。
2.新中国成立后,首先修建了荆江分洪工程,接着又完成了几处河段的裁弯取直工程,加固了荆江大堤,对防洪、航运起到了良好的作用,收到了显著的效益。
教师小结:新中国成立以来,重点治理了滩多流急的川江和“九曲回肠”的荆江,疏浚了长江航道,加强了沿江港口的建设,提高了长江运输能力。
探究活动
多媒体展示教材中“探讨长江流域的生态建设”,学生读图,完成活动。
文字资料:长江沿江平原和长江三角洲是我国重要的工农业生产基地。由于自然和人为原因, 近年来这个地带几乎每年都发生洪涝灾害,水土流失和水污染等问题也比较严重。加强全流域的生态建设,需要长江流域的各个省级行政区域协同作战。
1.将长江干流流经的省级行政区域的名称依次填写在上图中。
2.长江上游和中下游面临的生态问题之间有联系吗?为什么
3.针对长江不同河段的问题,有的专家建议:长江源区的青海以及上游流经的各个省级行政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具有优先地位;中下游流经的各个省级行政区域是防灾减灾的最优先区域;人海口及沿海是污染的高风险区。针对这些建议,谈谈你的看法。
学生思考讨论,教师适时引导,并总结归纳。
1.长江发源于青海省,依次流经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最后在上海附近注入东海。
2.长江上游与中下游面临的生态问题之间有什么联系吗?为什么?
长江上游与中下游面临的生态问题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由于上游地区毁林开荒,陡坡垦殖,造成森林面积不断减少,水土流失严重,使得中下游泥沙淤积,洪涝灾害频繁,水污染严重。
3.由于上游地区大量的森林、草场被破坏,致使生态防护功能下降、水源涵养能力降低、水土流失加剧,而上游的水土流失又直接影响到中下游的生态环境,故长江源头地区及上游地区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优先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中下游地区由于大面积围湖造田、泥沙阻塞河道,再加上该区域内降水较多,洪涝灾害频繁发生,故中下游应以防灾减灾为优先区域。下游的地区由于人口密集,经济发达,污染较为严重,所以污染的高风险区。
典型例题
例1.下列选项中全是长江支流的是(   )
A.雅鲁藏布江、雅砻江、岷江、乌江
B.雅砻江、岷江、嘉陵江、汉江
C.岷江、乌江、嘉陵江、珠江
D.赣江、钱塘江、淮河、雅砻江
答案:B
解析:选项中雅鲁藏布江位于我国西南的一条河流,注入印度洋;珠江是我国汛期最长的河流;钱塘江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主要河流之一;长江的主要支流有:雅砻江、岷江、嘉陵江、乌江、湘江、汉江、赣江等。根据题意选B。
例2.由于人们的不合理开发和利用,长江目前出现的一些生态问题,主要是(  )
①水土流失 ②洪涝灾害 ③断流 ④水污染 ⑤凌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④⑤
答案:C
解析:长江上游地区由于滥砍滥伐,使得水土流失严重;中下游地区大量围湖造田,湖泊的蓄水能力减小,且中下游地区降水多集中于夏季,易发生洪涝灾害;下游地区经济发达,人口众多,水污染严重,尤其入海口和沿海是污染的高风险区,因此中下游各省区应注重打坝淤地、防灾减灾、保护环境。故选C。
六、课堂小结
长江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便利的内河航运价值、充足的灌溉水源、美丽的自然风光,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经济文化的发源地、东西运输的大动脉。我们对长江的开发就是要兴利除弊。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我们要遵循经济发展规律,让古老的长江在祖国的经济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七、板书设计
河流 第2课时
二、长江的开发与治理
1.话说长江
2.“水能宝库”
3.长江航运——“黄金水道”
4.长江的生态环境问题及治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