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 教案-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7.3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 教案-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简介

高中政治必修四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三框
“坚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教学设计
所用教材 2020年部编版普通高中思想政治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学校 班级 高二XX班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课时(45分钟)
教材分析 1.从单元与教材的关系来看,基于文化知识部分只有一个单元,所以学习本单元打开文化领域大门的钥匙,为后面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打好基础。 2.从课与单元的关系来看,第三单元“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主要凸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倡导弘扬民族精神以及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而本单元的第一课就是从文化的内涵与功能入手,然后过渡到讲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文化的内涵与功能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指引。所以在本单元第三框主要讲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 3.从框题与课的关系来看,第七课“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于基本的文化概念,进一步到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后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了解文化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是最终目的,能够继承和发扬才是最终目标。 4.从框题与框题的关系来看,了解文化的内涵与功能;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特点以及当代价值等这一切内容,都是为了弘扬中国化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的素养目标。
学情分析 1.认识层面:高二学生已经对各种各样的文化现象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没有深入的认识,对红船精神、雷锋精神、塞罕坝精神等中华民族精神之间的关系还不清晰。 2.情感层面:高二学生目前正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塑造的关键时期。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以了解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象和民族精神的事迹,但是还需要学生加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发扬。
教学目标 1.借助不同的探究活动,学习并理解实现中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具体内涵;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要求。 2.通过课堂小结,在教师的引导下,自觉理解重要概念和知识点。 3.基于今年的热点省份——河南省,出圈的卫视舞蹈表演和牵动人心的暴雨。结合舞蹈分析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方式,通过河南暴雨解读中华民族精神以及如何弘扬中华民族精神。能够直观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的创新发展,中华民族精神在的力量,进而理解并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愈发强大和自信。
教学重点 如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重要性、时代性;如何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教学难点 区别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侧重点;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性;探究如何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教学准备 PPT课件、图片、视频
教学方法 以情境教学法为主,讲授法为辅
教学过程 议题一:“豫”见千年——千年古都文艺创新为何行?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第七课第三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同学们还记得今年端午节河南卫视的出圈节目是什么吗? 生:水下舞蹈/《祈》/不作声…… (如果学生回答出来了节目,那么教师可以顺势提问:这个舞蹈中包含了哪些传统文化的元素?又是通过哪些现代技术手段迅速出圈的?) (如果学生没有回答出来,教师可以先展示视频导入新课,再展示情境材料讲授新课,让学生探究河南卫视是如何创新性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 视频: 师:我们已经看完了一场精彩的水下舞蹈表演,相信同学们已经被这精彩的表演所深深折服了。那么,同学们能看出这个舞蹈中包含了哪些传统文化的元素?又是通过哪些现代技术手段迅速出圈的? 生:端午节、水下拍摄…… 【讲授新课】 师:看来同学们还没有明确的答案,那么就请同学们阅读下面的材料,分小组探究这两个问题。 材料一:为了呈现出中原大地深厚的文化底蕴,整支舞以“水下洛神”为创作理念。身穿五彩衣裳的女孩,在水中拂袖起舞,衣带飘飘,宛若水中仙子。舞蹈演员的衣裳颜色由红、黄、绿组成,灵感来自于端午节扎粽子用的五彩丝线。而胳膊上琳琅满目的金色饰品,则源自小孩子过端午时,大人给他们用五彩线绑上合欢锁的传统。舞者一个“洛神横飞”的动作,则取材自河南巩县石窟的飞天雕像。某些片段中,舞者的背景是名画《千里江山图》这不但增强了视频中空间的纵深,还通过调光调色,让视频蒙上如梦似幻的光影。种种细节,外加舞者精妙的演绎,让传说中的洛神,走进了现实。 探究活动:1. 这个舞蹈中包含了哪些传统文化的元素?又是通过哪些现代技术手段迅速出圈的? 传统文化元素:端午节、洛神、石窟雕像、名画《千里江山图》…… 现代技术:自媒体、灯光调设 2.由此可以总结出河南卫视是如何创新性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 结论: 如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①创造性转化 ②创造性发展 师:河南卫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成功传承离不开这片神奇的土地,毕竟——“伸手一摸就是春秋文化,两脚一踩就是秦砖汉瓦”。这片广袤土地上的传奇正在续写……7月20日的发生在河南千年一遇的特大暴雨,让这座内陆城市只用40分钟,变成了一片汪洋。以吨计量的汽车,成堆地被洪水冲走。商铺被淹,所有商品浸泡在水中。超过50家景区暂时关闭,水流已经蔓延至少林寺景区门口。街道瞬间变成河道…… 暴雨之后,河南省的遭遇相信大家不会陌生。但是河南省就此放弃了吗?我们中华民族就此被打败了吗?为什么? 生:没有。各地踊跃支援…… 师:没错,面对灾情,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全国各地各部门组织力量支援河南防汛救灾,中央各部门调配救援力量与物资驰援一线,人民子弟兵昼夜不停接力救援受困群众,多个民族企业捐款捐物。河南人民在灾难面前更是紧紧团结在一起,……一场灾情激发出全国人民万众一心、同舟共济的韧劲,凝聚起抗洪救灾的强大力量。那么,我们全国各地的人民为什么能团结在一起共同克服难关呢? 议题二:以一“豫”观华夏——中国人为何一定行? 材料二: 师:在如此大的灾情面前,全国人民为何能团结在一起共同抗击洪水带来的伤害?或者说是什么支撑着中华民族的千万儿女呢? 生:爱国的心/中华民族精神 师:很好,看来大家对本课的预习工作还是做得得很不错的。正是这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支撑起我们中华儿女的脊梁,在灾难面前永不放弃,艰苦奋斗,共同渡过难关。那么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是什么呢? 生:以爱国主义为核心…… 师:那么请同学们跟随老师一起,再阐述一遍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 师:有人说中华民族精神看不见,摸不着,在我们的生活中可有可无。那么它到底重不重要,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底有什么作用呢 请同学们阅读下面的材料。分小组讨论。 材料三:面对灾情,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全国各地各部门组织力量支援河南防汛救灾,中央各部门调配救援力量与物资驰援一线,人民子弟兵昼夜不停接力救援受困群众,多个民族企业捐款捐物。河南人民在灾难面前更是紧紧团结在一起,……一场灾情激发出全国人民万众一心、同舟共济的韧劲,凝聚起抗洪救灾的强大力量。 探究活动:1. 中华民族精神在各地支援河南暴雨中起了什么作用? 把全国各地人民团结在一起共同抗击灾情。 2.可否由此可以总结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 结论: 师:没错,在灾难面前,我们清醒认识到中华民族精神的巨大力量。但中华民族精神并不仅仅是存在于这次支援河南省暴雨中,回顾过去,我们会发现,中华民族精神一直都在。回溯中华民族历经的艰险磨难,你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发展历程吗?让我们跟随历史的脚步,一起去看看吧! 材料四: 回溯历史,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形成了…… 紧接着,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中,我们又形成了…… 在同新冠肺炎的殊死较量中,我们铸就了…… 探究活动:1. 如何理解伟大抗疫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之间的关系? 2.中华民族精神随时代而变迁,“变”与“不变的”区别是什么? 师:过去的伟大民族精神让我们中华儿女团结在一起,渡过重重难关。而今,各位同学们即将在新时代的舞台上熠熠生辉,大家打算如何书写中华民族精神的新篇章呢? 探究活动:如何弘扬和培育新时代中国青年们的民族精神?
教学过程 【升华部分】 师:“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年轻一代的同学们正青春勃发,正斗志昂扬,正正年少有为。希望同学们在人生得旅途中始终不忘本,牢记我们的“根”。牢记我们的优秀传统传统文化,传承我们的伟大民族精神,并且把它们发扬光大!
板书设计 如何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民族精神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