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6.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教学设计)【核心素养】政治认同: 相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新型政党制度制度,有其独特优势,树立制度自信。科学精神: 理解我国政党制度的地位、内容、创新性和优越性,理解人民政协的性质、组成、主题和职能,理解我国的政党制度既不是一党制,也根本区别于西方多党制,理解协商民主。法治意识:明确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都要遵守宪法和法律,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公共参与: 在日常生活中,学习我国政党制度的知识,配合民主党派和人民政协工作,为国家治理贡献力量。【教学重点】我国政党制度的基本内容。【教学难点】人民政协的主题和职能。【教学方法】情境探究法、讲授法和小组讨论法。【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播放视频《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白皮书发表 反映新时代多党合作事业新发展》二、新课讲授议题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议学情境:政党制度是现代民主政治的重要实现形式,是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政党制度,是由这个国家的历史传统和现实国情决定的。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新型政党制度”概念。他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为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伟大政治创造,是从中国土壤中生长出来的新型政党制度”。在这个新的政党政治模式里,民主党派不是在野党、反对党,也不是旁观者、局外人,而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参与国家治理的参政党,是中国共产党的好参谋、好帮手、好同事。中国新型政党制度适应中国历史传统、符合中国现实国情,各民主党派在实践中深刻体会其优势。在民革中央主席郑建邦看来,这一制度是一个既符合国情,又顺乎民意的一个好的政治制度。现在看,70多年过去了,这个政党制度确实有它的独特优越性。他指出:“70多年来,我们这个国家能够保持社会的长期稳定,经济的持续发展,我们这个新型政党制度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正如各民主党派中央主席的共同感受:如今,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日渐成熟,为当代世界政党政治的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也成为人类政治文明的新模式。议学任务:结合上述材料,谈谈对中国政党制度的理解。学生讨论:教师总结:1.内涵: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2.地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一项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3.主体:各民主党派:(1)性质:已成为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2)特点:具有广泛的社会联系和人才优势。(3)地位:参政党。4.我国政党制度的基本内容:(1)基本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长期共存——指中国共产党同一切致力于团结人民从事社会主义事业并得到人民信任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长期合作,共同奋斗;互相监督——指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法律的范围内互相批评,互相帮助;不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指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之间披肝沥胆,以诚相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以国家之兴为共荣,以国家之衰为共辱,同心同德,协力奋斗。议学情境:各民主党派具有法律赋予的参政权,包括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等等。19世纪70年代,一位名叫托马斯·纳斯特的漫画家在美国漫画界大放异彩。这位漫画家最擅长的题材是政治漫画,其作品人物鲜明、形象夸张,画作内容风趣幽默、针砭时弊,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纳斯特虽然关心政治,但他并不喜欢民主党与共和党的任何一方。纳斯特认为,无论是哪一个档党,都没有给予广大群众足够的关怀,它们只不过是通过把玩政治来为其党内成员牟利而已。于是,在纳斯特的作品中,民主党与共和党分别被比喻成驴与象。在纳斯特看来,驴子呆滞、愚蠢,大象笨重、臃肿,因此这个比喻是对两党的有力嘲讽。意外的是,这两个政治符号流传的甚是广泛,就连两党自己也接受了纳斯特略带讽刺的比喻。现在,人们常常用驴象之争比喻民主党与共和党之间的政治竞争。议学任务:结合教材内容说明我国政党制度的基本内容、政党制度的优势?学生讨论:教师总结:(2)多党合作首要前提与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对民主党派的领导是政治领导,主要是政治方向、政治原则和重大方针政策的领导。特别提醒:政治上是领导与被领导,组织上是独立的,法律地位上的平等的,事业上是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密友党,监督上是互相监督的关系。(3)政治地位:在国家政治生活中,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各民主党派具有法律赋予的参政权。注意:不是在野党、反对党、兄弟党的关系。不是参加执政、共同执政、轮流执政、联合执政。知识拓展:各民主党派具有法律赋予的参政权:参加国家政权:比如:担任国家机关领导人。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比如:中国共产党就国家重大方针政策和重要事务在决策前和执行过程中与各民主党派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比如:就生态文明建设提出意见。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比如:国家制定和修改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时,听取民主党派的意见。(4)根本活动准则: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为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内容。是在社会主义法治的框架下设定和运行的,各政党包括执政党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5.我国政党制度的特点和优势:(1)特色:新型政党关系:既亲密合作又互相监督,而不是互相反对。新型政党制度:共产党依法执政,民主党派依法参政,而不是轮流执政。(2)优越性这一制度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相适应,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有利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有利于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显著的优越性。6.我国政党制度“新”在何处?人民利益:它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能够真实、广泛、持久代表和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全国各族各界根本利益,有效避免了旧式政党制度代表少数人、少数利益集团的弊端。政党关系:它把各个政党和无党派人士紧密团结起来,为着共同目标而奋斗,有效避免了一党缺乏监督或者多党轮流坐庄、恶性竞争的弊端。决策科学:它通过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的安排集中各种意见和建议,推动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有效避免了旧式政党制度圈于党派利益、阶级利益、区域和集团利益决策施政导致社会撕裂的弊端。议题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议学情境:协商民主是实践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完善协商民主体系,统筹推进政党协商、人大协商、政府协商、政协协商、人民团体协商、基层协商以及社会组织协商,健全各种制度化协商平台,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坚持党的领导、统一战线、协商民主有机结合,坚持发扬民主和增进团结相互贯通、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发挥人民政协作为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加强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等功能建设,提高深度协商互动、意见充分表达、广泛凝聚共识水平,完善人民政协民主监督和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制度机制。——2022年10月16日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在百年奋斗历程中,中国共产党高举大团结大联合的旗帜,不断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发挥统一战线重要法宝作用,逐步确立“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多党合作方针,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和新型政党制度,领导和帮助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上积极发挥作用、不断发展进步。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史,包含着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肝胆相照、携手前进的同心奋斗史。各民主党派始终与国家和民族同呼吸、共命运,与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荣辱与共。希望大家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弘扬同中国共产党亲密合作的光荣传统,坚持正确的历史观、大局观、发展观,不断夯实多党合作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2021年9月10日在党外人士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统一战线理论、政党理论、民主政治理论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伟大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在政治制度上进行的伟大创造。7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人民政协坚持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服务党和国家中心任务,在建立新中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2019年9月20日在中央政协工作会议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议学任务:结合上述材料,谈谈对人民政协的理解。学生讨论:教师总结: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性质: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人民政协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2.组成: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各少数民族和各界的代表;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和归国侨胞的代表以及特别邀请的人士。特别提醒:①民主党派≠人民政协。因为政协还包括中国共产党、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少数民族人士、各界爱国人士、港澳同胞、台湾同胞等。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主题和职能:①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②政协的职能:政治协商:对国家大政方针和地方的重要举措以及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问题,在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之中进行协商。民主监督:对国家宪法、法律和法规的实施,重大方针政策、重大改革举措、重要决策部署的贯彻执行情况,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解决落实情况,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等,通过提出意见、批评、建议的方式进行的协商式监督。参政议政:对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和生态环境等方面的重要问题以及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反映社情民意,进行协商讨论,通过调研报告、提案、建议案或其他形式,向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机关提出意见和建议。4.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作用和要求:(1)作用:人民政协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2)要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人民政协工作要聚焦党和国家中心任务,把协商民主贯穿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全过程,完善协商议政内容和形式,着力增进共识、促进团结。加强人民政协民主监督,重点监督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和重要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课堂总结】【随堂训练】1.在中共中央召开的座谈会上,各民主党派发言赞同中共中央对当前我国经济形势的分析和明年经济工作的考量,并就推动落实碳中和目标、引导民营企业投身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推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等提出意见和建议。这表明( )A.各民主党派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政治协商和参政议政职能B.我国发挥制度优势和政治优势扎实推进经济社会发展C.人民政协工作要服务于党的新时代工作大局D.中国共产党以党建促进民主党派政治联盟作用的更好发挥2.做好婴幼儿托育工作不仅是家事,也是国事。全国政协召开双周协商座谈会,邀请部分全国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围绕“加快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协商议政,为保障幼有所育建言献策、凝聚共识。这体现人民政协( )①行使参政权,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②坚持协商民主,提升政协履职的民生温度③加强民主监督,促进国家重要决策的落实④着力增进共识,彰显我国政党制度的优越性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3.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人民政协事业发展。十年来,围绕“国之大者”、民之关切,召开18次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20次专题协商会、140次双周协商座谈会、16次网络议政远程协商会、51次专家协商会等,为党和政府决策提出真知灼见。这表明( )①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是通力合作的亲密友党②人民政协作为国家机构履行参政议政,政治协商的职能③协商民主有助于推动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④丰富和完善了人民政协协商议政的实践形式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4.五年来,全国政协调研组围绕“加强草原生态环境保护”主题,分别赴7个重点草原省区20个市县实地调研,先后与地方党政部门、基层群众座谈32场,与国家林草局等相关部门开展对口协商、召开专家协商会,深入了解十八大以来我国草原生态环境保护情况,为加强草原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意见。这表明( )①人民政协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专门协商机构②人民政协是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力量③人民政协履行参政议政职能,反映社情民意④人民政协坚持对人民负责,加强生态文明建设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BDD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