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澳大利亚》教学方案第2课时一、教学目标1.了解澳大利亚养羊业的发展现状。2.对照澳大利亚牧羊带分布图、地形图、降水分布图,简要分析澳大利亚是如何因地制宜发展牧羊业的。【教学重点】了解澳大利亚养羊业的发展现状。【教学难点】对照澳大利亚牧羊带分布图、地形图、降水分布图,简要分析澳大利亚是如何因地制宜发展牧羊业的。二、教学策略本课主要讲述的是澳大利亚的牧羊业。澳大利亚因为其独特的自然和人文环境,牧羊业十分发达,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因为澳大利亚人口少,产品主要面向国际市场,而我国是其最大的羊毛市场,所以用生活中的羊毛制品导入,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够联系生活实际。本节课主要探讨的是澳大利亚发展牧羊业的自然条件,通过活动探究的形式进行学习,能够锻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最后再结合书本活动内容,探究三大牧羊带的成因,树立人地协调观。三、教学流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环节一 图片导入 【图片导入】 播放澳大利羊毛制品图片,让学生思考羊毛制品的原料来源。 观看图片并思考 1.让学生认识生活中的羊毛制品,知道我国是澳大利亚羊毛的主要出口国 2.增加课堂趣味性,激发学习动机环节二 澳大利亚牧羊业概况 1.展示2022年澳大利亚牧羊业材料。 2.展示澳大利亚羊毛加工图片。 观看图片,小组讨论,认识澳大利亚牧羊业概况 1.对澳大利亚牧羊业有一个初步的认知 2.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概括明确:澳大利亚牧羊业的特点:产业化、机械化程度高,商品率很高。环节三 合作探究澳大利亚发展牧羊业的自然条件 1.展示澳大利亚气候图和澳大利亚地形图。 2.组织学生分组活动。 阅读书本图片、讨论并派代表发言 1.认识澳大利亚发展牧羊业的自然条件 2.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归纳总结的能力概括明确:澳大利亚牧羊业的自然条件。 气候:能够一年四季露天放牧。 水源:地下水丰富。 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地势平坦。 天敌:无大型野生食肉动物。环节四 澳大利亚三大牧羊带 1.组织学生进行活动探究比较生产规模、草场类型、牧草质量和产量、载畜量和生产稳定性。 2.拓展三大牧羊带形成的自然原因 根据书本图片和资料进行探究。 1.知道三大牧羊带概况,理解其成因 2.培养独立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树立人地协调观概括明确:三大牧羊带概况对比;三大牧羊带的成因是根据绵羊习性和澳大利亚气候特征因地制宜的结果。环节五 课堂小结环节六 当堂练习四、当堂练习读漫画,完成下面小题。1.漫画中所指的国家是( )A.美国 B.巴西 C.俄罗斯 D.澳大利亚2.该国适宜发展养羊业的有利条件是( )①气候冷湿,适宜牧草生长 ②地下水丰富 ③草原辽阔④人口众多,消费市场广阔 ⑤没有大型野生食肉动物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①③④ D.③④⑤读下图,完成3—4题。3.下列关于澳大利亚牧羊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东南沿海牧羊带水土条件最好 B.粗放牧羊带多为天然草场,产量较低C.绵羊与小麦混合经营带灌溉设施完善 D.三个牧羊带都是以天然草场为主4.影响澳大利亚农业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气温 B.降水 C.地形 D.纬度【参考答案】DBDB五、课程小结六、板书设计第八章 东半球其他的地区和国家第四节 澳大利亚骑在羊背上的国家1.牧羊业概况2.发展牧羊业的自然条件3.三大牧羊带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