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整体教学】思想政治必修一1.1.1《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单元整体分析+课时课件+课时教案+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大单元整体教学】思想政治必修一1.1.1《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单元整体分析+课时课件+课时教案+素材

资源简介

(共54张PPT)
大单元主题设计
第一目 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
部编版高中政治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一框 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
第一课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教学目标】
1、原始社会的地位、生产力状况、生产关系特点
2、奴隶社会的生产力状况、生产关系特点及其历史进步性
【核心素养】
1、政治认同
能够理解不同时期的社会形态,增强对社会主义社会的认同
2、科学精神
能够描述不同社会形态的本质特征,解释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阐明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取决于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议 题 设 置
总议题:人类社会演进与中国服饰的变迁
议题一:原始社会一一中华服饰的起源
议题二:奴隶社会出现上衣下裳与衣裳连属
学习活动设计
教学环节和内容设计:(深、透、活)
总议题:人类社会演进与中国服饰的变迁
教学环节 导入新课 议题一:原始社会一一中华服饰的起源 议题二:奴隶社会出现上衣下裳与衣裳连属
议学情境 视频《不同朝代的服饰》 文字材料《石器时代的服饰》 文字材料《奴隶和奴隶主的服饰》
议学问题 不同社会形态的服装差异为什么如此之大 说明新旧石器时代服饰的特点以及背后的原因 奴隶主与奴隶的服装差别说明了什么
学生活动 观看视频,小组合讨论分析回答议学问题 材料分析,小组合讨论分析回答议学问题 材料分析,小组合讨论分析回答议学问题
学科内容 不同社会形态的服装都是政治与经济的反映,服装的演变折射出历史的进步,引出本课学习内容 原始社会生产力状况和生产关系特点、上层建筑。 奴隶社会生产力状况和生产关系特点及其上层建筑。
全书逻辑框架的大思路
第一课
01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第二课
02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第四课
04
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第三课
03
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回看走过的路
远眺前行的路
比较别人的路
坚持自己的路
全书学习主线
社会发展规律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宏观把控
大单元主题设计
发 展
发 展
进 步
理论
实践
原始社会
第一课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01
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
02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
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条件
1、十月革命:使社会主义实现了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
2、社会主义大发展:实现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
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实践
3、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现现严重挫折
发 展
脉络:介绍社会形态的更替论证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脉络:层层递进讲述科学社会主义由创立、再由理论变为现实的过程。展示其强大的生命力。
4、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强大生命力
1、思想来源:空想社会主义
2、历史前提: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
4、诞生标志:《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3、理论基石: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第一课知识脉络
原始社会
Part 1
——中华服饰的起源
新知讲解
新知导入
不同社会形态的服装都是政治与经济的反映,服装的演变折射出历史的进步,这节课我们就从石器时代服饰到青铜器时代的服饰中感受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的生产力发展状况、生产关系特点及其上层建筑。
新知导入
为了捕猎野兽,对付战争,防避利爪、矢石的伤害,或出于伪装与威慑,原始的兽头帽皮甲、射辑、胫衣之类的部件衣着在旧石器时代率先发明,并因此引导出一般衣服。
旧石器时代,采集和渔猎是人们的衣食之源。人类生活环境艰险,那时候人们为了逃避危险、捕猎野兽、威慑敌人,慢慢的发明出了原始的兽头帽、皮甲、射、胫衣之类的部件式衣后来慢慢深化成完整的衣物形态。距今约一万年,进入了新石器时代,这个时代出现了原始畜牧业和农业,纺织业逐潮发展,衣冠服饰形制日臻完备。新石器时代除有起初成形的服装形制外,考古专家还从一些陶塑遗物发现有冠、靴、头饰、佩饰,以及簪发椎警用的骨、石、玉笋等器物,这一时代,人们切步解决了温饱问题,开始注重形像美。
议学情境一
石器时代的服饰
结合上述议学情境和教材内容,从新旧石器时代人们服饰的特点谈谈当时所处的社会形态及其特点?在那种生活条件下一个人能生活吗?
议学问题
议学提示
新石器时代
原始的兽头帽皮甲、射辑、胫衣之类的部件衣着
生产力低下
旧石器时代
(距今约一万年)
(绝大部分时间)
原始社会
冠、靴、
头饰、佩饰
原始畜牧业和农业
采集和渔猎
共同劳动
共同占有生产资料
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
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独自一个人
无法生活
生产资料所有制
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
产品的分配关系
决定
生产关系
加工
利用
劳动者
生产工具
劳动对象
生产力
决定性因素
生产力水平的标志
人类利用自然
与改造自然的能力
谁来改造
怎么改造
改造什么
人的因素
物的因素




(石器—铁器—机器—机器人 )
生产力:
议学提示
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
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
产品的分配关系
生产关系
决定作用
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公有制、私有制
平均分配、按资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按劳分配、按需分配
雇佣剥削、平等互助
生产关系:
议学提示
决定
反作用
生产资料所有制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产品如何分配
劳动者
生产工具
劳动对象
生产力
决定性因素
生产力水平的标志
决定作用
利用
加工
生产关系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议学提示
决定
原始社会
生产力低下
共同劳动(劳动方式)
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生产资料所有制)
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
平均分配劳动产品(产品的分配关系)
决定
打制石器
磨制石器
旧石器时代,
人们主要以采集天然食物为生
新石器时代,
原始畜牧业和农业开始出现
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
议学提示
一、原始社会
1、原始社会的地位
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也是最低阶段。
2、原始社会的发展阶段
新石器时代(距今约一万年前)
旧石器时代(绝大部分时间)
议学小结
原始社会和我一样,是个宝宝!只不过它的宝宝阶段持续了二三百万年!
原始社会生产力低下,具体表现为生产工具是石器,旧石器时代人们主要以采集天然食物为生;新石器时代,原始畜牧业和农业开始出现。
3、生产力发展状况(第2页)
一、原始社会
4、生产关系的特点(第2页)
(1)共同劳动(劳动方式)
(2)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生产资料所有制)
(3)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
(4)平均分配劳动产品(产品的分配关系)
决定
议学小结
5、原始社会的上层建筑:氏族——部落——部落联盟
按照血缘关系结成的氏族是原始人共同生活的基本单位。
(1)氏族的管理方式:人们通过氏族议事会管理集体事务。
①氏族议事会是氏族全体成年人行使平等表决权的民主集会。
②氏族长和军事首领是由氏族议事会选举产生的。
(2)氏族的发展:原始社会末期,一些近亲的氏族构成部落,有的部落联合起来组成部落联盟。
共同劳动我双手赞成,但我们得有一定分工啊!不能“有活没人干,有人没活干”啊!
氏族议事会
一、原始社会
议学小结
怎么干,怎么分工,大家一起商量着来!
那么,原始社会是理想社会吗?
没有剥削、人人平等的原始社会多好呀!
原始人生活极其艰苦,维持生存非常困难,处于野蛮状态,在饥饿驱使下曾出现过人吃人的现象,在氏族或部落战争中,常常将战俘杀掉或吃掉。因此,列宁指出:“过去从来没有过什么黄金时代,,原始人完全被生存的困难,同自然斗争的困难所压倒。”
照你这么说原始社会就是最理想的社会了?,要是生活在原始社会,你都长不到这么大!
新知讲解
新石器时代纺织技术发明,服装材料从此有了人工织造的布帛。皮、毛、麻、葛以及丝绸材料的丰富,使服装形式发生了变化,功能也得到改善。原始社会的部落长和巫师、卜人、在某种情形下,为了象征权威与特定身份,如同《易·系辞》所说“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衣服式样必不同于普通人,或已宽博拖沓,不大合乎日常生活需要。此外在军事性活动 (包括围猎) 和祭祀性活动中,主持人及参加者服饰也与常不同。氏族成员的地位越来越不平等,漫长的原始社会逐渐解体
议学情境二
新石器时代服装形式发生了变化
结合上述议学情境和教材内容,分析原始社会解体的原因
议学问题
议学提示
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工具的改进大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私有制,贫富分化日益加剧,使得氏族成员的地位越来越不平等,漫长的原始社会逐渐解体了。
生产工具的改进
生产力发展
个体劳动盛行
原始社会解体奴隶社会产生
生产资料公有变为私有
贫富分化阶级产生
一、原始社会
6、私有制的产生,原始社会解体
(1)时间:原始社会末期。
(2)原因: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个体劳动逐渐盛行。原来以氏族为单位的共同劳动,逐渐被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劳动代替,生产资料相应地由氏族公有转归家庭私有。
(3)标志:土地变成私有财产,标志着私有制的确立。
(4)私有制带来的影响(原始社会逐渐解体)
贫富分化加剧→氏族成员的地位越来越不平等→原始社会逐渐解体
议学小结
奴隶社会
Part 2
——上衣下裳与衣裳连属
新知讲解
从衣料上看,商代平民和奴隶穿着的大多是植物草茎编织品,手工粗糙、色条单一。而奴隶主贵族则相当讲究,衣料大致分为两种,即“衣”和“裘”。商代人的装束一般为上衣下裳,然后在腰间束一条宽带。
商代社会各个阶层所穿的衣服存在着明显差别。大多数奴隶们实际上是没有衣服穿的,只能赤身露体,或是在腰间束条布带,风吹日晒在田间劳作。贵族们的服装样式则很精致讲究,而且不同等级的贵族们服饰也不尽相同,主要体现在上衣的长度和领口的形式上。当时中原地区的高级权贵们,衣服一般都带有华丽的图案或者花纹,上衣的长度到达臀部,袖口比较窄,袖子盖住手腕,无论男女,下身都系一条带褶的短裙。穿着华丽衣着的贵族们不用劳动却吃好喝好。
议学情境三
商代社会各个阶层服饰的差别
结合上述议学情境和教材内容,分析奴隶主与奴隶的服装差别说明了什么? 你知道奴隶社会是如何演变而来的?有什么特征?其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是怎样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的?
议学问题
议学提示
奴隶主占统治地位
奴隶赤身露体或腰间束条布带
贵族则相当讲究,衣料大致分为两种,即“衣”和“裘
不同等级的贵族们服饰也不尽相同
奴隶社会等级森严
赤身露体,或是在腰间束条布带,风吹日晒在田间劳作
穿着华丽衣着的贵族们不用劳动却吃好喝好。
生产工具的改进
生产力的发展
生产资料氏族公有变为酋长私有
贫富差距阶级分化
原始社会解体奴隶社会产生
奴隶社会是如何演变而来的?
奴隶奴隶主两大对立阶级产生
奴隶社会的特征?
(1)生产力:以金属工具广泛使用为主要标志,金属工具、城市、文字的发展、脑力和体力劳动分工等,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2)生产关系: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强制奴隶劳动;产品都归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制的生活资料。
(3)上层建筑:国家的出现、奴隶主专制。
(4)文明时代:金属工具、城市、文字的发展、脑力和体力劳动分工等,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表明奴隶社会是对原始社会的进步,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奴隶社会怎样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的?
议学提示
二、奴隶社会
1.奴隶社会的产生(阶级的出现)
随着原始社会的解体,出现了两大地位不同的集团——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人类社会最早形成的两大对立阶级)。前者处于剥削者的地位,后者处于被剥削的地位。
阶级就是在一定生产关系中处于不同地位的集团。
知识拓展:在一个社会中,会存在不同阶级。其中一个阶级由于经济上有主导地位从而有社会地位,因而位居其他阶级之上,被称为统治阶级;其他阶级则被统称为被统治阶级。(经济决定政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的阶级矛盾就是阶级社会的主要矛盾
不好好干活就是自寻死路!
议学小结
2.奴隶制的主要矛盾
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是人类社会最早形成的两大对立阶级。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之间的矛盾,是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
二、奴隶社会
3、奴隶制生产关系的特点
①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
②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
③奴隶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
议学小结
4.国家的产生
奴隶主的残酷剥削和压迫,必然遭到奴隶的反抗。奴隶主为了维护本阶级的利益,建立了军队、法庭、监狱等暴力机关。这样,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国家一一奴隶制国家产生了。
只有阶级形成后,当两个对立的阶级的矛盾达到不可调和时才出现了国家。 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注意:(1)先有阶级,后有国家。只有阶级形成后,当两个对立的阶级的矛盾达到不可调和时才出现了国家。
(2)阶级和国家都不是从来就有的,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
那么,奴隶社会矛盾如此激化,究竟是社会的进步还是社会的退步??
二、奴隶社会
议学小结
5、迈入文明时代的门槛
①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金属工具的广泛使用、城市的出现、文字的发明和应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等,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是历史的进步。
②由此可见,一种社会形态替代另一种社会形态,究竟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判断的主要标志,是看生产关系是否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金属工具的广泛使用
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城市的出现
使人类摆脱了蒙昧野蛮的状态,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
文字的发明和应用
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
二、奴隶社会
议学小结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区别 生产资料归属 生产资料氏族全体成员共同所有 (原始公有制) 奴隶和生产资料全部归奴隶主所有
(私有制)
人们在生产中的相互关系和地位 共同劳动, 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 奴隶毫无人身自由,
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
产品分配方式 平均分配 奴隶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
政治 氏族议事会 国家产生,城市出现
文化 原始文化 文字发明和应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分工,
人类摆脱愚昧野蛮,进入文明时代。
相同点 虽然奴隶社会进入青铜器时代,生产力水平有所提升, 但是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的社会生产力水平相对而言都不是特别高。
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的异同点
重难点突破
原始
社会
奴隶
社会
从到原始社会
到奴隶社会
生产关系特点
生产力水平
地位、阶段
氏族、解体
产生
生产力水平
生产关系特点
主要矛盾
形成与发展
衰亡、评价
迈入文明时代的门槛
人类的童年
低下
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平等互助、平均分配
较原始社会有
显著提升
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无情地剥削奴隶
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的矛盾
国家的产生
本质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奴是历史的进步
决定
生活基本单位、通过氏族议事会管理氏族事务
最初阶段、最低阶段
新石器时代、旧石器时代
个体劳动、家庭、土地私有、私有制、贫富分化、地位不平等
原始社会的解体,出现了两大地位不同的集团、阶级产生
决定
板书设计
课堂练习
1.(2023春·云南昆明·高二校考期中)“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铜铁炉中翻火焰,为问何时猜得?不过几千寒热……”毛泽东在《贺新郎 读史》中用115字提纲挈领,俯察审视,勾画出了人类社会从蛮荒的原始社会到青铜文明,再到封建时代近5000年的历史进程。运用所学知识,下列解读正确的有( )
①“小儿时节”,喻指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
②“人猿相揖别”,标志人类迈入文明时代的门槛
③“铜铁炉中翻火焰”,体现社会生产力在不断发展
④“不过几千寒热”,说明社会形态自发地由低级向高级更替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故本题选A。
课堂练习
【答案】A
【详解】①③:“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铜铁炉中翻火焰,为问何时猜得?不过几千寒热……”,其中,“小儿时节”,喻指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原始社会;“铜铁炉中翻火焰”,体现社会生产力在不断发展,①③正确。
②: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后,金属工具的广泛使用、城市的出现、文字的发明和应用等,标志着人类迈入文明时代的门槛,而“人猿相揖别”,说明人类进入原始社会,②错误。
④:人类社会的运动是有规律的,社会形态不会自发地由低级向高级更替,④错误。
课堂练习
2.(2023春·云南丽江·高一校联考期中)碧村新石器时代遗址是目前在入河口处发现史前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一座石城,4000多年前的碧村先民选择于此,形成了粟为主漆为次、大量养殖猪羊牛的农业经济,其丰硕的考古成果,从多角度揭示了黄河岸畔的先民生活。据此推断当时社会最有可能出现( )
A.金属工具的广泛使用
B.封建土地所有制形成
C.文字已经发明和运用
D.人们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
课堂练习
【答案】D
【详解】ABC:新石器时代,当时的社会是原始社会。金属工具的广泛使用、文字的发明和应用是出现在奴隶社会,更没有形成封建土地所有制,ABC不符合题意。
D:在原始社会人们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D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课堂练习
3.(2022秋·江苏徐州·高一统考期中)“凡人之性,爪牙不足以自守卫,肌肤不足以捍寒暑,筋骨不足以从利辟害,勇敢不足以却猛禁悍……”“群之可聚也,相与利之也。利之出于群也……”由此可以看出当时的社会生产关系( )
①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为低下
②人们共同占有生产资料
③人们自愿选择了共同劳动
④人们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课堂练习
【答案】C
【详解】②④:题中古语的大意是:“但凡作为人的天性,手脚牙齿都不足以用来进行自卫,肌肉皮肤都不足以用来进行抵御寒冷暑热,筋骨都不足以用来追逐利益逃避祸害,勇敢的胆量都不足以用来使猛兽退却使凶悍的敌人止步……”“一大群人可以聚集在一起,是因为大家相互都对对方有利用的价值。人们相互的可利用价值就产生在人群之中……”这说明当时处在原始社会,可以看出当时的社会生产关系是人们共同占有生产资料,人们平均分配劳动产品,②④正确。
①:题干强调的是生产关系的特点,而该选项属于当时的生产力的特点,①排除。
③:原始社会低下的生产力水平使人们不得不共同劳动,而不是人们自愿选择了共同劳动,③排除。
故本题选C。
课堂练习
4.(2022秋·陕西榆林·高一校考期中)新中国成立初期,人类学工作者走进莽莽哀牢山拍摄了纪录片《苦聪人》,用胶片记录下了那些还在原始森林里风餐露宿、拿着简单木石工具刀耕火种的苦聪人的生产生活。由此推断,下列说法中最准确的是( )
①当时的苦聪人有生产积极性,迈入了文明时代门槛
②当时的苦聪人在生产生活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
③当时的苦聪人以血缘关系结成的家庭为共同生活的基本单位
④当时的苦聪人不得不共同劳动且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课堂练习
【答案】C
【详解】①:奴隶社会代替代替原始社会后,人类迈入了文明时代门槛。由“原始森林里风餐露宿、拿着简单木石工具刀耕火种的苦聪人的生产生活”看出当时的苦聪人还处于原始社会阶段,故①错误。
②④:由①分析可知当时的苦聪人还处于原始社会阶段,当时的苦聪人在生产生活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当时的苦聪人不得不共同劳动且平均分配劳动产品,故②④正确。
③:当时的苦聪人以血缘关系结成的氏族为共同生活的基本单位,不是家庭,故③错误。
故本题选C。
课堂练习
5.(2022秋·湖南邵阳·高一湖南省隆回县第二中学校考期中)卢梭认为,人类社会的不平等有两种:第一种是自然、生理上的不平等,例如年龄、健康状态、智力水平、体力状况等;第二种是精神、地位、特权、财富等的不平等,这并不是什么“上帝的安排”,而是进入社会之后的产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封建社会时期“第二种不平等”达到顶峰
②原始社会是只存在“第一种不平等”的理想社会
③生产力的发展是“第二种不平等”产生的根本原因
④私有制出现使“第二种不平等”在生产领域被放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课堂练习
【答案】D
【详解】①:并不是封建社会时期“第二种不平等”达到顶峰,应该是资本主义社会时期,①不选。
②: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因此不是理想社会,②不选。
③:私有制是导致“第二种不平等”产生的直接原因,生产力的发展使得剩余产品产生是根本原因,③应选。
④:卢梭认为,私有制是人类不平等的起源,私有制的产生使得贫富分化加剧,人与人的直接差别在私有制的作用下变得越来越显著,④应选。
故本题选D。
课堂练习
6.(2023春·湖南益阳·高二安化县第二中学校考期中)电影《史前一万年》以人类大战剑齿虎、猛犸象等史前巨兽为看点,将视线放到了远古时期。假如你穿越时空,回到了万年前的原始社会,你最有可能看到的景象是( )
①原始人按需分配劳动成果
②出现了原始畜牧业和农业
③通过氏族议事会管理集体事务
④出现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课堂练习
【答案】C
【详解】②③:假如你穿越时空,回到了万年前的原始社会,你最有可能看到的景象是原始人通过氏族议事会管理集体事务,出现了原始畜牧业和农业,②③符合题意。
①:原始人劳动成果实行平均分配而非按需分配,①错误。
④: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后,出现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④错误。
故本题选C。
课堂练习
7.(2022秋·安徽合肥·高一合肥一六八中学校考期中)《疯狂原始人》讲述了居住在山洞中的原始人咕噜一家六口由于突然降临的世界末日,而不得不离开山洞,去寻找新家园的故事。下列对咕噜一家所生活社会发展时期的生产关系描述正确的有( )
①人们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②铁质农具得到广泛使用和推广,耕作技术有了显著进步
③一切大事都在议事会上由全体成年氏族成员共同讨论决定
④人们通过氏族议事会管理集体事务,氏族长负责对外作战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课堂练习
【答案】A
【详解】①③:在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低下人们只能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平均分配劳动产品。一切大事都在议事会上由全体成年氏族成员共同讨论决定,①③正确。
②:人类社会由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铁制农具得到广泛的使用和推广,耕作技术有了显著进步,商业和城市也逐渐发展起来,②错误。
④:人们通过氏族议事会管理集体事务,军事首领负责对外作战,④错误。
故本题选A。
课堂练习
8.(2022秋·云南怒江·高一校考期中)美国一位考古学家在考察印第安原始部落时,送给当地部落首领一件皮大衣。请你对皮大农的命运进行预测,并探究其根本原因( )
A.被部落首领自己享用,因为该部落存在剥削的现象
B.被撕成条分给大家,因为该地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
C.被部落首领送给他人,因为生产资料归部落共同所有
D.被撕成条分给大家,因为该部落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课堂练习
【答案】B
【详解】A:在氏族制度下氏族内部没有人压迫人的现象,部落首领能够自己享用,A错误。
B:原始社会低下的生产力决定了人们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共同劳动,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产品实现平均分配。介于这一原因,当地部落首领可能把皮大衣撕成条平均分给大家,B符合题意。
C:生产资料归部落共同所有,部落首领不能够私自送给他人,且这也不是根本原因,C错误。
D:这件皮大衣可能被撕成条分给大家,但是部落实行平均分配不是根本原因,D错误。
故本题选B。
作业布置
1.整理知识点
2.完成《同步学案》中相关练习
3.写一篇有关于“奴隶社会比原始社会进步”的小论文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时设计:第一课 第1框 第1目《从原始社会至奴隶社会》
课题 1.1.1从原始社会至奴隶社会
课时教学内容分析 (1)本课时教学内容在本课中的位置:第一框“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包括两目。第一目“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是本课的起点,主要阐述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生产力、生产关系的特点及其主要矛盾,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内容采用历时性讲述方式,以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为主线,回顾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帮助学生懂得人类社会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历程,以论从史出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2)学习内容对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功能价值:1、政治认同能够理解不同时期的社会形态,增强对社会主义社会的认同2、科学精神能够描述不同社会形态的本质特征,解释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阐明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取决于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课时教学目标: 1、原始社会的地位、生产力状况、生产关系特点2、奴隶社会的生产力状况、生产关系特点及其历史进步性
课时重难点: 【教学重点】原始社会、奴隶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教学难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学习活动设计 (1)议题设置:总议题:人类社会演进与中国服饰的变迁议题一:原始社会一一中华服饰的起源议题二:奴隶社会出现上衣下裳与衣裳连属(2)教学环节和内容设计:(深、透、活)总议题:人类社会演进与中国服饰的变迁教学环节导入新课议题一:原始社会一一中华服饰的起源议题二:奴隶社会出现上衣下裳与衣裳连属议学情境 视频《不同朝代的服饰》文字材料《石器时代的服饰》文字材料《奴隶和奴隶主的服饰》议学问题不同社会形态的服装差异为什么如此之大 说明新旧石器时代服饰的特点以及背后的原因 奴隶主与奴隶的服装差别说明了什么 学生活动观看视频,小组合讨论分析回答议学问题材料分析,小组合讨论分析回答议学问题材料分析,小组合讨论分析回答议学问题学科内容不同社会形态的服装都是政治与经济的反映,服装的演变折射出历史的进步,引出本课学习内容原始社会生产力状况和生产关系特点、上层建筑。奴隶社会生产力状况和生产关系特点及其上层建筑。
评价任务 参与小组讨论,回答问题。小组讨论评价表(个人)项目评价内容自评(50%)组评(50%)综合评价交谈(25分)发言紧扣主题,声音较低,与每一个小组成员都能有效交流。倾听(25分)耐心倾听,尊重不同的声音,并能客观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分享(25分)与他人一起分享资源、材料、观点。完成了自己所承担的那部分工作,对小组做出贡献。合作(25分)乐于和同学在一起,能够和而不同求同存异,对有困难的同学提供帮助。
学习活动设计
环节一: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评价活动
(一)导入观看视频《中国服装发展史》思考:不同社会形态的服装差异为什么如此之大 不同社会形态的服装都是政治与经济的反映,服装的演变折射出历史的进步。今天就让我们跟随服装的脚步学习本节课的内容 学生讨论回答思考问题。 教师根据学生研究交流的表现,认真给予评价
设计意图:通过本册和本课知识结构的介绍,使学生了解本册教材的主要内容,使学生有个整体把握;通过自主学习环节,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环节二: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评价活动
新授课第一幕:原始社会——中华服饰的起源议学情境一:材料分析《石器时代的服饰》议学问题:结合上述议学情境和教材内容,说明新旧石器时代服饰的特点以及背后的原因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议学提示:原始社会生产力低下,旧石器时代的服装多用树叶编织而成,而新时代则出现了农业与畜牧业,衣服发展更为完善一些。我们再来复习回忆一下有关于生产关系及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关系的内容。议学小结:一、人类漫长的童年—一原始社会1.原始社会的地位 (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也是最低阶段。2.原始社会的发展阶段:旧石器时代(绝大部分时间)新石器时代(距今约一万年前)生产力发展状况(第2页): 原始社会生产力低下,具体表现为生产工具是石器,旧石器时代人们主要以采集天然食物为生;新石器时代,原始畜牧业和农业开始出现。4.生产关系的特点(第2页)(1)共同劳动(劳动方式)(2)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生产资料所有制)(3)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4)平均分配劳动产品(产品的分配关系)拓展:原始人生活极其艰苦,维持生存非常困难,处于野蛮状态,在饥饿驱使下曾出现过人吃人的现象,在氏族或部落战争中,常常将战俘杀掉或吃掉。因此,列宁指出:“过去从来没有过什么黄金时代,,原始人完全被生存的困难,同自然斗争的困难所压倒。”5.生活基本单位:氏族--部落--部落联盟(1)氏族的管理方式:人们通过氏族议事会管理集体事务。 ①氏族议事会是氏族全体成年人行使平等表决权的民主集会。 ②氏族长和军事首领是由氏族议事会选举产生的。(2)氏族的发展:原始社会末期,一些近亲的氏族构成部落,有的部落联合起来组成部落联盟。议学情境二:材料分析《新石器时代服装形式发生了变化》议学问题:结合上述议学情境和教材内容,分析原始社会解体的原因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议学提示: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工具的改进大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私有制,贫富分化日益加剧,使得氏族成员的地位越来越不平等,漫长的原始社会逐渐解体了。议学小结:6.私有制的产生,原始社会解体(1)时间:原始社会末期。(2)原因: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个体劳动逐渐盛行。原来以氏族为单位的共同劳动,逐渐被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劳动代替,生产资料相应地由氏族公有转归家庭私有。(3)标志:土地变成私有财产,标志着私有制的确立。(4)私有制带来的影响(原始社会逐渐解体)贫富分化加剧→氏族成员的地位越来越不平等→原始社会逐渐解体第二幕:奴隶社会——上衣下裳与衣裳连属议学情境一:材料分析《商代社会各个阶层服饰的差别》议学问题:结合上述议学情境和教材内容,分析奴隶主与奴隶的服装差别说明了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议学提示:议学小结:二、奴隶社会1.奴隶社会的产生(阶级的出现)随着原始社会的解体,出现了两大地位不同的集团——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人类社会最早形成的两大对立阶级)。前者处于剥削者的地位,后者处于被剥削的地位。阶级就是在一定生产关系中处于不同地位的集团。知识拓展:在一个社会中,会存在不同阶级。其中一个阶级由于经济上有主导地位从而有社会地位,因而位居其他阶级之上,被称为统治阶级;其他阶级则被统称为被统治阶级。(经济决定政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的阶级矛盾就是阶级社会的主要矛盾2.奴隶制的主要矛盾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是人类社会最早形成的两大对立阶级。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之间的矛盾,是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3.奴隶制生产关系的特点①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②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③奴隶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4.国家的产生奴隶主的残酷剥削和压迫,必然遭到奴隶的反抗。奴隶主为了维护本阶级的利益,建立了军队、法庭、监狱等暴力机关。这样,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国家一一奴隶制国家产生了。 只有阶级形成后,当两个对立的阶级的矛盾达到不可调和时才出现了国家。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阶级统治的工具。注意:(1)先有阶级,后有国家。只有阶级形成后,当两个对立的阶级的矛盾达到不可调和时才出现了国家。阶级和国家都不是从来就有的,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那么,奴隶社会矛盾如此激化,究竟是社会的进步还是社会的退步?5.迈入文明时代的门槛①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金属工具的广泛使用、城市的出现、文字的发明和应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等,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是历史的进步。②由此可见,一种社会形态替代另一种社会形态,究竟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判断的主要标志,是看生产关系是否适应生产力的发展。重点突破: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的异同点 学生阅读材料,学生自主交流,回答问题 教师根据学生交流情况和交流的深刻程度,进行恰当评价。
设计意图:通过对议学情境的分析,引导学生分析材料,深入浅出的理解本课时知识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板书设计
课后作业 基础作业:1.整理知识点2.完成《同步学案》中相关练习拓展作业:写一篇有关于“奴隶社会比原始社会进步”的小论文实践作业:收集资料充分证明奴隶社会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
教学反思 学生的基础是教学依据之一。初中学生升高中,政治学科不是中考科目,初中的政治课,对基础知识不作要求,政治学科的知识储备,运用政治学科知识分析认识事物的能力,政治学科的思维,学习政治学科的方法,等等无从谈起。经过这节课的学习,从生产力、生产关系的内容掌握看,学生在初中的基础不是很好,这就要求在今后的学习过程注重学生的基础性学习。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一单课《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单元整体分析
1、理念的提出 大单元模式是围绕真实性学习任务开展,以学科大概念深化理解为目标,按学科研究过程的逻辑推进,由各环节不同性质学习活动的小单元组成的大单元研究型教学模式。本册大单元教学以2-3个课时为一个大单元
2、实施策略: 部编版2023年高中政治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材,根据学科内容对所有内容进行整合优化,实施大单元主题教学,实现单元教学内容的结构化。共设计以下4个大单元主题内容,贯穿于高中政治学科素养的方方面面。
3、单元教学设计: 进入高中阶段,在高中政治课里有一番和初中政治课不一样的风景,欢迎大家来到高中政治课堂! 本课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育,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懂得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和趋势。 从国内来看,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这个新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勤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但是,近些年来,国内外有些舆论提出中国现在搞的究竟还是不是社会主义的疑问,有人说是“资本社会主义”,还有人干脆说是“国家资本主义”“新官僚资本主义”。这些都是完全错误的。事实一再告诉我们,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分析没有过时,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也没有过时。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但道路是曲折的。资本主义最终灭亡、社会主义最终胜利,必然是一个很长的历史过程。
4.单元地位 本课是全书的起点。本册教材讲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由来、创立、发展、完善的过程。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是由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所决定的。因此,回顾从原始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发展,阐释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本册教材内容的逻辑起点。
5.单元核心素养 (1)政治认同:能够理解不同时期的社会形态,增强对社会主义社会的认同;通过学习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历史前提和理论基石,强化“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虽然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一认知,树立“四个自信”,坚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2)学科精神:能够描述不同社会形态的本质特征,解释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阐明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取决于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知道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能够合理阐述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 (3)公共参与:了解科学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经历的曲折,深刻地体会我国社会主义成果的来之不易。尊重社会发展的规律,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理论,做合格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6.单元知识结构图:
7.达成评价 围绕课时学习目标 1.关注课堂问题预设与学生课堂反馈表现 2.作业设计与学生答题正确率的及时分析 围绕单元和主题目标 1.分层设置单元测试 2.梳理单元思维导图。
8.单元课时计划 课题/课时1.1.1(1课时)1.1.2 (1课时)1.2(1课时)内容、规划整体介绍本课的内容: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引导学生感知本课的内容,继而学习第一框的第一目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 利用多媒体展示视频《中国服饰发展史》和材料分析,组织学生活动——情境分析,使学生了解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的生产力发展状况和生产关系特点及其上层建筑,从而把握人类发展的一般规律。贯彻落实单元大概念、大问题,通过一系列课堂活动和生活案例,接续上一课时内容,继续根据我国服饰发展史一系列材料分析从而了解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发展状况和生产关系特点及其上层建筑,从而把人类发展的一般规律。基于本单元大概念、大问题,从核心素养出发,引导学生通过回顾总结,进一步整体把握本课的知识,在前两课学习的人类社会发展的五种社会形态中四个社会形态的基础上,这一课时继续学习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的低级阶段) 根据本节课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的学习证明马克思是对的,更进一步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9.课时内容安排表: 课时安排课时名称课堂主题学生活动核心素养课时一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从人类社会演进与中国服饰的变迁中解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生产力发展状况和生产关系特点小组合作,结合议学情境分析说明新旧石器时代服饰的特点以及背后的原因 奴隶社会出现上衣下裳与衣裳连属,小组合作,结合议学情境分析奴隶主与奴隶的服装差别说明了什么 政治认同 科学精神 公共参与课时二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从人类社会演进与中国服饰的变迁中了解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状况和生产关系特点,从而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封建社会服装风格演变频繁且多姿多彩,小组合作,结合议学情境分析封建社会为什么服饰等级森严 资本主义社会出现西服,小组合作,结合议学情境分析说明西里西亚纺织工人之歌创作的背景 课时三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从空想社会主义为什么只能是“空想”?科学社会主义为什么是科学的?实践是怎样证明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是科学的?三个方面证明“为什么说马克思是对的?”小组合作,结合议学情境分析说明为什么他们的美好设想和努力都以失败告终,只能是“空想”?三大工人运动为何最终会以失败而告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的理论基础是什么?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失败吗 是否意味着共产主义只能是理想?马克思错了吗?中国是如何应用科学社会主义的?
10.单元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阐明规律的主要内容,能够运用这规律分析社会现象,深入理解科学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科学精神、公共参与等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11.单元重点难点 (1)重点: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空想社会主义的进步性和局限性;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理论基石和标志;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历史意义;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 (2)难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历史意义;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
单元作业设计: 课时基础作业拓展作业一书面巩固练习写一篇有关于“奴隶社会比原始社会进步”的小论文收集资料充分证明奴隶社会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二书面巩固练习写一篇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小论文。收集资料回答“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者必须加强对当代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研究?三书面巩固练习阅读莫尔的《乌托邦》;费尔巴哈、黑格尔为主要代表的德国古典哲学等关心国家大事国际形势,了解当今社会的经济形势,认识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