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心理危机,是危也是机不少教师在工作中常会遇到面临心理危机的学生,很多班主任,在面临危机时会手足无措,因此,开设“心理危机培训讲座”,既保障了学生的安全,指引了班主任的工作方向,也为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增加了一道有效的心理防线,减轻了心理教师的工作压力。01【课程设计思路】No.1课程信息活动对象:班主任教师教学场地:多媒体教室教学准备:课件活动方法:讲授法、案例讨论法等。课程时间:约一小时No.2设计理念各地区伤害性事件频发,时有教师因履职不当、缺乏危机干预意识等而被卷入事件中,面临被指责、处理等严重后果,也给这些教师带来了巨大的心理阴影,更重要的是造成了不可挽回的伤害。本次讲座以新闻事件和危机干预为导入,给班主任教师们分享了心理危机的识别与应对方式,为班主任教师提供了几个实用的建议,更重要的是帮助班主任教师树立正确的心理危机应对心态:坦然面对、真诚以待、尽心尽力、自我关怀。No.3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心理危机的定义、识别方法及应对方式。过程与方法:通过新闻热点事件展示和小测验认识到危机事件的频发程度及普及心理危机常识的必要性。通过知识点讲解、评估量表使用方式介绍、常见情境应对方式讲解等帮助教师们了解心理危机的定义、识别及应对技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正确看待学生可能出现的校园危机事件,树立积极的生命观。No.4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心理危机的定义、识别方法及应对方式。难点:学会正确看待学生可能出现的校园危机事件,树立积极的生命观。02【教学过程】主要环节导入:生活中的危机事件(10分钟)一、关于危机(10分钟)二、心理危机的识别(15-20分钟)三、应对方法(15分钟)四、致班主任(10分钟)五、启示(5分钟)Part.1生活中的危机事件1、透过新闻事件看“心理危机”展示关于青少年自杀的新闻事件。展示关于自杀的实证数据心理老师介绍自杀危机的高发性:中国约有9500万的抑郁症患者,自杀是造成15-29岁年龄段死亡的第二大原因。自杀造成的死亡数量达到了每年80万人,远超战争及凶杀,但它引发的关注度远远不够。2、危机干预小测验展示小测验:心理老师可以让大家思考后回答,并进行简单的“科普”Part.2关于危机1、危机的概念危机:是指当人处在紧急状态时原有的心理平衡状态被打破,继而出现无所适从,导致情感、认知、行为功能的失调而进入的一种失衡状态,称为心理危机。心理老师补充:在危机干预中我们要秉持一种信念,即始终相信危机是可以被干预的。在危机干预中态度比方法更重要,资源总比困难多。2、常见的危机反应①认知方面:(详见教案)②情绪方面:在暂时性的震惊之后,出现混乱、害怕、恐惧......(详见教案)③行为方面:攻击、社交性退缩、逃避、食欲不振、哭泣、酒精和药物使用量增加、坐立不安、过度警戒等。危机中的人主要行为特点反常和易失控。Part.3心理危机的识别1、危机干预的意义危机干预:尽我所能,协助危机学生摆脱其情绪正处在的危机状态,或者阻滞其情绪继续滑向危机状态。2、需要重点关注的学生类型①谈论过自杀并考虑过自杀方法3、心理危机的四种讯号①生理②心理③情绪④认知Part.4应对方法1、自杀自伤评估表心理教师展示自杀自伤评估表。补充讲解:其中的评论支持资源指的是评估该生的社会支持系统等,看看周围有没有支持他、鼓励他活下去的人、事、物。评论目前的现实压力指的是评估该生目前有没有面临某些负性突发事件(如亲人离世、家庭破产等)。2、评估后的处理建议心理教师介绍相应的应对处理方式。①程度:低风险处理;班主任给予共情倾听、情绪安慰②程度:中等风险处理:共情倾听、情绪安慰..③程度:较高风险处理:启动危机干预流程3、危机干预流程发现、保障安全、必要时转介、遵循医嘱修学退学、复学需评估。Part.5致班主任1、危机干预五原则当你面对存在心理危机干预的学生时,需遵守五原则:① 保证生命安全原则(最高原则)② 团队合作原则(找资源应对问题)③ 行动原则④ 冗余原则⑤ 界限与关系平衡原则2、当您面对以下情境时① 与家长沟通的情境② 家长不配合的情境3、班主任的自我关怀Part.6启示及时干预、及时上报、灵活运用、积极沟通、适当跟进。03【教学反思】本次讲座以新闻事件和危机干预为导入,给班主任教师们分享了心理危机的识别与应对方式,为班主任教师提供了几个实用的建议,更重要的是帮助班主任教师树立正确的心理危机应对心态:坦然面对、真诚以待、尽心尽力、自我关怀。本次讲座的开展是必要的,它既为班主任教师们种下了一粒危机干预的种子,是一颗定心丸,又给班主任教师提供了许多实用建议,夯实了校园危机干预的力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