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7.3 印度【学习目标】1.阅读图文资料,描述印度的范围和地理位置。2.运用材料,分析印度人口众多的优势和劣势。3.结合图文资料,描述印度的地形、气候、河流特征。4.结合南亚季风图,分析西南季风对印度粮食生产的影响。5.运用材料,分析印度软件外包产业发展的优势及其分布变化特点。【教学重难点】重点:描述印度的自然环境特征,分析印度软件外包产业的分布变化特点。难点:分析印度季风气候对粮食生产的影响。【教学方法】读图指导法、活动探究法、讲授法、小组谈论法、对比分析法。【教学过程】新课导入:玄奘是《西游记》唐僧的原型,是唐代著名的高僧、佛教学者、翻译家和旅行家。他游学的天竺国就是古印度。印度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有怎样的特点,现在经济又发展的如何呢?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一起走进印度。新课讲授:印度的地理位置结合教材地图,完成下面探究活动。阅读印度相关地图,描述印度的地理位置。读图,完成下面探究活动。1.印度在世界的位置活动:展示印度在世界的位置图,学生描述印度在世界的位置:位于亚洲南部,是南亚面积最大的国家。2.印度的纬度位置活动:展示印度地形图,学生描述印度所跨的纬度范围,温度带和重要纬线。3.印度的海陆位置活动:展示印度地形图,学生说出印度在亚洲的方位以及印度东面、西面、南面分别濒临的大洋。4.印度的邻国活动:展示印度地图,学生找出印度的八个邻国。世界第二人口大国1.印度的人口数量和增速展示印度的人口数据和人口增长示意图,学生对比得出,印度是仅次于中国的世界第二人口大国,并且人口增长速度较快。2.印度的计划生育学生阅读图文资料,了解印度的计划生育政策。3.印度人口过多的优劣势学生结合课本P32活动题材料,讨论印度人口众多的优势和劣势。优势主要有:(1)劳动力资源丰富;(2)国内消费市场大。劣势主要有:(1)就业困难;(2)人均资源不足;(3)交通拥堵。三、热带季风气候与粮食生产展示印度的特色美食:咖喱饭和面饼,由此推测出印度的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和小麦。印度的自然环境对水稻和小麦的生长都有哪些影响呢?1.印度的西南季风对农业的影响(1)展示亚洲气候类型分布图,学生说出印度的气候类型为热带季风气候,气候特征为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2)展示南亚盛行风向图和孟买气候统计图,小组讨论,印度热带季风的发生发展过程,并完成下列表格。时间 源地 风向 性质 降水量 季节10月~次年5月 陆地 东北风 干燥 少 旱季6月~9月 海洋 西南风 湿润 多 雨季(3)学生合作探究,印度为什么会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的原因。①西南季风风力强盛,来的早,退的晚导致雨季长,降水多;②西南季风风力太弱,来得晚,退的早导致雨季短,降水少。2.印度的地形和气候对农业的影响(1)展示印度地形图,学生描述印度的地形类型、地形分布格局和地势特征。(2)合作探究:运用材料,分析印度粮食生产与自然条件的关系。小组讨论,学生阅读印度水稻、小麦的分布图、地形图和年降水量分布图,分析印度粮食生产与自然条件的关系。①对照印度水稻、小麦的分布图和印度地形图,指出印度水稻和小麦分布区的主要地形:水稻分布区主要地形为平原,小麦分布区主要地形为高原和平原。②结合材料推测水稻和小麦分布区的气温差异:根据水稻和小麦的生活习性,推测水稻分布区气温高于小麦分布区。③对照印度水稻、小麦的分布图和年降水量分布图,说出水稻和小麦主要分布区的年降水量差异:水稻分布区的年降水量大多大于1000mm ,小麦分布区年降水量小于1000mm。3.印度的河流展示印度地形图,学生找出印度的主要河流及其发源地、流向及注入地:主要河流是恒河,发源于喜马拉雅山脉,自西北向东南注入孟加拉湾。四、迅速发展的服务外包产业1.服务外包产业的定义及特点展示服务外包产业的定义,学生说出其特点:信息技术含量高、利润大、资源消耗少等。2.背景与承接条件印度服务外包产业迅速发展,被称为“世界办公室”,学生说出其背景与承接条件:(1)人力资源丰富;(2)劳动力成本低;(3)英语普及;(4)信息技术发展较早。3.产业中心的形成与分布展示印度软件外包产业中心的形成年代与分布图,学生分析其空间分布的变化特点。都有哪些呢?同学讨论,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的行为方式有:(1)找出20世纪80年代印度软件外包产业中心并说明分布在这里的原因大城市既有人才又有技术,能够承接境外软件业务。(2)读图说出印度软件外包产业空间分布的变化特点:软件产业中心-向周围中小城镇扩散-扩散至西南沿海中小城镇。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通过阅读图文资料,分析印度人口众多的优势和劣势,描述了印度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特征,并分析印度的自然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运用材料,分析了印度软件外包产业发展的优势及其分布变化特点。作业布置:完成配套课后练习。【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