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教学方案教学目标1.理解交通运输布局的一般原则;(区域认知、人地协调)2.结合实例,说明交通运输需求、资金与交通运输布局的关系;(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3.认识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综合思维)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掌握交通运输需求、资金与交通运输布局的关系;2.认识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教学难点】结合实例理解交通运输需求、资金、技术等区位因素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教学过程【课程引入】视频《“十三五”成就巡礼-中欧班列》。师:交通运输作为发展经济的“先行官”,本身是独立的经济部门,同时又为其他经济部门的发展和区域之间的交流、合作提供服务,因此,交通运输建设通常是政府主导下的基础设施建设,与区域发展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随着区域的不断发展,交通运输布局也处在不断的优化和完善之中。这节课我们一起探究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讲授新课】(板书)第一节 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 一、交通运输布局的一般原则【多媒体展示】材料和“我国‘四纵四横’铁路网”图,思考:①目前,我国高速铁路网的布局有哪些特点?不同区域交通运输线密度为什么不同?②影响区域交通运输布局的一般原则有哪些?材料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交通运输建设取得重大成就,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以及港口万吨级泊位数量等均位居世界第一。高铁营运覆盖我国65%以上的百万人口城市,“四纵四横”高铁主要通道基本贯通;高速公路覆盖97%的20万人口城市及地级行政中心;“中国桥”“中国隧”为展示中国形象的新品牌。生:①分布不均,网络化。东部稠密,西部稀疏。②遵循依据运输需求,适度超前,因地制宜,尽量少占土地,发挥综合运输优势,平衡地区发展,适应国防需要,促进民族团结等原则。【探究1】结合情景材料和课本相关内容,探究下列问题。材料 京沪铁路是我国运输最繁忙的南北铁路干线,全长1436千米,为东部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继京沪铁路之后,京沪高铁于2011年建成通车。京沪高铁全线长1318千米;桥梁总长度1059.7千米,占全线路的80%;全线占用耕地6万亩,与最初规划占用8万亩耕地相比,少占耕地2万多亩。京沪高铁沿线共经过23个站点城市。京沪高铁的一端——上海虹桥,为综合交通枢纽,可以实现民用航空、高速铁路、磁悬浮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市区公共交通、高速公路客运等集中便捷换乘。问题:1.交通运输布局的任务、目的是什么?2.交通运输布局的要求主要有哪些?3.交通建设中“以桥带路”一般有什么作用?我国京沪高铁与青藏铁路的“以桥带路”,其原因有何差异?分别体现了交通运输布局的什么原则?学生阅读教材、讨论探究、教师点评指导。【多媒体展示答案】师:交通运输布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因此,区域交通运输布局一般需要综合权衡多条原则。【多媒体展示】区域交通运输布局的一般原则。【多媒体展示】“北京南苑机场”和“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图文资料,结合教材相关内容,思考:交通运输布局的变化及作用。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于2014年12月26日开工建设,2019年9月25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正式通航,北京南苑机场正式关闭 ;2019年10月27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航空口岸正式对外开放 。生:变化:交通线、站的新建、改建、扩建或废弃;运输方式的衔接、专业化、快速化。作用:使区域交通运输布局逐渐趋向完善、优化。【小结1】师:影响交通运输布局的因素是否一成不变?如何变化?生:不是。自然因素的影响在减弱,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在增强。师:早期,自然因素是交通运输布局的主导因素;现在,经济、社会因素逐渐成为决定性因素,而自然因素仍然是重要因素。(板书)二、交通运输需求与交通运输布局 1. 运输需求决定了交通运输线的标准和场站的规模【探究2】结合情景材料和课本81页相关内容,探究下列问题。材料 2018年6月8日,西藏自治区和中国民用航空局共同确定,将新建山南隆子机场、日喀则定日机场、阿里普兰机场等3个支线机场。这3个机场海拔均在3900米以上,建成后西藏自治区辖区内积常数将达到8个,旅游出行将更为便利,西藏自治区的经济发展也将获得助力。除机场外,还有川藏铁路、滇藏铁路也正在建设之中,按照规划,西藏铁路网最终将形成“两纵两横”格局,形成五条出藏通道,三条出境通道,届时铁路网将覆盖地区行政中心所在地及重要城镇,以大能力、多通道、高质量、安全、快速、四通八达的交通保障满足西藏自治区对铁路运输的需求。问题:1.青藏地区已有公路与外界相通,也有航空线联系国内外,为什么还要克服各种不利因素,下大力气修建川藏铁路、滇藏铁路?2.交通规划中高铁站布局的疏密取决于哪些因素?学生阅读教材、讨论探究、教师点评指导。【多媒体展示答案】师:区域在发展的同时,会产生更多的交通运输需求,从而要求交通运输布局做相应的变化。【多媒体展示】“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和“鄂尔多斯机场”,思考:“浦东国际机场”和“鄂尔多斯机场”在交通运输需求、交通线布局的标准、场站规模方面的特点?生:“浦东国际机场”交通需求大,标准高,场站规模大。“鄂尔多斯机场”交通需求小,标准低,场站规模小。师:交通运输需求量较小,则布局的交通线标准较低、场站规模较小;交通运输需求量较大,则需要布局的交通线标准较高、场站规模较大。即交通运输需求量决定了交通运输布局的种类、规模和等级。(板书)2.交通运输布局重点关注交通运输需求大的点和线 2.1重点关注城市【多媒体展示】“中国高铁‘八纵八横’规划示意图”,思考:交通运输局与城市之间的关系?生:尽可能连接沿线主要城市。师:区域内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因此,区域内的交通运输需求差异较大,交通运输布局需重点关注交通运输需求大的点和线。城市是区域经济发展中心,也是区域客货集散中心,交通运输需求大。因此,城市成为区域交通运输网的节点,区域主要交通运输线应尽可能连接沿线主要城市。我国规划未来50万人口以上城市都通高速铁路。(板书)2.2优先关注重要城市之间的交通线建设师:从国家层面看,交通运输应优先关注重要城市之间的交通线建设,如北京和上海。【多媒体展示】“京沪高速铁路站点分布示意图”,思考:① 京沪高速铁路沿线的高铁站的布局有什么特点?②如果高铁站布局过密或过疏,会产生哪些问题? ③高铁站基本上都设立在城区的边缘,为什么?学生阅读教材、讨论探究、教师点评指导。【多媒体展示答案】师:从区域的角度看,高速铁路在沿途重要城市设站,站点过密不易于高速铁路速度优势的发挥,站点过疏则不能满足沿线重要城市的交通运输需求。高速铁路全线封闭,且列车通过时速度快、噪音大,因此高铁站一般布局在城区边缘,以减少对城市交通和市民生活的干扰。(板书)2.3重点关注相邻重要城市间的交通运输【多媒体展示】“上海与南京交通”和“北京与天津交通”图。师:在相邻重要城市之间,往往需要布局多条平行的交通线,才能满足两城市间庞大的交通运输需求。(板书)3.交通运输布局应充分发挥综合运输优势 3.1充分发挥不同运输方式的特点【多媒体展示】2020年疫情期间,援助武汉图。师:交通运输需求有运距、运时、运量、运价、运向等的差异,因此,区域交通运输布局要充分发挥不同运输方式的特点。客、货运输任务的完成往往需要经过不同运输方式。【知识回顾】交通运输方式特点和选择。运输方式 优点 缺点 适合运输的货物铁路运输 运量大、速度快、运费低、受自然因素影响小、连续性好。 修筑铁路造价高、消费金属材料多、占地面积大,短途运输成本高。 大宗、笨重、长途运输公路运输 机动灵活、周转速度快、装卸 方便、对各种自然条件适应 性强。 运量小、耗能多、成本高、运费较高。 短程、量小水路运输 历史悠久,运量大、投资少、成本低。 速度慢、灵活性和连续性差,受自然条件影响大。 大宗、远程、时间要求不高航空运输 速度快、运输效率高。最快捷的现代化运输方式。 运量小、能耗大、运费高、设备投资大、技术要求严格。 急需、量小、贵重管道运输 运具与线路合二为一。连续性强、安全性能高、管理方便、运量大。 需铺设专门管道,设备投资大、灵活性差。 液体、气体、粉末状固体(板书)3.2注意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连接和时效【多媒体展示】“上海虹桥交通枢纽 体验中国速度”视频和“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平面”图,体会上海虹桥综合交通运输枢纽转运的便捷。师: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不同区域间经济联系更加紧密,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交通运输的需求不仅关注单种运输方式的运速,更关注从起点到终点的运输时效。因此,交通运输布局还要注意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衔接和转运效率,综合性交通运输枢纽便应运而生。(板书)4.运输需求变化和分布的特点,影响交通运输布局 4.1需求增长特点,决定了运输布局变化特点【多媒体展示】“义乌机场航站楼”图,思考:①义乌航空港的三次扩建并成为我国第一个县级对外开放航空口岸分别体现出交通运输布局的什么原则?②义乌北距杭州萧山机场只有约 120 千米,为什么还要在义乌建设民航机场?为什么金华没有民航机场,而其管辖的义乌却有民航机场?是什么原因促使义乌机场不断扩建,并成为对外开放航空口岸?生:①依据运输需求的原则、适度超前的原则②改革开放以来,义乌逐渐发展成为我国乃至世界最大的小商品生产和销售中心,对航空运输的需求快速增长,促使义乌航空港的开通和逐步扩建。(板书)4.2运输需求分布的特点,也决定了运输布局的特点【多媒体展示】“非洲铁路布局”图,思考:①非洲铁路布局由什么特点?②非洲铁路布局体现了什么原则?生:①多布局在沿海地区,内陆地区很少;多从沿海港口向内陆延伸,未形成相对完善的铁路网。②依据运输需求的原则。师:非洲铁路线的这种布局反映了非洲多数国家仍然没有摆脱以农矿产品出口为主的经济模式,以及由此决定的运输需求。区域交通运输需求分布的特点也决定了区域交通运输布局的特点。【小结2】师:区域所处发展阶段不同,经济水平不同,交通运输需求的增长特点不同,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也不同。在农业社会,区域经济发展缓慢,交通运输需求的增长也较慢,一定时期内交通运输布局的变化也较小;在工业社会,尤其是工业化前期,区域经济快速发展,交通运输需求猛增,交通运输布局也快速变化;后工业化时期,区域经济发展放缓,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较大,工业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交通运输需求增长缓慢,甚至出现负增长,而且交通运输布局已相对完善,因而交通运输布局变化也较小。(板书)三、资金与交通运输布局 1.交通运输是区域发展的“先行官”【探究3】结合情景材料和课本相关内容,探究下列问题。材料 川藏铁路是国家“十三五”规划重点项目,也是继青藏铁路之后,青藏高原通往内地的又一条大动脉,有人说:川藏铁路不是难于上青天是真的要上天。从四川盆地到青藏高原,川藏铁路依次经过四川盆地、川西高山峡谷区、川西高山高原区、藏东南横断山区、藏南谷底区等5个地貌单元。线路经过区域山高谷深,地形条件极其复杂。修建川藏铁路首先需要克服的就是巨大的高差。用设计者的话来说就是“八起八伏”,80%以上将以隧道、桥梁的方式建设,累计爬升高度达1.6万多米,相当于征服了两座珠穆朗玛峰的高度。问题:1.为什么很多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处于工业化初期的国家,交通运输的建设往往具有滞后性?2.川藏铁路建设会碰到哪些难题?3.为什么随着区域的发展,经济水平的提升,其交通运输布局受自然条件的限制会大为减弱?学生阅读教材、讨论探究、教师点评指导。【多媒体展示答案】【多媒体展示】“1989广佛高速公路”和“城际轨道交通线”图。材料 1989年8月8日,广佛高速(广东省第一条)建成通车,也是全国首条合资建设的高速公路。这条高速起自广州西北郊的横沙乡经南海沙涌、大沥至佛山北郊谢边,全长15.7千米,将两地的行车时间从原来的2小时缩短为15分钟。试通车当天举办了一场万人单车行活动。2010年11月3日,全国首条城际轨道交通线—广佛地铁首通段开通,也将佛山带入地铁时代。师:交通运输若不能满足区域发展所产生的运输需求,则会阻碍区域发展,甚至成为区域发展的“瓶颈”。从这个意义上看,人们把交通运输比喻为区域发展的“先行官”。(板书)2.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影响交通线、站点的密度和质量【多媒体展示】“太行山挂壁公路”和“南宁市江南区沙井—南站立交”图,思考:交通运输建设的特点。生:基础设施、投资大、回收投资慢。师:交通线和场站属于基础设施,投资额大但不能短时间直接收回投资,一般由政府组织建设。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交通线和站点较为稀疏,且质量较低;经济较发达的地区,交通线和站点较为密集,且质量较高。【多媒体展示】 “青藏铁路”相关图。师:交通线和站点建设涉及气象、水文、地质、工程、材料、机械等技术领域以及施工水平。交通运输的电气化、快速化、专业化,对各项技术的要求更高。随着区域的发展,区域经济水平提升,从而有足够资金推动交通运输建设相关技术水平的提高,使交通运输布局受自然条件的限制大为减弱。【多媒体展示】“雅西高速双螺旋隧道”、“沪蓉西高速公路马水河特大桥”和“沪昆高速铁路景观”图。师:随着桥隧技术的成熟,我国不仅使公路、铁路跨越河、海天堑,还让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穿越山区,改变了传统盘山迂行的布局方式,缩短了通行里程,节省了通行时间。【小结3】【活动】分析交通线、站布局与运输需求的关系【多媒体展示】“北京首都机场三号航站楼外景观”图和问题。问题:1.北京首都机场二号航站楼、三号航站楼投入使用后,至实际旅客年吞吐量超过设计旅客年吞吐量分别用了多少年?2.交通运输线、站布局一般强调“适度超前”。通过首都机场扩建的案例,说明你对“适度超前”的理解。3.首都机场设计在 2015年旅客年吞吐量达到 8 200万人次,可是至 2012年,首都机场旅客年吞吐量已达 8 371万人次。首都机场旅客年吞吐量增加的速度远超专家的预测,就此谈谈你的理解和感想。学生阅读教材、讨论探究、教师点评指导。【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主要从三个方面学习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分别是交通运输布局一般原则、交通运输需求与交通运输布局、资金与交通运输布局。【课后探究】自学窗“把路修在最需要的地方”,思考:为什么当时把火车站选在离市区如此远的地方呢?【板书】【随堂练习】1.我国将投资212亿元建设上海至重庆的沿江铁路。建成以后,上海至武汉、武汉至重庆将朝发夕至,比坐船快许多倍。对该铁路走向起决定性作用的区位因素是A.自然条件和科技水平 B.城市分布和资源分布C.政府决策和人们的需求 D.自然条件和资源分布【答案及解析】本题考查影响上海至重庆的沿江铁路走向的主导区位因素。自然因素是交通运输线区位选择的重要因素,但是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社会经济因素对交通运输的影响变得越来越重要,A、D错误。铁路修建的主要目的是加快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而城市的分布会影响线路的曲直状态。上海与武汉、重庆都为经济发达、人口众多的城市,铁路沿线各种资源丰富,因此决定了铁路的走向,而不是政策和人们的需求,B正确、C错误。过去,山区公路多为“之”字形盘山公路。现在,兴建高速公路则是逢山开道,遇沟建桥,尽量取最短距离。据此完成2~3题。2.现在山区兴建高速公路不呈“之”字形,其主要原因有①经济实力的增强 ②科技水平的提高 ③汽车性能的改善 ④为节省投资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3.山区高速公路建设尽量“少走弯路”,主要目的是①缩短里程 ②运行安全 ③减少污染 ④节省投资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答案及解析】2.A 高速公路的修建要求尽量平直,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和科技水平的提高,人们可以克服一些地形障碍。3.A 山区高速公路“少走弯路”可以缩短里程和运行安全。2020年4月17日,浙江宣布将在上海和杭州之间建设“沪杭超级磁浮”,时速超过600公里,预计运行时间将从目前高铁的约一小时缩减到半小时之内,拟全线建设高架,总投资高达1000亿元。与轮轨列车相比,磁浮列车没有传统的“车轮”,行驶时与轨道不发生接触,而且采用了无驾驶技术,比人力监控更准确。据此完成4~6题。4.影响“沪杭超级磁浮”建设的主导因素是A.政策 B.经济 C. 技术 D.地形5.“沪杭超级磁浮”铁路拟全线建设高架,主要是为了A.较少占用耕地 B.降低建设成本 C.减少噪音扰民 D.避开密集水网6.与普通高铁相比,磁浮列车不具备的优势是A.列车准点率高 B.维护成本低 C.运输效率高 D.运营经验丰富【答案及解析】4.B 解析:影响现代交通建设的主导因素是经济发展水平。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对交通线路的需求水平高。5.A 解析:长江三角洲地区人多地少,高架主要是为了节约土地资源,尽量少占用耕地。6.D 解析;由于磁浮列车是新技术产物,还不具备运营经验丰富的优势。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巴布亚新几内亚(以下称巴新)是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除首都莫尔兹比港、最大港口城市莱城,巴新人口集中分布在内陆的 H 地区。巴新地处板块边界,地形、地质复杂,火山、地震频发,森林茂密,交通不便,全国97%的土地为800多个文化风俗各异的土著部族拥有。近期,巴新政府计划在莫尔兹比港和莱城港之间修建一条公路,但遭到国内部分民众的反对。下图为巴布亚新几内亚地形示意图。(1)分析莱城港成为巴新最大港口的区位条件。(2)简析航空运输成为巴新各城市间主要交通运输方式的原因。(3)巴新政府计划在首都莫尔兹比港和莱城之间修建公路,简述修建该公路面临的困难【解析及答案】(1)本题考查港口建设的区位条件,主要从地形、经济腹地、交通、水深、风浪的方面考虑。故答案为:莱城港通过公路与中部高地地区相通,港口的腹地范围大;人口多,经济活动规模大,物资的进出口量大;莱城港地处港湾地区面积大,风浪小;港口水深,便于大型船舶的停靠;港区陆域较平坦,便于筑港。(2)本题考查交通运输方式的知识,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有水运、铁路运输、管道运输、公路运输和航空运输。故答案为:巴新地质、地形复杂,公路、铁路等陆地交通线修筑难度大,费用高;多山地,主要城市之间公路运输时间长,航空运输速度快;船舶航行速度慢。(3)本题考查影响交通线建设的条件,主要从地形、水文、地质、技术、运输需求量等方面考虑。故答案为:巴新是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缺少修建公路的资金;公路沿线山地、河流多,火山、地震、滑坡等地质灾害频发,施工难度大;沿线地区属热带雨林气候,生物多样性丰富,公路建设会破坏动植物的栖息环境;土地属土著部族私有,征用土地难度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