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第二节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第一课时 气温的变化【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气温及测定方法能用气温曲线图说明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规律。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分析,认识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初步学会阅读和绘制气温曲线图,培养观察、分析、推理和独立思考、探究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联系生活中的气温变化,培养关注生活的意识,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气温的年际变化学会阅读并绘制气温曲线图【教学难点】理解气温的变化规律【教学方法】演示法、比较法【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问题导入] 联系实际想一想:早晨与中午的气温一样吗?暑假与寒假,穿的衣服一样吗?夏季你愿意去哪里避暑?时间并不是不变的,一天中气温会发生变化,一年中气温也会有所不同。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气温的变化。二、讲授新课(一)基本概念1、引导学生读教材中的阅读材料及图3.13“百叶箱”。什么是气温?一般用什么仪器来测量气温?它的单位是什么?2、引导学生读教材图3.10“日平均气温”:请读出一天中8时、14时、20时、2时的气温是什么摄氏度。你会计算该地的日平均气温吗 日平均气温=四次气温观测值之和/观测次数(思考怎样以类似的方法,求一月或一年的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某一月内平均气温之和/当月天数年平均气温=一年内月平均气温之和/月数(12)[承转] 描述一个地区的气温,我们常用到日均温、月均温、年均温。气温是在不断变化着的,我们一般从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来分析气温变化的一般规律。(二)气温的变化1、气温日变化课件展示气温日变化曲线图3.11,指导学生认识日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求其差值。由此得出气温日较差的概念并总结气温日变化的一般规律。[小结] 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14时,即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4时,即日出前后。以一天为周期气温的变化,叫做气温日变化。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叫做气温日较差。[承转] 读教材图3.12“气温年变化”,观察比较该气温曲线图与气温日变化图有何不同。2、气温年变化课件展示气温年变化曲线图,指导学生认识最高月平均气温和最低月平均气温,求出差值得出气温年较差的概念并总结气温年变化的一般规律。(注意区分陆地和海洋最高温最低温出现的时间差异)(三)绘制和阅读气温曲线图1、多媒体课件展示当地气温信息,边讲述边演示,引导学生绘制当地的气温曲线图。2、气温曲线图的判读练习热带:最低气温大于15℃,年较差较小温带:年较差较大寒带:气温低,大多在0℃以下。三、课堂小结根据板书上的知识结构图,总结本节课的主要知识。【板书设计】气温的变化基本概念测量:百叶箱 单位℃计算:日均温、月均温、年均温二、气温的变化日变化 最高气温(14时)最低气温(日出前后)北半球 大陆:7月高、1月低年变化 海洋:8月高、2月低南半球 大陆:1月高、7月低海洋:2月高、8月低【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