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3.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学设计课型 新课 课时安排 2课时 授课对象 高二教材 分析 本课的地位: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把握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才能自觉地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内容结构分析:本课一共设计了三目。第一目,联系的普遍性。其逻辑顺序是;联系是普遍的——联系的概念。第二目,联系的客观性。其逻辑顺序是:联系是客观的 --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 一-方法论要求。第三目,联系的多样性。其逻辑顺序是:事物之间的联系多种多样---重视事物之间本质的、间接地和长远的联系——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学情 分析 本节课授课对象是本校高二年级的学生,初步具备分析社会现象的心智和能力,能够通过搜集资料对比、归纳总结、归因分析等方法对社会现象作出基本评价和理解。对于新知识保持好奇,但是缺乏思维的广度和深度,需要教师通过情境材料的选取,知识的建构,问题的启发,思辨能力的培养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度学习。学生能够自觉预习,尝试绘制思维导图。但是思维能力有限,考虑问题不够全面。能提出问题,但不善于表达。曾参与议题商议、 辦论、已具备合作探究,搜集整理分析资料,预习教材、分析问题的基本能力。对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等内容在生活中已经有了初步的体验,但是对于系统优化的方法的理解缺乏深度,需要教师有效引导。核心素养目标 政治认同: 认同马克思主义关于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科学精神: 分辨和比较联系的观点,理解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条件性。 公共参与: 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从事物固有联系中把握事物。教学 重难点 重点:联系的特点;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系统优化的方法。 难点:系统优化的方法教学 方法 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积极地把认知结构梳理出来,并在情境分析中落实教学重点和难点采用学生任务驱动法,演示法,讨论法,分组合作探究法进行。新课 导入 日本排放核污染水事件的相关报道,请同学们思考这些事件之间的关系(从学生熟知的、关注的感兴趣的事件入手,激发探索求知和学习的兴趣)新课 讲授 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与多样性 1、联系的含义 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知识拓展】联系与规律的关系:规律是一种联系,但只有事物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才是规律。 2、联系的特征 (1)联系具有普遍性 联系具有客观性 ①含义: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②表现:自在事物的联系;人为事物的联系 想一想:为什么人为事物的联系也是客观的? (1)建立的基础看:人为事物的联系以自在事物的联系为基础。 (2)产生的过程看:人为事物的联系只有通过实践这一客观的物质活动才能建立。 (3)产生的结果看:人为事物的联系,形成之后便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 注意:人为事物联系比自在事物联系更有意义(×) 离开人为事物联系,自在事物联系就不能实现(×) 方法论: ①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②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联系具有多样性 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容易看到的是那些直接的、表面的和眼前的联系,而往往忽视那些间接的、本质的和长远的联系,忽视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中间环节。把握联系的多样性,对于我们正确认识事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传,神医华佗曾给两个都患了头痛身热、症状完全相同的病人看病,在给他们开方时,一个用了泻药,一个用了发汗药。有人大惑不解地问华佗:“为什么同样症状却开出了不同的药方 ”华佗说: “他们两个人一个是内实证,一个是外实证,所以要用不同的治法。”到了第二天,两个人的病全都好了。 思考:华佗这一做法给我们什么样的哲学启示? ---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要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二、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1、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 (1)相互区别 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整体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 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2)相互联系 整体和部分相互依赖: 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 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 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 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2、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1)含义: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 2)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3)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用综合的思维方法认识事物。要立足整体,把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考察,优化组合,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 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教学 板书练习巩固 1.有人认为手机号码可以影响一个人的运程,手机号码好,可以令一个人做起事来有事半功倍之效;手机号码不好,会影响人的财运、健康以及身边的人际关系。很多人不喜欢4结尾的号,因为4和死谐音,特别是24、84、94、54和74等等结合在一起的时候,那就是非常的不吉利,所以出于谐音的原因,这些带这些位数的手机号码,几乎都没多少人去选。这一观点( ) A.说明任何事物之间都有联系 B.违背了联系的普遍性、多样性 C.认为自己的主观精神是世界的本原 D.违背了联系的客观性,是主观臆造的联系 2.近日,日本明治大学研究人员发明了一种电筷子,通过腕带装置电传导将钠离子输送到筷子,无论是美味的汉堡,还是面条,让人们可以不吃咸味食物即可享受盐的滋味。这表明( )①人为事物的联系都具有自在性、客观性②人们可以建立满足自身需要的具体联系③尊重客观规律以发挥主观能动性为前提④要善于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