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科学立法(教学设计)高一政治(统编版必修3)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9.1科学立法(教学设计)高一政治(统编版必修3)

资源简介

9.1科学立法 教学学设计
【教学目标】
理解科学立法的基本内涵;
2.理解科学立法的原则;
3.理解怎样坚持科学立法。
【核心素养】
政治认同:通过学习,知道我国法律制定的严谨性,认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2、科学精神:明白法律制定的流程,知道立法的科学立法为依法治国奠定基础。
3、法治意识:树立法治意识,在科学的法律体系下健康成长。
4、公共参与:通过相关资料和所学知识,对科学立法提出自己的建议。
【教学重点】科学立法的内涵;科学立法的标准;推进科学立法的要求
【教学难点】推进科学立法的要求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与讲授分析法相结合
【教学过程】
学生思考: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家庭的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妇女权益却经常得不到保障,怎么办?
教师:修订《妇女权益保障法》
新课讲授:出示课题和目录——科学立法
总议题:如何通过科学立法保障妇女权益?
议题1: 什么是科学立法 ?——从《妇女权益保障法》修订中体会
议题2: 怎样推进科学立法?——从如何更科学地推进《妇女权益保障法》修订中分析 第一幕:科学立法的内涵
议题一:什么是科学立法?——从《妇女权益保障法》修订中体会
议学情境一:观看视频《新修订《妇女权益保障法》》
《妇女权益保障法》实施近30年来,有力促进了妇女权益保障水平的提高,推动了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深入人心。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妇女权益保障工作面临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诸如生育政策调整后的就业性别歧视加剧、农村妇女财产权益保障有待加强等,需要法律及时回应。因此,本次修法既是为了及时回应时代要求,立足我国国情,总结以往的实践经验,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妇女权益保障制度,也是为了将的重要论述和党中央对妇女权益保障工作的决策部署转化为法律的具体规定,以促进我国妇女的全面发展和对各项人权的全面享有。
议学问题:结合议学情境和教材内容从《妇女权益保障法》的修改中分析我国在立法过程中有哪些具体要求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议学提示:
议学小结:
科学立法的内涵
1、为什么科学立法?
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科学立法
2 、什么是科学立法?
科学立法就是要尊重和体现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不断提高法律的质量。
3、科学立法的标准
(1)体现我国国家性质,顺应时代要求。
立法要符合我国政治制度和历史传统,要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进程相适应,制定出适合中国的良法。
立法方向:要在党的领导下,把握立法方向
(2)要符合国情和实际
要立良善之法、立管用之法,完善立法体制机制,使每项立法都能合理的规范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权利和义务,是法律符合社会发展需求。
立法实效:要立良善之法
(3)遵循法律体系的内在逻辑和立法工作规律,遵循立法程序,注重立法技术,努力实现立法过程的科学化。
要明确划分不同的法律关系的调整对象和界限,形成符合国家发展目标的法律体系。
立法的方法:立法过程要科学化
4、我国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
突破提升:立法机关不等于有立法权的机关
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是我国的立法机关,在我国享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包括:
①国家权力机关(人大和人大常委会)——全国、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大及常委会及自治县的人大。
②国家行政机关(政府及政府下设机构)——国务院, 国务院相关部门,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民政府。
第二幕:推进科学立法
议题二:怎样推进科学立法?——从如何更科学地推进《妇女权益保障法》修订中分析
议学情境二:阅读材料《妇女权益保障法修订过程》
2021年12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修订草案首次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审议。全国各地多个基层立法联系点还召开了修订草案的征询意见座谈会,在经过广泛征求公众意见并作了相应修改之后,2022年4月18日,修订草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四次会议进行二次审议。
修订草案体现了中国特色的妇女权益保障制度。修订草案将这一制度上升为人大立法,有利于从源头消除妇女歧视,促进男女性别平等。进一步强化了妇联的角色,比如向各级国家机关提出意见建议,积极参与法律法规的制定修改等。草案创设了多个中国特色的妇女权益救济机制,比如各级妇儿工委可以提出督促处理意见、开通全国统一的妇女维权服务热线、妇女权益保障检察公益诉讼制度、支持起诉制度等新救济途径。
2022年10月30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七次会议审议表决通过新修订的妇女权益保障法。
议学问题:结合议学情境和教材内容分析《妇女权益保障法》修订的历经哪些过程,这对推进科学立法有何启示?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议学提示:
议学小结:
二.推进科学立法
1、依法立法,在法治的轨道上制定合法有效的规范性文件。
法律依据:在我国,宪法和立法法是国家机关制定和修改法律的最基本的法律依据。
要求:所有享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都应当按照法定职权、依据法定程序开展立法工作。
2、充分发扬民主
①必须坚持民主立法,广开言路,集思广益。
②要健全立法机关和社会公众沟通机制,开展立法协商,充分发挥社会各界在立法协商中的作用,拓宽公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健全法律法规规章草案公开征求意见和公众意见采纳情况反馈机制,广泛凝聚社会共识。
3、合理设定权利与义务、权力与责任
①应在立法中客观地认识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利益,并加以合理的确认和保护,做到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相对应。
②立法还要科学合理地配置权力与责任,根据国家治理需求,授予国家机关必要的权力,并对其加以制约,明确权力行使不当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突破提升:比较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和依法立法
本课小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