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整体教学】思想政治必修四1.2《哲学的基本问题》单元整体分析+课时课件+课时教案+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大单元整体教学】思想政治必修四1.2《哲学的基本问题》单元整体分析+课时课件+课时教案+素材

资源简介

(共52张PPT)
大单元主题设计
第二框 哲学的基本问题
部编版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第一单元 探索世界把握规律
第一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教学目标】
1.通过列举古今中外许多著名思想家的言论,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感受哲学基本问题与生活息息相关。
2.能够理解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不同派别。
3.能够科学评价和分析社会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自觉坚持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反对和批判唯心主义。
【核心素养】
1.政治认同:认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哲学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学的思想武器。
2.科学精神: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树立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
3.公共参与:在生活和实践中正确处理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反对唯心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
学习活动设计
教学环节和内容设计:(深、透、活)
总议题:什么是哲学?——从神十五任务圆满成功说起
教学环节 导入新课 议题一 议题二
议学情境 思维导图和新闻报道 材料分析《人类对地震的认识逐步深化》 视频《千岛群岛发生6.1级地震》和材料《日本为何频繁地震》
议学问题 这个新闻报道里蕴含着哲学的基本问题,你发现了吗? 人们对待地震等自然灾害的不同态度体现了何种哲学道理 人们对待地震等自然灾害的不同态度体现了何种哲学道理
学生活动 观看视频,小组合讨论分析回答议学问题 材料分析,小组合讨论分析回答议学问题 材料分析,小组合讨论分析回答议学问题
学科内容 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含义、内容、原因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全书逻辑框架的大思路
哲学与文化
第一单元: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
第二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第三单元: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第一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
(什么是哲学)
第二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唯物论)
第三课 把握世界的规律
(唯物辩证法)
第四课 探索认识的奥秘
(认识论)
第五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
(历史观)
第六课 实现人生的价值
(价值观)
第七课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本来)
第八课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外来)
第九课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未来)
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
对学生运行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文化观教育,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
从一般到个别
第一课知识脉络
时代精神的精华
哲学
关系
目的
特点
含义
产生
使命
核心
特征
品质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基本派别
基本问题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实践观点
与是俱进
具体科学
世界观方法论
追求智慧之学
智慧之学
追求智慧
热爱智慧
实践活动
从总体上把握人与世界的关系
这节课我们就以有关于地震的新闻报道及对地震的认识为前景材料正确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
新闻记者
这个新闻报道里蕴含着哲学的基本问题,你发现了吗?
中国地震台网报道,2023年9月2日4时49分,在千岛群岛(北纬50.60度,东经156.45度)发生6.1级地震,震源深度140千米。
新知导入
议 题 设 置
总议题:如何正确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
议题一:从人类对地震认识的逐步深化中明晰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
议题二:从人类对近期地震频发之因的不同看法中析哲学派别之争
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Part 1
议题一:从人类对地震认识的逐步深化中明晰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
新知讲解
近年来,地震活动十分频繁,这引起了人们对地震原因及其分布状况的强烈关注。一次又一次的地震也引发了人们对地震预测工作的不断思考和认识。远古时期,人们受认识水平和科学技术水平所限,难以实现地震预测。面对地震等不可抵御的自然灾害,人们只能听天由命,服从所谓的天意。近代以来,随着人类认识水平的提高,尤其是各种认识工具的不断完善,人们对地震的预测水平不断提高。但是到目前为止,人类还不能准确地预测
议学情境一
人类对地震的认识逐步深化
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在现实生活中表现为处理主观与客观的关系。人们自古以来就在思考地震等自然灾害,思考人的思维与自然灾害的关系。
②思维和存在何者第一性,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曾经的听天由命,服从所谓的天意,近代以来,尽管还不能准确认识某些自然灾害但正逐渐揭开自然灾害神秘的面纱,这种不同的认识正是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反映。
③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即思维能否正确的反映存在,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可知论和不可知论。曾经的听天由命,服从所谓的天意将会越来越失去市场随着人类认识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地震的预测水平不断提高。
议学提示
结合上述议学情境和教材内容,分析人们对待地震等自然灾害的不同态度体现了何种哲学道理
议学问题
例如:先有中国百年沉沦积弱的国情还是先有中国共产党的救国任务方案和道路
只有走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才能救中国
半殖民地
半封建国家
存在(物质):客观存在的事物,如国情、生物、磁场、宇宙等可见或不可见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
思维(意识):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即人的思想,如理想、理念、设想、方案、目标。
存在
思维
二者的关系
议学提示
真正能够挽救中国的救国方案和道路可以找到吗?
哎,前途一片黑暗找不到出路,还是继续"半半"吧
当然能找到,走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就能救中国!
思维(意识)不能正确认识存在(物质),是不可知论
思维(意识)能正确认识存在(物质),是可知论
议学提示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
议学小结
注意:
(1)思维一存在相搭配,意识一物质相搭配,不要混淆使用。
(2)在现实生活中,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表现为主观与客观的关系。
(3)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不等于思维和存在的辨证关系问题。.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包括两方面:
1.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
2.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
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
包括两个方面:
1.存在决定思维
2.思维反作用于存在

(1)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这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依据)
(2)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这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依据)
2、哲学的基本问题的内容:
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
存在决定思维
(物质决定意识)
思维决定存在(意识决定物质)
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谁先谁后”“谁决定谁”“何者为第一性”,”何者为世界的起源”
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
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
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
能正确认识
不能正确认识
可知论
不可知论
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议学小结
①谁先谁后;②谁决定谁;
③何者为第一性、何者为第二性;
④谁是本原,谁是派生的。
突破提升:哲学的基本问题
思维(意识)和存在(物质)的关系问题
何者为第一性
(思维和存在谁决定谁)
有没有同一性
(思维能不能正确认识存在)
存在决定思维
思维决定存在

不能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可知论
不可知论
(根本的、最重要)
(从属)
议学小结
辨一辨
下列观点属于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
1.气者,理之依也。
2.自然界由数目无穷性质不同的异质元素构成。
3.眼开则花开,眼闭则花寂。
4.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5.物是观念的集合。
6.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
唯物主义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唯心主义
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
辨一辨
辨一辨 :可知论VS不可知论
1.神舟十五号发射取得圆满成功,我国逐步掌握空间站建
设技术,空间站建设又迈出一大步。
2.市场经济变化莫测,要想把握市场变化是徒劳的。
3.中国研制的“天眼”通过三年的运行已经发现了近300
颗新星,并对脉冲星进行了观测有了重大新发现。
4.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
可知论
不可知论
可知论
可知论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首先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人类从事的活动包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无论是认识世界还是改造世界,说到底都是要解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1. 从生活实践角度:
二、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议学小结
医生开什么处方
农民耕作计划及施肥
经营什么生意
病人的病情
根据气候土壤苗情
根据自己专长、资金、周围环境、市场需求等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哲学发展的始终,是一切哲学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哲学要从总体上探讨人与世界的关系,就必须首先弄清楚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并对此作出明确的回答。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2. 从哲学研究角度:
二、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议学小结
孔子
研究【人与法】
研究【理想国】
研究【物与理】
研究【理论与道路】
研究【知与行】
卢梭
柏拉图
苏格拉底
毛泽东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Part 2
议题二:从人类对近期地震频发之因的不同看法中析哲学派别之争
新知讲解
议学情境二
千岛群岛发生6.1级地震
2023年9月2日4时49分,在千岛群岛又发生6.1级地震。日本为何频繁地震?对此引来网友的热议。
网友甲:日本位于太平洋火山带上,是一个地震多发地区。日本位于太平洋板块、欧亚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的交汇处。处于太平洋板块和欧亚板块之间的地震带上,这种板块运动导致了板块之间的摩擦和应力积累,最终可能导致地震和火山活动的发生。
网友乙:小日本太坏了,老天都看不过去了,这是上天对小日本的惩罚。
议学情境二
日本为何频繁地震
结合议学情境和教材内容分析对日本频繁地震原因的两种不同看法从本质上看是哪两种哲学思想的对立?
议学问题
对日本频繁地震原因的两种不同看法所体现的哲学派别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网友甲:日本处于太平洋板块和欧亚板块之间的地震带上,这种板块运动导致了板块之间的摩擦和应力积累,最终可能导致地震和火山活动的发生。
网友乙:日本频繁地震是上天对小日本的惩罚
对日本频繁地震是物质世界运动的结果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把客观精神(上天)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对日本频繁地震是上天意愿
思维(意识)
决定存在(物质)
存在(物质)
决定思维(意识)
议学提示
1. 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和根本分歧:
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
哲学派别 本原 先后 决定
唯物主义 物质 先有物质后有意识 物质决定意识
唯心主义 意识 先有意识后有物质 意识决定物质
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议学小结
2.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
哲学派别 观点分歧表现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议学小结
3、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及其特点(完成下列表格)
基本形态 基本观点 代表人物及观点 合理性 局限性 共同性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①五行说:生成万物的基本元素是金、木、水、火、土;②荀子: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③范缜: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④王夫之:气者,理之依也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①霍尔巴赫赫:原子是世界的本原;②狄德罗:自然界由数目无穷、性质不同的异质元素构成;③培根:万物的基础是原始物质,是基本元素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议学小结
否认神创说,认为世界是物质的
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①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②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
以自然科学为基础,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
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无产阶级的思想武器
缺少科学依据;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
在根本观点上是一致的,都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
4、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及其特点(完成下列表格)
基本形态 区别 代表人物及观点 联系
主观唯心主义 ①朱熹:“理在事先”“理生万物”“未有此气,已有此理”;②柏拉图:理念是世界的本原;③黑格尔: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绝对精神”的外化;④上帝创造世界
客观唯心主义 ①盂子:“万物皆备于我”;②陆九渊:“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③王阳明:“心外无物”;④贝克莱:“存在就是被感知”;⑤笛卡儿:“我思故我在”;⑥康德:“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
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议学小结
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理解为世界的本原,认为客观事物乃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神、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二者在根本观点上是一致的,都认为意识是
世界的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5、哲学史上的两个对子
两个对子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区别 回答的是世界“是什么”的问题 回答的是世界“怎么样”以及用什么样的思维方法来认识世界的问题
联系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思想总是从属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哲学体系
注意 从思想观点上看,哲学上存在“两个对子”,即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从基本派别上看,哲学 上只存在两大阵营,即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对 立
世界本原
唯物主义
对 立
世界状态
基本派别
唯心主义
辩证法
形而上学
组合
组合
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议学小结
练一练
1、水是万物的始基。
2、原子是世界的本原。
3、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4、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5、自然界由数目无穷性质不同的异质元素构成
唯物主义。
6、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7、气者,理之依也。
判断下列观点分别属于唯物主义的哪一种基本形态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近代形而上学
辩证唯物主义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练一练
1.吾心便是宇宙,宇宙即是吾心。
2.世界的本质是独立存在的“绝对精神”。
3.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
4.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判断以下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还是主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
是什么
何者为本原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哲学的基本问题
有无同一性
可知论
不可知论
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
为什么
与生活关系
对哲学影响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根本观点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基本形态
主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
分歧
哲学史上两个对子
基本形态
根本观点
板书设计
课堂练习
1.(2022秋·安徽·高二校联考期中)天地观念一直是中国古人探求的话题:“盖天地万物,与人原是一体。其发窍之最精处,是人心一点灵明。”——王阳明《传习录》;“从蒙昧混沌到天地形成,皆为元气之作用,故元气才是宇宙之本源。”——柳宗元《天对》。古人对天地话题的探讨( )
①涉及到思维与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
②是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对宇宙的思考
③表明了天地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④回答了思维能否正确反映客观存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课堂练习
【答案】A
【详解】①②:天地观念一直是中国古人探求的话题,王明阳的观点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属于唯心主义,柳宗元的观点认为“元气”是世界的本原,属于唯物主义,这涉及到世界的本原的讨论,是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对宇宙的思考,①②正确。
③: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③排除。
④:材料展示的是世界的本原问题,没有涉及世界是否可知,④排除。
故本题选A。
课堂练习
2.(2022秋·安徽安庆·高二安庆市第二中学校考期中)鹅湖之会发生在南宋淳熙二年江西上饶市的鹅湖寺。陆九渊认为,自古以来圣人相传的“道统”只是“此心”,主张只有认识“本心”,才犹如木有根,水有源。朱熹认为先于物而存在的“理”在心外,即“宇宙”之间。双方各执己见,互不相让,争议三天后不欢而散。“鹅湖之争”的实质是( )
A.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争论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争论
C.朴素唯物主义和朴素唯心主义的争论
D.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的争论
课堂练习
【答案】D
【详解】ABCD:由材料可知,陆九渊强调“本心”是世界的本原,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而朱熹强调“理”是世界本原,是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鹅湖之争的实质是属于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的争论,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课堂练习
3.(2022秋·重庆九龙坡·高三重庆市育才中学校考期中)哲学的基本问题贯穿哲学发展的始终,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下列能体现围绕哲学基本问题而产生的对立的观点是( )
①古今异俗,新故异备——天不变,道亦不变
②人病则忧惧,忧惧则见鬼出——减肥者说:心诚则灵
③水是万物的本源——一天一地,并生万物,万物一生,俱得一气
④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世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课堂练习
【答案】D
【详解】哲学基本问题是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包括物质与意识何为本原,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划分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意识与物质有无同一性,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划分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①:“古今异俗,新故异备”,这强调事物是变化发展的,体现了辩证法思想;天不变,道亦不变,这强调事物是静止的,属于形而上学的观点,①排除。
②:“人病则忧惧,忧惧则见鬼出”的意思是:人生病了就有危机感和恐惧感,恐惧的时候就容易看到有“鬼”出没,这从根本上强调了物质决定意识,属于唯物主义观点;减肥者说:心诚则灵,这一观点夸大了意识的作用,犯了唯心主义错误,②正确。
③:水是万物的本源,这一观点认为水是万物的本原,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一天一地,并生万物,万物一生,俱得一气”,该观点也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③排除。
④:“子非鱼,安知鱼之乐”意思是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属于不可知论;“世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这一观点强调世界是可知的,属于可知论,④正确。故本题选D。
课堂练习
4.(2022秋·辽宁大连·高三校联考期中)下列选项中,能体现哲学两大基本派别的是( )
①我思故我在——未有此气,已有此理
②古今异俗,新故异备——天不变,道亦不变
③“天地之变,阴阳之化”—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
④形存则神存,形灭则神存——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课堂练习
【答案】D
【详解】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①:“我思故我在”与“未有此气,已有此理”都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都属于唯心主义,①观点不符合题意。
②:“古今异俗,新故异备”与“天不变,道亦不变”,体现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②观点不符合题意。
③:“天地之变,阴阳之化”属于唯物主义,“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属于唯心主义,③观点符合题意。
④:“形存则神存,形灭则神存”属于唯物主义,“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属于唯心主义,④观点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
课堂练习
5.(2022秋·湖南怀化·高二校考期中)“我不去检测,我就没有感染”。面对汹涌的新冠肺炎疫情,美国某些政客这么回答,甚至下令停止卫生机构进行新冠肺炎疫情检测。下列观点与这种“掩耳盗铃”式的“抗疫”体现的哲理构成“哲学史上的对子”的是( )
①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②天地成于元气,万物成于天地
③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④天空因为我变得更蓝,白云因为我变得柔软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课堂练习
【答案】A
【详解】“我不去检测,我就没有感染”体现的是唯心主义的观点,与之形成对子的是唯物主义观点。
①:“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比喻缺少必要的条件,再能干的人也很难做成事,体现唯物主义的观点,①观点符合题意。
②:“天地成于元气,万物成于天地”强调以“气”作为世界的本原,体现唯物主义观点,②观点符合题意。
③:“死生有命,富贵在天”指人的命运是由天决定的,体现客观唯心主义观点,③观点不符合题意。
④:“天空因为我变得更蓝,白云因为我变得柔软”说明以自我的感受作为本原,体现主观唯心主义观点,④观点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课堂练习
6.(2022秋·重庆渝中·高二重庆巴蜀中学校考期中)2022年11月1日起施行的《促进个体工商户发展条例》聚焦当前个体工商户发展中面临的突出困难,作出有针对性的制度安排,以促进个体工商户健康发展。这体现了( )
①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②思维对存在具有促进作用
③思维和存在是相互依赖的
④思维能够正确反映存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课堂练习
【答案】B
【详解】①④:《促进个体工商户发展条例》聚焦当前个体工商户发展中面临的突出困难,作出有针对性的制度安排,这体现了思维能够正确反映存在,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①④入选。
②:正确的思维对存在具有促进作用,②不选。
③:存在决定思维,思维反映存在,二者不是相互以来的关系,③不选。
故本题选B。
课堂练习
7.(2022秋·福建泉州·高二校考期中)哲学的“两个对子”是哲学史上哲学家们一直辩论不休的问题,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决定了哲学的基本方向和基本态度。以下观点能够分别体现哲学史上“两个对子”的是( )
①“人病则忧惧,忧惧则鬼出”与“理生万物,理主动静”
②“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与“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③“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④“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与“知出于不知,故以不知为宗”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课堂练习
【答案】B
【详解】哲学史上“两个对子”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①:“人病则忧惧,忧惧则鬼出”是唯物主义观点,“理生万物,理主动静”属于唯心主义,①符合题意。
②:“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与“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均属于辩证法思想中的对立统一的观点,②不合题意。
③:“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属于辩证法思想,“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是形而上学,③符合题意。
④:“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与“知出于不知,故以不知为宗”,这是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排除④。
故本题选B。
课堂练习
8.(2022秋·重庆·高二校联考期中)“谁能说清什么才最好吃呢?”庄子认为,万物总是处于“此一是非,彼一是非”的状态,由此得出了“无法对事物进行断定”的结论。这里,庄子集中阐述了( )
①一切哲学都必须要回答的问题
②思维和存在何为本原的问题
③人们在生活中必将面对的问题
④生活与哲学相互关系的问题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课堂练习
【答案】D
【详解】①③:庄子得出了“无法对事物进行断定”的结论,这属于不可知论的观点,涉及的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属于哲学的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的内容,所以,庄子集中阐述了一切哲学都必须要回答的问题,人们在生活中必将面对的问题,故①③正确。
②④:庄子的观点涉及的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没有体现思维和存在何为本原的问题,也没有体现生活与哲学相互关系的问题,故②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作业布置
1.整理知识点。
2.完成《同步学案》中相关练习。
3.近期地震频发,为了将地震造成的伤害减小到最低限度,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你校准备在社区开展一次地震自救知识科普宣传活动,请你为该活动设计一份方案。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时设计:第一课 第2框 《哲学的基本问题》教学设计
课题 1.2哲学的基本问题教学设计
课时教学内容分析 (1)本课时教学内容在本课中的位置:第二框“哲学的基本问题”,阐述了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相关知识。通过学习本框题,有助于同学们进一步走进哲学,体会哲学与时代、与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初步认清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界限,认同唯物主义尤其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哲学是我们掌握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初步树立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我们的学习和生活的观念。(2)学习内容对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功能价值:政治认同:认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哲学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学的思想武器。科学精神: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树立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公共参与:在生活和实践中正确处理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反对唯心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
课时教学目标: 1.通过列举古今中外许多著名思想家的言论,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感受哲学基本问题与生活息息相关。2.能够理解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不同派别。3.能够科学评价和分析社会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自觉坚持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反对和批判唯心主义。
课时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教学难点】理解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基本形态。
学习活动设计 (1)议题设置:总议题:如何正确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议题一:从人类对地震认识的逐步深化中明晰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议题二:从人类对近期地震频发之因的不同看法中析哲学派别之争(2)教学环节和内容设计:(深、透、活)总议题:什么是哲学?——从神十五任务圆满成功说起教学环节导入新课议题一议题二议学情境 思维导图和新闻报道材料分析《人类对地震的认识逐步深化》视频《千岛群岛发生6.1级地震》和材料《日本为何频繁地震》议学问题这个新闻报道里蕴含着哲学的基本问题,你发现了吗?人们对待地震等自然灾害的不同态度体现了何种哲学道理? 人们对待地震等自然灾害的不同态度体现了何种哲学道理? 学生活动观看视频,小组合讨论分析回答议学问题材料分析,小组合讨论分析回答议学问题材料分析,小组合讨论分析回答议学问题学科内容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基本问题含义、内容、原因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评价任务 参与小组讨论,回答问题。小组讨论评价表(个人)项目评价内容自评(50%)组评(50%)综合评价交谈(25分)发言紧扣主题,声音较低,与每一个小组成员都能有效交流。倾听(25分)耐心倾听,尊重不同的声音,并能客观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分享(25分)与他人一起分享资源、材料、观点。完成了自己所承担的那部分工作,对小组做出贡献。合作(25分)乐于和同学在一起,能够和而不同求同存异,对有困难的同学提供帮助。
学习活动设计
环节一: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评价活动
(一)导入这节课我们就以有关于地震的新闻报道及对地震的认识为前景材料正确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新闻报道:中国地震台网报道,2023年9月2日4时49分,在千岛群岛(北纬50.60度,东经156.45度)发生6.1级地震,震源深度140千米。这个新闻报道里蕴含着哲学的基本问题,你发现了吗? 学生讨论回答思考问题。 教师根据学生研究交流的表现,认真给予评价
设计意图:通过本册和本课知识结构的介绍,使学生了解本册教材的主要内容,使学生有个整体把握;通过自主学习环节,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环节二: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评价活动
新授课第一幕: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议题一:从人类对地震认识的逐步深化中明晰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议学情境一:材料分析《人类对地震的认识逐步深化》并图文分析近年来,地震活动十分频繁,这引起了人们对地震原因及其分布状况的强烈关注。一次又一次的地震也引发了人们对地震预测工作的不断思考和认识。远古时期,人们受认识水平和科学技术水平所限,难以实现地震预测。面对地震等不可抵御的自然灾害,人们只能听天由命,服从所谓的天意。近代以来,随着人类认识水平的提高,尤其是各种认识工具的不断完善,人们对地震的预测水平不断提高。但是到目前为止,人类还不能准确的预测。 议学问题:结合上述议学情境和教材内容,分析人们对待地震等自然灾害的不同态度体现了何种哲学道理?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议学提示:古往今来人们不断探测世界奥秘,求索万物本源,试图解开我是谁?从哪里来?向哪里去的“天问”,凡此种种,触及哲学问题。这表明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议学提示: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在现实生活中表现为处理主观与客观的关系。人们自古以来就在思考地震等自然灾害,思考人的思维与自然灾害的关系。②思维和存在何者第一性,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曾经的听天由命,服从所谓的天意,近代以来,尽管还不能准确认识某些自然灾害但正逐渐揭开自然灾害神秘的面纱,这种不同的认识正是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反映。③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即思维能否正确地反映存在,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可知论和不可知论。曾经的听天由命,服从所谓的天意将会越来越失去市场随着人类认识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地震的预测水平不断提高。例如:先有中国百年沉沦积弱的国情还是先有中国共产党的救国任务方案和道路 真正能够挽救中国的救国方案和道路可以找到吗?议学小结:一、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1、哲学的基本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存在(物质):客观存在的事物,如国情、生物、磁场、宇宙等可见或不可见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思维(意识):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即人的思想,如理想、理念、设想、方案、目标。2、哲学的基本问题的内容:(1)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这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依据)(2)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这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依据)突破提升:哲学的基本问题辨一辨:下列观点属于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辨一辨 :可知论VS不可知论二、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1.地位和作用角度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首先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人类从事的活动包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无论是认识世界还是改造世界,说到底都是要解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2.世界观的角度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哲学发展的始终,是一切哲学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哲学要从总体上探讨人与世界的关系,就必须首先弄清楚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并对此作出明确的回答。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第二幕: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议题二:从人类对近期地震频发之因的不同看法中析哲学派别之争议学情境二:观看视频《千岛群岛发生6.1级地震》并材料分析《日本为何频繁地震》2023年9月2日4时49分,在千岛群岛又发生6.1级地震。日本为何频繁地震?对此引来网友的热议。 网友甲:日本位于太平洋火山带上,是一个地震多发地区。日本位于太平洋板块、欧亚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的交汇处。处于太平洋板块和欧亚板块之间的地震带上,这种板块运动导致了板块之间的摩擦和应力积累,最终可能导致地震和火山活动的发生。 网友乙:小日本太坏了,老天都看不过去了,这是上天对小日本的惩罚。议学问题:结合议学情境和教材内容分析对日本频繁地震原因的两种不同看法从本质上看是哪两种哲学思想的对立?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议学小结: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1.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和根本分歧: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3、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及其特点4、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及其特点5、哲学史上的两个对子练一练:判断下列观点分别属于唯物主义的哪一种基本形态1、水是万物的始基。(古代朴素唯物主义)2、原子是世界的本原。(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3、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辩证唯物主义)4、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5、自然界由数目无穷性质不同的异质元素构成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6、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辩证唯物主义)7、气者,理之依也。(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判断以下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还是主观唯心主义 1.吾心便是宇宙,宇宙即是吾心。(主观唯心主义)2.世界的本质是独立存在的“绝对精神”(客观唯心主义)3.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主观唯心主义)4.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客观唯心主义) 学生阅读材料,学生自主交流,回答问题学生阅读材料,学生自主交流,回答问题 教师根据学生交流情况和交流的深刻程度,进行恰当评价。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设计意图:通过对议学情境的分析,引导学生分析材料,深入浅出的理解本课时知识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板书设计
课后作业 基础作业:1.整理知识点2.完成《同步学案》中相关练习拓展作业:近期地震频发,为了将地震造成的伤害减小到最低限度,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你校准备在社区开展一次地震自救知识科普宣传活动,请你为该活动设计一份方案。实践作业:在社区开展一次地震自救知识科普宣传活动
教学反思 注意对应词一学得灵活。“主要”对应“次要”“现象”对应“本质”“物质”对应“意识”、“主观”对应"客观”“正确”对应错误.我们首先就应该充分注意教材在表述中的对应词,在课本上做好批注。这样,就能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灵活运用的目的。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哲学与文化》第一单元《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
单元整体分析
1、理念的提出 大单元模式是围绕真实性学习任务开展,以学科大概念深化理解为目标,按学科研究过程的逻辑推进,由各环节不同性质学习活动的小单元组成的大单元研究型教学模式。本册大单元教学以6-10个课时为一个大单元
2、实施策略: 部编版2023年高中政治必修一《哲学与文化》教材,根据学科内容对所有内容进行整合优化,实施大单元主题教学,实现单元教学内容的结构化。共设计三个大单元主题内容,贯穿于高中政治学科素养的方方面面。
3、单元教学设计 本单元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高扬马克思主义旗帜,全面强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育,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武装头脑,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转化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不断从中汲取哲学智慧和理论力量,涵养正气、淬炼思想、升华境界、指导实践,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
4.单元地位 本册教材 主要讲述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 方法论和文化观。本单元的核心任务是系统讲述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阐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从而为后面两个单元奠定基础。因此,本单元是本册教材的逻辑起点和理论起点,起着引领的作用。
5.单元核心素养 (1)政治认同:认同哲学影响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相信学习哲学会使我们生活得更美好。认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哲学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学的思想武器。相信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统一性原则,坚持党的思想路线、坚定马克思主义和无神论立场。坚持唯物主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尊重自然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做到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认同马克思主义关于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正确理解和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观。正视我国发展的成就和问题,坚持和贯彻国家统一 -决策,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科学精神:通过分析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分析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培养辩证全面地看待问题的能力。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树立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使我们在探索世界、追求真理的过程中形成科学精神。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坚定科学无神论立场,反对一切有神论。坚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尊重自然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理解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哲学依据和内涵,能够认识和分辨主观主义、教条主义和经济主义的弊端。能够对联系的观点进行分辨和比较。理解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条件性。科学精神: 坚持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坚定新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准备走曲折的路,通过事例唯物辩证法发展观分析问题。运用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原理及方法论分析现实问题,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公共参与:在日常生活中,学哲学,用哲学,初步树立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我们的学习和生活的观念。在生活和实践中正确处理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反对唯心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实践活动。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用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统一性原则指导实践活动。学习和生活中能够做出理性的判断与选择,以负责任的态度和行动促进社会和谐。在生活中能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坚持-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能够在生活实践中从点滴小事做起,积极地面对困难和挑战。
6.单元知识结构图:
7.达成评价 围绕课时学习目标 1.关注课堂问题预设与学生课堂反馈表现 2.作业设计与学生答题正确率的及时分析 围绕单元和主题目标 1.分层设置单元测试 2.梳理单元思维导图。
8.单元课时计划 课题/课时1.1(1课时)1.2(1课时)1.3(1课时)内容、规划整体介绍本册教材和本单元的内容,引导学生全面把握全书逻辑框架的大思路,感知本单元的内容,继而学习第一框追求智慧的学问 利用多媒体展示视频《神舟十五号010203状态非常好》和材料分析,组织学生活动——情境分析,使学生全面理解哲学的内涵贯彻落实单元大概念、大问题,通过一系列课堂活动和生活案例,接续上一课时内容,继续根据我国航天领域取得成就的一系列材料分析从而理解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基于本单元大概念、大问题,从核心素养出发,引导学生通过回顾总结,进一步整体把握本课的知识,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断在中国发展,并有力指导中国的发展实践。课题/课时2.1(1课时)2.2(1课时)3.1(1课时)内容、规划继续贯彻落实单元大概念、大问题,本课时以为什么说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为总议题,选取一个恰当的时政材料,一例到底,从三个不同角度来分析理解这一总的议学问题本单元所用时政材料多以我国的航天事业为主,这一课时以“正确理解运动的规律性——从我国不断发展的航天事业说起”为总议题,让学生在了解国家时政的同时理解本课内容。第三课是本单元的重点也是难点,本课由三个框组成,三框的逻辑关系是: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这一框是本课的逻辑起点,为了让学生更能深刻地体会到“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这一课时采用了学生都熟知的“淄博烧烤火”为时政背景材料, 思考“一支串带火一座城”这体现了辩证法的什么哲学道理?从而把握“世界是普遍联系”这一内容。课题/课时3.2(1课时)3.3(3课时)内容、规划本课时以“为什么说世界是永恒发展的?——从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说起”为总议题,三个分议题分别是:“中国航天以及中国发展的历程体现了物质世界处于怎样的状态?”“从发展的状态角度分析如何理解中国航天一步一步踏踏实实往前走?”和“从发展的途径角度探寻中国航天人的信念感究竟是从何而来的?”本课时最大的特点就是以我国的航天事业为前景材料,一例到底。 本课时内容较多,也较难理解,是本册书的难点,所以计划用三课时来学习,一个目题为一课时,以“中美关系”为时政背景材料。 从中美两国高层对话中分析美两国之间是什么样的哲学关系?中美为什么不能“脱钩”?如何看待中美关系的发展?这些议学问题的回答中把握第一目的学习内容。 透过拜登加速推进“印太战略”,多国兵力逼近亚太,中国周边暗流涌动和中美关系的发展历程分析回答议学问题来把握第二目内容。 继续用关于美国加速推进“印太战略”的材料来回答“中国与美国、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应如何处理中美两国及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中国与哪个国家的争端是关键?我国应如何维护国家安全?”等议学问题来把握第三目内容。
9.课时内容安排表: 课时安排课时名称课堂主题学生活动核心素养课时一1.1追求智慧的学问什么是哲学?——从神十五任务圆满成功说起小组合作,结合议学情境分析从古往今来人们不断探测世界奥秘,求索万物本源,试图解开“我是谁?从哪里来?向哪里去”的“天问”?请你谈谈这其中蕴含了怎样的哲学智慧?邓清明为航天梦坚守25年一直在坚守的信念是世界观吗?是哲学观点吗?神舟十五号采用双光子显微镜涉及到的具体科学的哪个方面?阐述哲学与具体科学之间的关系? 政治 认同 科学 精神 公共 参与课时二1.2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站说起小组合作,结合议学情境分析在神舟十五号任务期间,先有中国空间站在空间生命科学、材料科学、微重力物理等领域开展30多项科学实验,还是先有了大量观测和实验数据。再有中国空间站在空间生命科学、材料科学、微重力物理等领域开展30多项科学实验?是先有中国空间站第四批试验样品顺利交付科学家这件事,还是先有《中国空间站第四批实验样品顺利交付科学家》这篇新闻报道呢?课时三1.3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从《马克思是对的》中感悟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小组合作,结合议学情境分析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过程中,取得了哪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课时四2.1世界的物质性为什么说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从“小田变大田”说起小组合作,结合议学情境分析实行土地归整,连地成片,小田变大田,是不是不论什么样地势、地形都要连地成片,小田变大田呢?45年前,农村推行的是各户独自生产的政策,把大部分田地都分为了一小块一小块地,那现在为啥又重新合并小田变大田呢?你能从意识的角度谈谈实施“小田变大田”之策的原因吗?政治 认同 科学 精神 公共 参与课时五2.2运动的规律性确理解运动的规律性——从我国不断发展的航天事业说起小组合作,结合议学情境分析11.2km/s这个速度是不是主观想象吗?这个速度是不是偶然变化的?火箭升空是不是规律?你能列举出规律在起作用的现象吗?人的意识活动有哪些特点?说明人的意识有何作用?我国为什么没有走航天飞机这条路线而选择了载人飞船?课时六3.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为什么说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从淄博烧烤火爆出圈说起小组合作,结合议学情境分为什么淄博烧烤会火爆出圈?其他城市的烧烤为什么就没有火?其他没有火城市的烧烤是不是就火不了呢?2举例说明什么是自在事物的联系?什么是人为事物的联系?淄博“实诚”的口碑是怎么得来的?这对我们有何启示?淄博是怎样及时反馈和优化从把“流量”变“留量”甚至变“增量”的?淄博市产业转型呈现哪些特点?
课时七3.2世界是永恒发展的为什么说世界是永恒发展的?——从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说起小组合作,结合议学情境分析什么是发展?为什么说世界是永恒发展的?中国航天是怎样取得得如今的成就的?是一蹴而就的吗?政治认同 科学精神 公共参与课时八3.3.1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全面理解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从中美关系说起小组合作,结合议学情境分析中美拥有广泛的共同利益,两国之间的差异和分歧也十分明显,这体现了什么辩证法道理? 课时九3.3.2矛盾问题的精髓把握矛盾问题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从中美关系说起小组合作,结合议学情境分析中美建交以来,中美关系体现了矛盾什么特点?课时十3.3.3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怎样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从美国“印太战略”说起小组合作,结合议学情境用对立统一的观点分析我国应如何坚定维护国家安全?
10.单元目标 本单元旨在引导学生学懂弄通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熟练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认识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分析实际问题、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及其重大理论成果,全面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丰富内涵和历史地位,坚定理论自信;指导学生全面理解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积极投身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伟大实践。以此,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科学精神、公共参与等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11.单元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哲学的含义,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理解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理解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要求。发展的普遍性(特点);发展的实质;新事物的特点(优点);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和方法论;事物发展的趋势(原理和方法论)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难点:理解哲学与世界观、具体科学的关系。理解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条件。理解掌握系统优化方法。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和方法论;事物发展的趋势(原理和方法论)。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分清矛盾的层次,是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还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单元作业设计: 课时基础作业拓展作业一书面巩固练习我们虽然不是航天员,但我们都是积极面对生活的高中学生。面对学习与生活中的难题,人们该如何破题呢?请你运用哲学智慧,举例谈谈面对生活中的挫折,你将怎样面对?看一些哲学方面的书,如:费尔巴哈、黑格尔为主要代表的德国古典哲学等二书面巩固练地震频发,为了将地震造成的伤害减小到最低限度,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你校准备在社区开展一次地震自救知识科普宣传活动,请你为该活动设计一份方案。收集资料回答人类对近期地震频发的原因,做唯物主义者三书面巩固练习写一篇关于《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小论文收集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于资料四书面巩固练习实现水稻“上山”,盲目效仿不可取,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写一份倡议书多参加一些有益的实践活动,参加实践活动时,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五书面巩固练习当今社会的工作生活节奏加快,越来越多的人饱受着生理与心理的双重压力,在生活中要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学校准备在社区开展一场心理健康教育讲座,请你为该讲座的开展设计一份方案。收集一些关于“心理健康”的资料,为学校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做准备六书面巩固练习写一篇《祝愿航天事业的未来更加灿烂辉煌》的演讲稿收集一些关于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资料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