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6.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教学设计)【核心素养】政治认同: 发展新型民族关系,坚持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发展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科学精神: 明确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理解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理解我国的宗教政策与法律。公共参与:依法维护良好民族关系,促进宗教活动依法进行。【教学重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容。【教学难点】我国的宗教政策与法律。【教学方法】情境探究法、讲授法和小组讨论法。【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播放视频《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像石榴籽抱在一起》二、新课讲授议题一: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议学情境:播放视频《色彩西藏》我国的56个民族汉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哈萨克族;傣族;黎族;傈僳族;佤族;畲族;高山族;拉祜族;水族;东乡族;纳西族;景颇族;柯尔克孜族;土族;达斡尔族;仫佬族;羌族;布朗族;撒拉族;毛南族;仡佬族;锡伯族;阿昌族;普米族;塔吉克族;怒族;乌孜别克族;俄罗斯族;鄂温克族;德昂族;保安族;裕固族;京族;塔塔尔族;独龙族;鄂伦春族;赫哲族;门巴族;珞巴族;基诺族。议学任务:结合上述材料,你了解哪些民族?向同学们介绍介绍。学生讨论:教师总结:1.我国的民族概况:在我国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居住者56个民族。中华民族是我国所有民族聚居形成的命运共同体。2.民族格局的最重要特点:作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多元一体是我国民族格局的最重要特点。①各民族有自己的历史和文化;②各民族又都凝聚在一个统一的命运共同体中。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3.各族人民的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①我们辽阔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②我们悠久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③我们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④我们伟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4.我国行政区域的类型:一般行政地方、民族自治地方、特别行政区。专家点评:主权:法律意义上的主权,是指一个国家在所辖领土范围内独立处置内政、外交事务而不受他国控制和干涉的最高权力。中国的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不可分割。中华人民共和国只有一部宪法、一个中央政府。议题二:符合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议学情境:新华社北京5月21日电 国务院新闻办21日发表的《西藏和平解放与繁荣发展》白皮书说,西藏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白皮书介绍,早在西藏和平解放初期,进藏人民解放军及工作人员就做了许多扶贫济困的工作。废除封建农奴制度后,西藏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共产党以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为己任,一代一代人致力于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工作。白皮书说,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连续5年召开深化对口援藏扶贫工作会议,创新开展“央企助力富民兴藏”等活动,通过精准施策、精准帮扶,西藏打赢脱贫攻坚战,各族人民实现了不愁吃、不愁穿和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截至2019年底,全区62.8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已全部脱贫,74个贫困县区全部摘帽,历史性消除了绝对贫困问题,目前已脱贫人口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1万元,脱贫成果得到进一步巩固。白皮书指出,民主改革使西藏社会制度一步跨千年,脱贫攻坚让西藏人民生活方式一步跨千年。议学任务:我国形成了怎样的民族关系?西藏取得脱贫攻坚胜利的原因。学生讨论:教师总结:1、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1)是什么: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2)形成原因① 理论条件: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进行了中国特色民族理论和实践的探索。② 阶级根源: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高举民族平等的旗帜,致力于铲除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的阶级根源,赢得了各族人民的信赖。③坚实基础:新中国成立后,全国各族人民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真正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实现了各族人民在根本利益上的一致,为建设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奠定了坚实基础。2.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方针: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知识拓展: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关系。三者之间相互联系不可分割,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各民族共同繁荣特别是经济发展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物质保证。知识拓展:正确理解民族平等的内涵坚持民族平等的原则,并不意味着各民族之间的发展程度是一样的。民族平等,不仅指依法平等地享有权利,还包括平等地履行义务。民族平等不是消除民族差异。对少数民族地区给予特殊的扶持和照顾,不仅没有违反民族平等原则,恰恰是实现民族平等的必然要求。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原因:根据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的民族分布特点,以及各民族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相互依存的民族关系,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含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3)内容:①自治地方: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三级(不包括民族乡)。②自治机关: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不含监察机关和司法机关)。在行使一般行政地方国家机关职权的同时,依法行使自治权。③自治权——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含义:自治机关根据本地方实际情况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政策,自主地管理本民族自治地方内部事务的权力。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地位和作用:地位: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证。作用:它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使各族人民特别是少数民族人民把热爱本民族与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结合起来,更加自觉地担负起捍卫祖国统一、保卫边疆的光荣职责。(4)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要求(怎么做)①要充分保证民族自治地方依法行使自治权,切实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因地制宜采取措施,积极推动民族自治地方的经济社会文化发展。②必须坚定不移地维护国家尊严,依法妥善处理影响民族关系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依法打击民族分裂势力及其活动,坚决反对和有力回击境内外敌对势力利用民族问题进行的渗透、破坏活动。③必须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断增进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议题三:我国的宗教政策与法律议学情境:习近平在讲话中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宗教工作。各级党委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党的宗教工作创新推进,取得积极成效。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更加全面,宗教工作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宗教工作法律体系和政策框架日益健全,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不断增强,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逐步深入。宗教界弘扬爱国精神,讲大局、讲法治、讲科学、讲爱心,不断增进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习近平强调,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提出一系列关于宗教工作的新理念新举措,回答了新时代怎样认识宗教、怎样处理宗教问题、怎样做好党的宗教工作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必须深刻认识做好宗教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重要性,必须建立健全强有力的领导机制,必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必须坚持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必须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必须坚持把广大信教群众团结在党和政府周围,必须构建积极健康的宗教关系,必须支持宗教团体加强自身建设,必须提高宗教工作法治化水平。议学任务:我国的宗教政策是什么?我们应如何对待宗教?学生讨论:教师总结:1、重视宗教工作的原因:我国有多种宗教,妥善处理宗教问题,对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稳定具有重要意义。2、我国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1)宗教信仰自由政策:①信与不信: 信不信的自由②种类:信哪种教的自由③派别:信哪个教派的自由④时间:什么时候信的自由特别提醒:国家实行宗教信仰自由不代表国家鼓励信教。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不允许信教。(无产阶级政党是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所武装的,这就决定了共产党员只能是无神论者,不得信教。)(2)依法管理宗教事务:①内容A、公民在享有宗教信仰自由的同时,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B、宗教活动必须在宪法和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C、任何宗教都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都不能干预国家行政和司法;D、坚持教育和宗教相分离,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②原则:我国宗教事务管理坚持“保护合法、制止非法、遏制极端、抵御渗透、打击犯罪”的原则。(3)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宪法规定:“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任何境外组织和个人不得干预我国的宗教事务。政府支持宗教界在平等友好的基础上开展对外交往,严格禁止境外宗教的渗透和发展,坚决打击宗教极端思想的传播,严密防范宗教极端行为的发生。(4)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重要任务:支持我国宗教坚持中国化方向;具体举措: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宗教,用中华优秀文化浸润宗教;爱国守法拥护党;服务于国家利益;对教义做出符合社会进步的阐释;反对利用宗教进行的非法活动。特别提醒: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不要理解为“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宗教与社会主义二者在性质上是对立的,难以相互适应。不能认为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宗教的性质就会发生变化,宗教在本质上仍是唯心的。【课堂总结】【随堂训练】1.放眼国际,恐怖主义、分裂主义挥之不去,民族问题不断影响全球和平与发展。习总书记进一步强调,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所有工作要向此聚焦。这表明( )①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的基本思想方法②各族人民应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③民族团结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前提④我国应加快形成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2.2021年12月3日至4日,全国宗教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下列做法与这一要求相符合的是( )①坚持宗教与政治相互结合、相互适应②引导信教群众正确认识和处理国法与教规的关系③引导信教群众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头脑,提高科学素养④支持对宗教教义教规做出符合时代进步要求的阐释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3.1959至1961年的困难时期,长三角一些农村家庭养不活孩子,无奈把幼童送往周围的城市,城市孤儿院面临巨大的救助压力。此时,生活并不宽裕的内蒙古牧民用博大的胸怀接纳了3000名汉族孤儿,并把这些孩子亲切地唤为“国家的孩子”。长大后,这些“国家的孩子”奋战在各行各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着力量。“三千孤儿入内蒙”的历史佳话印证了( )①民族团结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保证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是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保障各民族人民当家作主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4.国家民委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实施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的意见》,鼓励和支持民族地区各族群众到东中部地区就业创业,东中部地区各族群众到民族地区就业创业,帮助民族地区各族群众增加收入、提高技能、开阔视野、更新理念,逐步实现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全方位嵌入。实施该计划有利于( )①促进共同富裕,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②促进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③奠定各民族一律平等的政治和社会基础④促成我国新型民族关系的形成与发展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ACA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