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1 地形和地势教学目标1.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分析我国位置的优越性。(语言描述、画出我国轮廓图,用经纬度表示。)2.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说明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3.结合地图,通过活动和竞赛,让学生了解我国现行的三级行政区划,记住全国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简称、行政中心和位置。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明确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读图识记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域单位的全称、简称、行政中心的名称及分布。2.教学难点:分析我国位置的优越性;识记省级行政区的全称、简称和行政中心的名称及分布。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启发式讲述法、合作探究法、对比分析法、概括归纳法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地图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播放视频——祖国各地的自然风光图片,请同学们在观看图片的过程中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请同学们说一说自己家乡的地形,你在生活中还见到其他什么地形。新课讲授一、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1.地形类型特征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景观图,回顾常见的地形类型,陆地表面呈现出的高低起伏的形态学生:类型:高原、平原、山地、盆地、丘陵。教师:这五种地形类型在我国是否都有?学生:都有教师:可以得出我国地形类型多样教师:引导学生阅读中国各类地形面积比例,按面积比例大小,给地形类型排序。 提示:山区包括哪些地形类型?山区= 山地+丘陵+崎岖的高原。运用地图估算山区面积所占比例,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学生总结:山区面积广大教师:引导学生读我国的地形分布图,找出主要地形区的位置。学生:读图找出四大高原、四大平原、三大平原、三大丘陵教师:让同学们了解我国的地形区分布,通过老师的讲解知道不同地形区的自然特征的差异。合作探究:山区面积广大,对经济的发展影响教师:请同学们观察图片并阅读材料,说一说山区面积广大,对经济的发展影响有哪些?学生:各抒己见教师总结:有利条件:山区森林、矿产资源丰富,草地面积大,自然风光优美,有利于发展林业、牧业、旅游业、采矿业等。不利条件:山区地面崎岖,交通不便,耕地少,容易发生自然灾害,不利于发展种植业和不易建设基础设施。2.主要的山脉教师:我国的地形区都镶嵌在纵横交错的山脉之间,山脉是我国地形的“骨架”。引导学生观察中国陆上主要山脉分布图,找出我国主要山脉的走向(山脉走向是指山脉的总体延伸方向)。学生:读图找出我国主要山脉的走向,及其主要代表山脉教师:引导学生读课本23页2.2中国地形分布图完成表格学生:读图完成表格二、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1.地势主要特征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分层设色地形图——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分布示意,找出我国地势最高的区域和地势最低的区域,并总结我国地势特征。学生:由颜色的变化判断地势的倾斜,总结地势特征:西高东低。教师:引导学生读我国北纬36°剖面图和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分布示意,总结我国的地势特征。学生: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分布特点,三级阶梯分布的海拔变化趋势,总结我国地势的特征:呈阶梯状分布。教师:请同学们结合我国的山脉分布图,找出三级阶梯的分界线,在课本上标出这些重要的山脉,并加强记忆。第一级阶梯与第二级阶梯分界线: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分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教师:引导学生阅读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分布示意图,关注图例,找出三级阶梯分布的平均海拔与地形。学生:青藏高原构成我国第一级阶梯,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第二级阶梯海拔多在1000-2000米,以高原、盐地为主。第三级阶梯海拔多在500米以下,以平原、丘陵为主。第三级阶梯维续向海洋延伸,形成近南的大陆架教师:请同学们阅读中国的地形图,找出位于不同地势阶梯上的主要地形区。学生:第一级阶梯: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第二级阶梯: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第三级阶梯: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三)巩固提高合作探究:地势对生产、生活的有利影响教师:请同学们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我国的地势特征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学生:各抒己见教师进行总结:1.气候——西高东低,便于海上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形成降水,有利于农业生产。2.交通——我国众多大河滚滚东流,便利东西交通。3.资源——河流从高一级阶梯流入低一级阶梯式,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想一想:假如我国地势东高西低,又会产生有哪些影响呢?最后教师给出开放性问题,希望同学们可以举一反三,学会知识的迁移,真正掌握分析、学习的方法。(四)课堂小结板书设计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