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三)利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一、设计背景利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对应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地理课程内容“认识全球”部分,强调将地理实践活动和地理工具贯穿于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会制作和运用地理工具。可配套教材《地球的运动》章节。二、活动目标1.通过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运动,加深对地球自转的方向以及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的认识和理解;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地理实践力。三、活动设计(一)活动时间、形式、地点时间与形式:傍晚或晚上,以小组形式为主。地点:教室、室内(二)具体步骤1.材料准备:地球仪、手电筒等;2.将手电筒固定在地球仪的一侧,手电筒正对地球仪正中,保持一定距离(如图);3.打开手电筒,观察。自西向东慢慢匀速拨动地球,演示地球自转,观察发生的现象,并做好记录(见实验思考)。(三)评价类目 标准 得分评价 准备充分(20分) 活动前准备充分,各类工具齐全过程思考(30分) 对活动过程的思考问题(记录)解答准确演示规范(30分) 正确演示地球自转分析得当(20分) 能解决延伸问题总评(100)四、过程思考和延伸问题(学生要完成的内容)(一)实验思考1.手电筒模拟的是,地球自转的方向是________。2.地球仪转动时,被照亮的一般叫做________,没被照亮的一般叫做________。产生昼夜的原因是由于________。3.地球仪转到时,昼夜在不断的________。4.思考与探究地球自转会产生哪些有趣的现象?(二)延伸问题(2023春·湖南株洲·八年级统考期中)在暗室里,将一盏电灯放在桌子上代表太阳,在电灯旁放一个地球仪代表地球,拨动地球仪模拟地球运动。观察地球仪的受光区域及其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该实验目的是演示( )A.地球形状 B.昼夜交替C.四季变化 D.五带划分2.如图演示时,世界上最大的半岛所处的大概时刻是( )A.正午 B.黄昏C.深夜 D.凌晨3.本次演示的目的不包括( )A.地球的自转 B.昼夜现象的更替C.地球的公转 D.地方时的差异(人教版七上P12活动改编)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在光线较暗的地方用灯泡和地球仪模拟太阳光照射地球的实验。读太阳光照演示图,完成4~6题。4.关于实验操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应按照顺时针方向拨动地球仪B.地球仪以北极点为中心进行旋转C.地球仪和灯泡保持在同一水平面D.转动地球仪时可随意调整地轴指向5.图中白天与黑夜的分界线是( )A.昼夜线 B.晨昏线C.黑白线 D.北极圈6.随着地球自转,A地即将迎来( )A.晨曦微露 B.半夜三更C.日落西山 D.艳阳高照【答案】1.B 2.C 3.C【解析】1.图中所示的实验是演示地球的自转运动,该实验会产生昼夜交替现象,其周期是一天。四季变化和五带划分是地球公转产生的,与地球形状无关,排除ACD,故选B。2.由图中光照图可以看出,此时地球上最大的阿拉伯半岛处于夜半球的中间位置,正处于深夜,排除ABD,故选C。3.地球绕地轴不停转动,叫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的周期是一天,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与公转无关。故选C。【答案】4.C 5.B 6.A【解析】4.本题考查演示地球自转的注意事项。读图可知,此实验演示的是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因此在模拟实验时应该自左向右拨动地球仪,即按照逆时针方向拨动地球仪:地球自转的旋转中心是地轴,而不是北极点;同时要保证灯泡与地球仪在同一水平面上;在地球自转过程中,地轴的指向应保持不变,始终指向北极。5.本题考查晨昏线的概念。图中区分白天与黑夜的分界线名为晨昏线。由黑夜进人白天处的为晨线就是图中的分界线;由白天进入黑夜处的是昏线,在图中分界线的背面,晨线和昏线共同组成了晨昏线。6.本题考查昼夜更替。首先明确地球自转的方向始终是自西向东的,随着地球的自转,A地逐渐越过晨线,由黑夜进入白昼,所以A地即将迎来晨曦微露。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