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4.5 形成气候的主要因素【学习目标】1.运用地图与案例,分析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因素对气候的影响。2.结合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气候产生的影响,树立正确的人地观与环境观。3.结合图文材料,准确判断导致不同地区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教学重难点】重点: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因素对气候的影响。难点:海陆性质差异对气温变化的影响及探讨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教学方法】图示指导法、合作探究法、讲授法、小组谈论归纳法。【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出示中国地图三处夏季避暑胜地,思考什么原因导致这些区域夏季气候凉爽?新课讲授:形成气候的主要因素世界气候为什么会千差万别,主要是多种因素影响气候的形成。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因素是形成气候的主要因素。此外,人类活动也是影响气候的因素之一。(一)纬度因素提问1:出示世界气温分布图片,思考纬度对气温的影响?活动1:1.一般地说,纬度较低的地方,获得的太阳热量较多,气温较高。2.纬度较高的地方,获得的太阳热量较少,气温较低。3.气温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降低。4.根据太阳热量在地表分布状况,人们把地球表面划分为热带、温带、寒带。提问2:出示世界降水分布图,思考纬度对降水的影响?活动2: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归纳:纬度对气候的影响:1.低纬度地区气温高,高纬度地区气温低;2.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二)海陆因素提问1:出示中国降水分布图纬度相同的四个区域,思考自然景观差异巨大的原因?活动1:陆地上的水汽主要来自海洋。1.距海洋近,且受到海洋湿润气流影响的沿海地区,一般降水较多,温差较小。2.远离海洋的内陆地区,一般降水较少,温差较大。提问2:出示地图,思考结合教材80页,同纬度地带海洋和陆地夏季(冬季)气温为什么会不相同呢?活动2:因为海洋和陆地的性质不同,吸热和散热的情况也不同。陆地升温快,降温快;海洋升温慢、降温慢。同纬度地带:1.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2.冬季海洋气温高,陆地气温低。归纳:1.同纬度地带,受到海洋湿润气流影响的近海地区降水多,远离海洋的内陆降水少;2.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海洋气温高,陆地气温低。(三)地形因素提问1:展示诗词《大林寺桃花》,思考解释山寺桃花开的晚的原因?活动1:受地形影响,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一般情况下:海拔每升高1000米,气温下降约6℃。提问2:出示地形雨图,思考地形对降水的影响?活动2:山地的迎风坡,因暖湿气流被迫抬升,降水较多;而背风坡降水少。归纳:1.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升高1000米,气温下降约6℃;2.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二、人类活动与气候人类活动对气候产生影响,而且这种影响越来越大。(一)人类活动可以改善局域地区的气候提问:思考哪些人类活动可以改善局域地区的气候?活动:出示相关图片,如兴修水利、人工绿化、人工降水,建设生态防护林等。(二)不当的人类活动可能导致当地气候恶化提问:思考哪些人类活动可以使气候恶化?活动:出示相关图片,如滥垦滥伐、过度放牧、废水废气及一些家电等。(三)影响全球气候变化全球变暖、臭氧层空洞。地球是人类唯一的生存家园。珍爱地球、保护环境,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共同守护这片青山绿水、碧海蓝天!课堂练习:见课件。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主要探究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因素这些气候形成的主要因素,并分别从降水与气温进行具体分析了解,进而学会判断不同区域气候的成因。又通过实例探讨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希望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树立正确的人地观与环境观。作业布置:完成本节课配套课后练习。【板书设计】4.5 形成气候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