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4.4 繁荣地方特色文化【学习目标】1.运用图和资料,分析我国民居、服饰、饮食的地方特色,说明自然环境对地域文化的影响。2.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主要世界遗产分布。3.运用图文资料,分析我国地方文化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教学重难点】重点:1.通过具体实例说明自然环境对我国具有地方特色的服饰、饮食、民居的影响。2.地方特色文化对旅游业的影响。难点:通过实例让学生具有分析自然环境对地方特色文化的影响的能力。【教学方法】讲授法、读图分析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多媒体呈现内蒙古大草原的图片,文字显示有同学去内蒙古旅游,品尝了手抓肉和马奶酒,住了蒙古包,还体验了骑马。引导学生思考内蒙古大草原上人们的吃、住、行与当地的地形、气候、物产有什么关系?新课讲授:自然环境对地域文化的影响在外出旅游或看电视时,我们会发现,我国许多地方都有独具特色的传统服饰、饮食、民居和交通运输方式。它们不仅体现了当地的历史积淀,也反映了当地的自然环境特点。自然环境对地方服饰的影响不同地区人们生活的自然环境不同,气候、物产等对其服饰的材质、样式、色彩等都有着深刻的影响,这在我国少数民族服饰中有很多典型。1.结合气候因素分析实例。课件展示傣族和藏族的服饰图片,对服饰特点结合气候因素进行分析,使学生认识到不同地区的服饰受气候因素的影响较大。培养分析问题能力。2.活动:思考探究让学生说出自己所知道的其它民族服饰,并简要分析自然环境对服饰的影响?(课件展示苗族服饰和蒙古族服饰。老师先让学生分析然后进行补充总结,加强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自然环境对地方饮食的影响我国地形、气候、物产对人们饮食的材料、做法、口味等影响很大。1.多媒体课件呈现我国北方、南方和西北地区的物产、主要食物。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掌握一个地方的饮食文化与当地的物产有很大的关系。2.课件展示我国有名的八大菜系中典型代表,并结合气候、物产作简要分析。(三)自然环境对地方民居建筑的影响我国疆域辽阔,自然环境多样,不同地域的传统民居建筑各具特色,生动地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1.多媒体课件展示我国南方和北方的民居建筑图片,对比分析南、北方民居建筑的特点。南方民居墙体薄、窗户大、通风条件好。一般依山就势建在坡度平缓的向阳坡,布局紧凑、院落较小。北方民居墙体厚、窗户小、密闭程度高、形态规整、院落宽大。2.活动:比较自然环境对传统民居建筑影响的差异。多媒体展示“西江苗寨与平遥古城在中国的位置”、“贵州西江苗寨民居建筑”和“山西平遥古城建筑”图片。分析问题:(1)说说西江与平遥所在的地区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差异?(2)比较西江苗寨与平遥古城建筑特点的差异及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二、我国的世界遗产分布我国丰富的地方特色文化不仅是中华文明发展的见证,也是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些地方的文化和自然景观,我国多年来积极支持和参与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的国际合作。到2016年年底,我国已有50项遗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数量仅次于意大利,居第二位。课件呈现“我国的世界遗产分布(部分)”图片,知道我国的遗产分布情况,培养孩子们保护世界遗产意识,在以后旅游中做到文明旅游。接着图片展示几个比较典型的遗产。三、地方文化对旅游业的影响到一个地方旅游,除了欣赏大自然的风光外,人们比较关注该地的名胜古迹、知名小吃、特色文艺表演等地方文化。我国许多旅游胜地正是以独特且富有魅力的地方文化吸引了广大海内外游客。(一)地方特色文化展示课件中展示我国不同民族、地域的特色文化。例如:端午节赛龙舟比赛;傣族的泼水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二)活动:认识地方文化对旅游业的影响阅读材料完成问题:1.说说该景区旅游收入结构变化的特点及其原因。2.借鉴该景区的开发模式,讨论一下你的家乡有哪些特色传统文化可开发为旅游项目。课堂练习:见课件。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自然环境对地域文化的影响,主要从传统服饰、饮食、传统民居三个方面分析。认识了我国的世界遗产分布,分析了地方特色文化对旅游业的影响,我们要树立文明旅游意识,学会结合当地特色文化资源开发旅游业。作业布置:完成本节课配套课后练习。【板书设计】4.4 繁荣地方特色文化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