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课件+视频) 课件-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4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课件+视频) 课件-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4

资源简介

(共32张PPT)
第一框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第三课 把握世界的规律
第一单元 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
01
02
学习目标 核心素养
1.了解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2.了解联系的含义及三个特点 科学精神:坚持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掌握系统优化方法,善于用综合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
3.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政治认同:树立全局眼光,坚持底线思维
议题一
哲学上的联系有什么特征?
1.台风杜苏芮为什么会对泉州造成如此大的影响?
2.这体现了哲学上的什么原理?
3.小组探究5分钟,中心发言人2分钟。
小组合作探究
1、联系的含义:
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一、联系的含义及特点
联系具有普遍性
联系具有客观性
联系具有多样性
2、联系的特征:
1、联系的含义:
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也相互联系。
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1
联系的普遍性
方法论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联系是普遍的
联系是普遍的,是否可以说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联系 ?
想一想
鸡蛋
小鸡
受精蛋、温度、湿度
1.鸡蛋与石头在什么时候有联系?
石头
碰撞
鸡蛋
2.鸡蛋与小鸡是必然联系的吗?
条件
条件
联系产生
联系产生
联系是普遍的,这一点是绝对的、无条件的,世界上任何事物都与其周围的事物相联系,孤立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联系是有条件的!
但是,世界上每一具体联系又都是有条件的。并非世界上任何 两个事物都有联系。
注意:
思考:说到贵州羊肉粉,大家想到什么?
联系具有客观性
①含义:
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②联系的分类:
(与实践的关系)
①自在事物的联系:人类产生前就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②人为事物的联系:人类实践的产物,呈现出“人化”的特点。
建立的基础看:人为事物的联系以自在事物的联系为基础。
产生的过程看:人为事物的联系只有通过实践这一客观的物质活动才能建立。
产生的结果看:人为事物的联系,形成之后便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
理解: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还是客观的?
2
联系的客观性
如:南水北调、西电东送、西气东输、港珠澳大桥......
如:花开花落,潮起潮伏,自然降雨......
方法论1:
思考:在生活中我们会遇到这样的现象,对此,你怎么看?
要从事物固有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台风的影响危害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是否意味着人类对它的肆意传播毫无办法?
方法论2:
人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
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联系是客观的: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①要从事物固有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②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世界观
方法论
思考:世界上的联系只有一种形式吗?
你和父母 vs 你和我
必然联系
偶然联系
“我看到了苹果落地,为什么没有看见引力?”
现象联系
本质联系
这说明了什么?
联系具有多样性
含义:
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
表现:
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
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
联系是多样的。
世界观
方法论
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①既要注重客观条件,又要恰当运用主观条件;
②既要把握事物内部条件,又要关注事物的外部条件;
③既要认识事物的有利条件,又要重视事物的不利条件。
3
联系的多样性
原理 原理内容(世界观) 启示(方法论)
联系的普遍性
联系的客观性
联系的多样性
联系具有普遍性,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中
联系是客观的,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①要从事物固有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②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总结
易错易混提升练
1.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
2.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联系。
3.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因而是无条件的。
4.联系是客观的,人们无法改变。
5.人为事物的联系具有“人化”的特点,因而是主观的。
6.联系是客观的,发明创造要避免改变事物的联系。
7.事物联系的多样性决定于人类实践活动的多样性。
8.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

×
×
×
×
×
×
×
议题二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特别是要正确认识和处理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
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从哲学的角度说说他们的可笑之处在哪里?
井底之蛙
盲人摸象
以部分代替整体,混淆二者的界限
含义 数量 地位 功能
整体
部分
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
的全过程

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帅着部分
整体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
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

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
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
1
①整体和部分的区别
这则材料说明了什么道理?
据说燕国太子丹百般讨好荆轲,为的是要荆轲去刺杀秦王,在临行前的宴会上,太子丹特意叫来一个能琴善乐的美女为荆轲弹琴助兴。荆轲听着悦耳的琴声,看着美人那双纤细、白嫩、灵巧的手,连连称赞:“好手!好手!”并一再表示:“但爱其手。”听着荆轲的称赞,太子丹立即命令人将美人之手斩断,放在盘子里,送给荆轲。
思考:
斩断之手,还是“好手”吗?
故事分享
②整体和部分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
①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人)
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断手)
②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部分;
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变化甚至会对整体功能起决定作用。
(覆巢无完卵、国兴则家昌,国破则家亡)
(一着不慎,满盘皆输;一失足成千古恨;牵一发而动全身;细节决定成败)
③整体和部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
1
2
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
整体处于统率的主导地位,整体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
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到整体,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要求我们要树立全局观念,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用综合的思维方法认识事物。要立足整体,把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考察,优化组合,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
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方法论
方法论
强调整体
强调部分
世界观
判断:整体的功能总是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整体功能≠部分功能的简单相加
整体功能是大于还是小于部分功能之和是有前提、有条件的。
三个臭皮匠,
胜过一个诸葛亮。
当部分以有序、优化、合理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的功能就会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 即:1+1>2。
当部分以无序、欠佳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的功能就会小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 即:1+1<2。
(1)系统的含义:
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
(2)系统的基本特征:
整体性
有序性
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3
系统与要素的关系
探究与共享:
田忌赛












齐威王
田忌
初赛






齐威王
再赛
田忌
思考:他运用的是什么思维方法?是怎样运用这一方法的?
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田忌赛马
不局限于一匹马的比赛结果,而是统筹全局,注重整体目标。
根据对方的部署,按照马的等级调整马匹的出场顺序。
通过合理安排次序,使系统结构出现优化调整。
着眼系统的整体性
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
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上等马
中等马
下等马
田忌
齐威王
下等马
上等马
中等马



系统
系统

4
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具有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的特征。
①要树立全局观念,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用综合的思维方法认识事物。
②立足整体,把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考察,优化组合,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
方法论
世界观
联系的含义
普遍性
客观性
联系的特征
多样性、条件性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
系统的含义
系统的基本特征
要求
区别
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影响)
含义
地位
作用
功能
优化趋向
综合的思维方式
立足整体,搞好局部
整体性
有序性
整体和部分
系统优化的方法
本框总结
易错易混提升练
1.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
2.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联系。
3.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因而是无条件的。
4.联系是客观的,人们无法改变。
5.人为事物的联系具有“人化”的特点,因而是主观的。
6.联系是客观的,发明创造要避免改变事物的联系。
7.事物联系的多样性决定于人类实践活动的多样性。
8.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

×
×
×
×
×
×
×


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