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周次: 学科: 道德与法治 主备人: 审核人:备课日期: 授课日期: 授课人:课题 1.2走向共同富裕 课型 新授 课时:1核心素养与 学段目标 政治认同:增强对党和国家的热爱之情;关心改革,树立改革精神,追求共同发展,自觉为实现共同富裕添砖加瓦。 道德修养:通过案例分析,理解经济新常态的相关政策;利用所学知识分析社会现象,增强对财富的认识,正确地使用财富。 责任意识:关心社会、关心国家。知道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点;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必要性,充分认识坚持改革开放的重要意义;了解共享发展成果的措施和意义。重点 全面深化改革的必要性、坚持改革开放的重要性难点 理解我国坚持共享发展理念,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学习过程 二次备课首课五分钟 阳光小课堂预习案★1.为什么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为什么要全面深化改革、为什么要将改革进行到底?)(P9-10) ①实践证明必须改,矛盾复杂深化改。 ②中特社义新时代,主要矛盾已经改。 ③经济发展新常态,经济发展不平衡。 ④改革开放特色明,深化改革启新程。 (1)过去40多年的快速发展的是改革开放,未来发展也必须坚 定 不 移依靠改革开放。 (2)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 要 矛 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3)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 高 质 量 发 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4)我国经济发展还面临区 域发展不平衡、城 乡 发 展不平衡不协调等现实挑战。 (5)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 鲜 明的特 色。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只有全社会不断弘扬改革创新精神,才能持续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进程,才能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最强音。 2.如何全面深化改革(将改革进行到底) (P9-10) 国家: 党和人民应挑战,四个重大一伟大; 发展方式需转变; 区域城乡协发展; 改革精神要弘扬。 (1)将改革进行到底,开启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 党团结带领人民有效应对重 大 挑 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进行新的伟大斗争,向顽瘴痼疾开刀,突破利益固化藩篱(党和人民应挑战,四个重大一伟大)。 (2)需要转变发 展 方 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发展方式需转变)。 (3)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坚持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坚持城乡融合发展 (4)全社会不断弘扬与时俱进、锐意进取、勤于探索、勇于实践的改 革 创 新精神,继续自强不息、自我革新(改革精神要弘扬)。 青少年:①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学习,全面提高自身高素质,立志成才,报效祖国。 ②关心国家改革开放事业,积极投身改革开放。 ③加强道德修养,提高道德素质。 ④学法懂法守法,增强法治观念。 ⑤培养开放、合作、参与、全球等意识。 ⑥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等。 3.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意义及做法。(P10) (1)意义: ①有利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②有利于贯彻协 调、共 享的发展理念,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共 同 富 裕; ③有利于解决社会主 要 矛 盾; ④有利于维护社会公 平 正 义; ⑤有利于增强群众获 得 感、幸福感、安全感。 做法:坚持协调发展理念。 ①促进城 乡 协 调发展:全面实施乡 村 振 兴战略,扎实推进乡村建设;坚持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等; ②促进区 域 协 调发展: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东北振兴取得新突破,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东部地区加快推进现代化;推进京津冀协同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支持持革命老区、边疆民族地区的发展。 ★4.为什么要共享发展成果? 共同富裕是本质,发展思想民中心, 发展目的民福祉,人民向往党目标。 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2)党和国家坚持以人 民 为 中 心的发展思想。 (3)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民 生 福 扯。 (4)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 斗 目 标。 只有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才能促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5.坚持共享发展成果,党和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P12-13) ①坚持人民为中心; ②抓住人民最关心,就业收入社保障,脱贫攻坚国健康; ③治理格局建治享,幸福安全有保障; ④社义制度要完善,民生利忧补短板,人和社会两发展。 ①坚持以人 民 为 中 心的发展思想,强调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人享有,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引领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稳步前进。 (思想上) ②抓住人民最 关 心最直接 最 现 实的利益问题,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具体措施上) ③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 会 治 理格局,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得美好生活需要,使人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 (具体措施上) ④坚持和完善社 会 主 义制度,多谋民 生之利,多解民 生之忧,补齐民 生短板,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用社会主义制度做坚实保障(制度上)探究案(2023 凉山州)材料一:2022年10月16日,习近平主席在二十大报告中论述到,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我们要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材料二:2022年底,成昆铁路复线全线贯通,标志着凉山彝族自治州进入动车时代。通车仪式上,凉山各族人民穿着节日盛装,载歌载舞喜迎这一时刻的到来。动车开通不仅解决了当地交通不便的难题,对沿线旅游资源、农特产品的开发形成强大助力,更为凉山实现高质量发展带来了无限机遇。 材料三:筑梦脱贫攻坚,逐梦乡村振兴。”张家界市武陵源区委、区政府坚持把提高脱贫质量摆在首位,围绕脱贫对象抓巩固提升,真正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脱贫攻坚成果。武陵源“湘阿妹”公司自脱贫攻坚战拉开序幕以来,积极响应党的号召,以村企共建、产业帮扶、土地流转、基地务工、安排就业等形式参与精准扶贫,带动全区5家企业、10多个种植大户,辐射带动5000多人受益。仅协合乡就带动565户贫困户、1777个贫困人口,从事葛根研发、生产加工、旅游服务,每年产业分红118.27万元,户平增收1.2万元。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积极推动高质量发展说明了什么? (2)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回答,党和政府为什么要坚持共享的发展理念? 2.(2023年甘肃天水)【擘画伟业新蓝图踔厉奋发新征程】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甘肃代表团表示:实现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是解决甘肃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迫切需要。 请你为我省实现高质量发展出谋划策。训练案1.(2023 呼和浩特)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同志就曾在《论持久战》中指出:“武器是战争的重要的因素,但不是决定的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这启示我们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应当( ) A.尊重劳动 B.尊重知识 C.尊重人才 D.尊重创造 2.(2023 聊城)2022年,聊城市委、市政府把幸福食堂建设作为一项重要民生工程重点推动,在东昌府区、茌平区、高新区、经济开发区、度假区先行试点,共建设了52处幸福食堂,让老年人在家门口吃上营养丰富、价格实惠的“爱心餐”。建设幸福食堂( ) ①保障了老年人乐享“舌尖上的温暖” ②完美解决了我市人口老龄化加剧问题 ③提升了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 ④提高了居家养老水平,增进了民生福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2023 天水)2023年4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二十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时强调,新征程上继续推进全面深化改革,要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把准改革方向,明确目标任务,以科学的谋划、创新的魄力把各项工作抓好抓实。这表明( ) A.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B.改革是第一生产力 C.改革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 D.改革是当前一切工作的中心 4.(2023 辽宁)新时代十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年均1300万人,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民生保障全方位跃升表明党和政府( ) ①在发展中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②推动发展成果惠及各国人民 ③引领全体人民实现同步富裕 ④不断努力解决社会主要矛盾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5.(2023 绥化)“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党和政府坚持的发展思想是( ) A.以文化为中心 B.以人民为中心 C.以社会为中心 D.以政治为中心 6.(2023 金昌)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我们坚持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着力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坚决防止两极分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富裕( ) ①是共建共享,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 ②是同时享有,同等富裕共同迈入现代化社会 ③是全民共富,不是少数人、一部分人富裕 ④是全民共享,共同享有国家发展的成果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2023 泰安)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下列古语蕴含的道理与这一思想相一致的是( ) ①天地之大,黎元为先 ②功崇惟志,业广惟勤 ③法令者,民之命也,为治之本也 ④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 A.②④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8.(2023 金华)浙江之心,水墨金华;不忘初心,遇见美好。某校组织学生开展研学活动,回答问题。 【享民生之福】第三组同学采访了政府有关部门,工作人员向他们介绍了金华正在实施的民生实事。同学们倍感振奋,纷纷点赞留言。以下属于民生实事且评论恰当的是( ) ①发放各类消费券,提升民众幸福感 ②“课后服务”暖人心,教育强市育英才 ③共享学校运动场,全民健身迎亚运 ④“百团千企”强外贸,八婺文化谱新篇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2023 天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 ) A.新型城镇化与城乡发展不平衡之间的矛盾 B.人口老龄化加剧和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 C.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D.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10.(2023 宜宾)二十大报告指出:“十四亿多人口整体迈进现代化社会,规模超过现有发达国家人口的总和,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惟其艰巨,更显伟大。这体现的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是( ) A.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 B.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C.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 D.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 11.(2023 绍兴)绍兴依托会稽山脉、鉴湖水系、天姥古道等,用唐诗串起了一条“浙东唐诗之路”大走廊;赛车、滑雪、玻璃栈道等,让游客畅享“酷玩”;黄酒咖啡、黄酒冰淇淋、黄酒奶茶等,让古老而现代的气息软软地将游人包裹……这体现了绍兴对( ) ①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 ②区域经济发展原则的运用 ③缓解社会主要矛盾的有效实践 ④低碳生活理念的大力宣传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2.(2023 安徽)改革有“温度”社会有活力。北京、上海、兰州等城市深化改革,出台政策,不再全面禁止路边摊。北京等地解禁路边摊( ) ①能活跃经济,促进居民收入的增长 ②将会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③有利于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④能发挥企业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2023 泸州)2023年是泸州建市40周年,泸州市印发了“泸州40正当红系列活动——为群众办40件实事好事”清单,其中包括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2633套、新增普惠托育托位860个、提高394万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等。政府的这些举措体现了( ) A.推动收入分配均等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B.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增进民生福祉 C.扩大公民民主权利,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D.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完全得以保障 14.(2023 成都)2022年,成都市人民政府共为13.7万名低保对象和特困人员提供兜底保障,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848所,新增学位59.4万个,新增三级甲等医疗机构3家,建成医联体161个。这说明成都市( ) ①贯彻共享发展理念,不断增进社会民生福祉 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积极建设人民满意政府 ③扎实推进民主法治建设,提升基层治理成效 ④推动公共服务增量提质,增强群众的幸福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参考答案: 预习案 探究案 1.(1)①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②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需要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③我国经济发展还面临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现实挑战。 (2)①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②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们党的奋斗目标; ③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民生福祉。 2.①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②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③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之忧,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④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坚持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⑤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增强经济实力。 ⑥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⑦进一步深化改革,让人们享受更多改革红利。 ⑧坚持共同富裕的根本原则等。 训练案1—10 CCABB CDACA ABBB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