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教材分析:本节南方地区的第二节,在学完南方地区概况后,由本节进入南方地区具体区域的学习。根据我国近十年来区域的发展状况和地理热点地区,教材选择了长江三角洲地区为南方地区的代表区域。第1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长江三角洲的位置、范围、地形、自然条件特征、发展的优势。2.学生初步了解河流带动经济的发展进而影响人的生活方式。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长江三角洲的位置、范围、地形、自然条件特征、发展的优势,及上海的三重身份、作用和作用的体现。【教学难点】1、上海的辐射带动作用;2、经济的发展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课前准备:卡片资料,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课件展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油菜花、繁忙的京杭运河段、夫子庙、杭州西湖和东方明珠塔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学生谈从图文资料中获得的信息。[师] 这是长江三角洲地区,大家有什么感受?[生]谈感受。[过渡]是什么机遇,使这些城市在经济、经济、环境、城市建设等社会各项事业获得巨大的发展?今天我们一起来走进为其提供发展机遇的地区—长江三角洲,来了解那里的自然环境以及经济状况。【讲授新课】一、 优越的自然环境[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长江三角洲的自然环境,读图找出长江、太湖、东海、南海,上海、南京、杭州,说一说长江三角洲的范围和自然环境特征。并且思考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有哪些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提示学生思考一个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主要从气候、地形、水系等角度回答。)[生]地理范围:上海、江苏省南部、浙江省北部 气候:长江三角洲的气候类型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 地形:长江三角洲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 河湖:河网密集、湖泊众多。 [师]教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板书并总结:结合地图以及以往学习过的知识,我们知道长江三角洲地区地形以平原为主,气候温和湿润,土壤肥沃,是我国传统的粮食产区;同时河网密集、湖泊众多,又是我国重要的淡水鱼产区。因此这里自古就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 二、江海交汇之地[过渡]我们说长江三角洲是江海交汇之地,下面请同学们读图7.13长江三角洲的地形,说说该地有哪些“江”和“海”。[生]“江”有长江和钱塘江,“海”有黄海和东海。[师]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长江中下游地区位于江海交汇之地,港口众多,这样的位置有什么优越性呢?[生] 长江干流水运发达,经济腹地广阔;南北海上航运中枢,远洋航运世界主要港口。[师]同学们说得很好,长江三角洲有着得天独厚的江海之利,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具体看看长江三角洲的江海之利。[总结]长江三角洲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干支流发达,水运便利,联系广大的内陆地区。同时也是我国南北海上航运的中枢,通过远洋航线通往世界的主要港口。【课堂活动】1.以长江三角洲为例,认识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可打印【活动设计】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补充并归纳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堂活动】2.以成都平原为例,认识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可打印【活动设计】以成都平原为例,认识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长江三角洲地地理范围以及自然环境,包括:气候、地形、河流、土壤等,地理位置非常优越;此外我们需要分析长江对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的影响,了解河流上、中、下游对区域的影响作用。 教学反思: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