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第1课时 干旱、半干旱的西北地区 教案 仁爱科普版地理八年级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3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第1课时 干旱、半干旱的西北地区 教案 仁爱科普版地理八年级下册

资源简介

第六章 四大地理区域
第三节 课时1 干旱、半干旱的西北地区
【教学目标】
1.读图,找出西北地区与其它地区的分界线,找出西北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2.读西北地区的地形图,找出其主要的地形区,并描述该区域的地形特征。
3.读西北地区的气候资料图,归纳该区域的气候特征,并分析气候对河流、植被的影响。
4. 读西北地区的主要城市和交通线图,结合其自然地理特征,概括西北地区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
5.结合资料,了解西北地区干旱的气候对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
区域自然环境的分析方法;西北地区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
【教学难点】
运用事例说明西北地区干旱的气候对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的影响。
【教学方法】
讲授法、读图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教师:
展示系列图片:西北地区的饮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饮食习惯背后的地理原因。
学生:
观察图片并思考。
新课讲授:
【干旱的自然环境】
1.位置和范围
教师:展示“西北地区地形图”,指导学生描出西北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学生:读图,用笔圈画出来西北地区的位置。
2.地形
教师:带领学生在图中找出西北地区的主要地形区,并概括该区域的地形特征。
内蒙古高原、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宁夏平原、河套平原
(以高原和盆地为主,东部主要是内蒙古高原,西部高山和盆地相间分布)
展示新疆的地形图,理解有趣的地名地理“疆”(三山夹两盆)
学生:在图中找出西北地区的主要地形区;概括该区域的地形特征。
结合新疆的地形图,形象理解西部高山和盆地相间分布的特点。
3.气候
教师:展示“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和“中国地形图”,引导学生查找西北地区的位置和降水量(深居内陆,距海遥远;高大山脉的阻挡,海洋湿润水汽难以到达,降水少),得出西北地区典型的自然环境特征(干旱)。
干旱的气候对河流的影响:
引导学生在图中描出西北地区主要的河流——塔里木河,结合气候特征,概括当地河流特征:地表河流少,多为内流河。
干旱的气候对植被的影响:
给出不同的植被景观图,让学生结合降水量进行排序。从而认识西北地区自东到西自然景观的变化。
学生:读“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找出西北地区年降水量的范围,结合“中国地形图”,分析西北地区典型的自然环境特征(干旱)及其原因。
在图中描出西北地区主要的河流;结合气候特征,概括当地河流特征。
读图并结合降水量,认识西北地区自东到西自然景观的变化。
【城市分布】
教师:展示“西北地区的主要城市和交通线”图,引导学生分析图中地理信息(河流、交通线)并结合“西北地区地形”图,分析西北地区城市的分布特点。
城市主要分布在黄河沿岸、沙漠边缘的绿洲以及铁路、公路沿线。多呈带状或点状分布。
(干旱环境下,水源是关键)
学生:观察并结合图中地理信息(河流、交通线)和 “西北地区地形”图,概括西北地区城市的分布特点。
【干旱环境下的农业】
教师:展示“西北地区年降水量的分布”,引导学生思考干旱环境下制约社会发展的关键是“水源”。
畜牧业发达:
引导学生观察200mm年等降水量线的位置——过贺兰山,思考降水量的多少对当地农业发展有何影响。
贺兰山以东降水较多,地表水资源丰富,分布有草原牧场; 贺兰山以西降水少,但山地降水多,分布有高山草场。
灌溉农业:
只有在有河水、高山冰雪融水、地下水灌溉的地区,才能发展农业。
那水源的来源呢?
学生:阅读“西北地区年降水量的分布”图,思考降水量的多少对当地农业发展的影响。
畜牧业、灌溉农业水源的来源:
新疆盆地边缘绿洲(高山冰雪融水和地下水)
河西走廊(祁连山冰雪融水)
宁夏平原、河套平原(黄河水)
课堂练习:
练习题见习题文档部分题目。
课堂小结:
结合板书内容,梳理本节知识网络。
作业布置:
完成地理同步练习。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着重理解西北干旱的成因,以及干旱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PAGE
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