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三节 河流 (第二课时 长江的开发和治理)【教学内容】长江的治理和开发【课程目标】1.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资料,描述长江和黄河的特点。2.举例说明长江黄河对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的影响。【教学目标】1.知道长江的发源地、干流长度、注入的海洋、流经的省区及主要地形区。2.了解长江上、中、下游的划分,知道各河段的主要特征。3.分析长江在水能和航运方面的巨大作用以及开发利用现状。4.结合中国政区图和中国地形图,说出长江流经省区及主要地形区,加强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巩固和掌握能力。5.运用已有知识分析长江上游水能资源丰富,中下游多洪水的原因。6.通过对长江开发利用中生态环境问题的探讨,树立因地制宜、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发展理念。【教学重难点】1.重点:长江的概况;长江各河段的水文特征;长江被称为“水能宝库”、“黄金水道”原因。2.难点:分析长江各河段的水文特征;分析长江面临的问题和治理措施。【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法,读图分析法,谈话法。【课时设计】3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新课导入1.播放:《长安三万里》李白的视频。过渡引导:电影《长安三万里》中李白在船上吟诵的诗句是“轻舟已过万重山”有人知道全诗是什么吗?(通过热播的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课堂,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注意力)学生回答:《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继续提问:有人知道“千里江陵一日还”中的江指的是哪一条河流吗?学生回答:长江。2.引导过渡长江是我国的第一大河经常出现在我国的古诗词和文学作品里,也常常被用来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象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长江。新课讲授(一)长江的概况1.我国第一大河展示长江和世界主要河流在长度、流域面积、径流量等方面的数据差异。提问:观察思考——观察下面表格中的数据,说一说长江在世界河流中的地位。引导学生回答出,长江的长度居世界第三。展示长江流域的分布图,让学生在地图上明确长江流域的概念和范围讲解:长江流域,是指长江干流和支流流经的广大区域,是世界第三大流域,流域总面积180万平方公里,占中国国土面积的18.8%。2.长江的主要概况活动:学习探究——根据课本内容和相关地图,小组合作完成对长江的认识。活动安排:根据课本上的课文和长江流域图,找到长江的发源地、注入的海洋、长度和上中下游的分界点,以及主要支流,小组合作完成学习任务。展示长江流域图并提问:你能在下面地图中描出长江的干流吗?观察长江干流的形状。(2)读河流分布图和长江流域水系图,找出长江的发源地、和注入海洋。学生在地图上找到并标注出唐古拉山和东海。(3)读河流分布图和长江流域水系图,找出长江上、中、下游的划分界点。学生在课本上找到后,教师招学生到黑板上标注出上中下游划分界点,并用不同颜色的粉笔描出长江的上游河段,中游河段和下游河段。教师展示长江不同河段的地图,并补充讲授加深学生理解:上游——长江干流宜昌以上为上游,长4504公里,占是长江总长度的70%左右流域面积100万平方公里。中游和下游——宜昌至湖口为中游,长955公里,流域面积68万平方公里。湖口以下为下游,长938公里,流域面积12万平方公里。(4)读长江流域水系图,在图中找到长江的重要支流并标注出来。学生在黑板上和课本上用记号笔描述他们找到的长江主要支流。讲解补充:长江是我国支流最多的河流,其中汉江是最大的支流。【课堂拓展】汉江——汉江,又称汉水、汉江河,为长江最大的一条支流,流经陕西、湖北两省,在武汉市汉口龙王庙汇入长江。河长1577千米,流域面积1959年前为17.43万平方千米,位居长江水系各流域之首。嘉陵江——嘉陵江,长江上游支流,因流经陕西凤县东北嘉陵谷而得名,源于秦岭,干流流经陕西省、甘肃省、四川省、重庆市,全长1345千米,干流流域面积3.92万平方千米,流域面积16万平方千米,是长江支流中流域面积最大。(5)活动——归纳小结活动安排:根据课本内容和相关地图,完成下列长江概况的知识小结。(可以采用比赛的形式,看哪一组完成的最快最好,教师给予适当的奖励,激发学生学习兴趣)3.黄河流经的省份和地形区活动:读图认图——观察长江流域分布图结合中国行政区划图和中国地形区,根据课本内容小组合作完成下列学习任务。结合中国政区图上,依次找出长江干流流经的省级行政单位,并表上序号。学生完成地图,并按照顺序回答长江自西向东经过的省份: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11个省区。(2)结合中国地形图上,找一找长江干流主要经过了哪些地形区?学生回答: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二)长江的水文特征1.展示长江和我国主要外流河的流量等水文数据。提问:观察长江与我国主要河流的数据,你能发现长江的什么特征?引导学生回答出,长江的长度最长,流域面积最广,流量最大。2.长江各河段的水文特征小组合作探究:以小组为单位通过阅读长江干流剖面图讨论完成下列学习任务。①读长江干流剖面图,结合长江流经的地形区,分析长江上游的水文特征。讲解:通过分析我们不难发现,长江流经的四个地形区海拔相差比较大,尤其是在上游地区流经和海拔比较高的青藏高原,长江上游流经我国地势的第一、二级阶梯,落差大,水能丰富。②阅读地图结合长江流经的地形区,分析长江中游的水文特征。学生分析后教师讲解小结:宜昌至江西省湖口县为中游河道迂回曲折,江面宽展,河床比降锐减,水流迟缓,另外支流众多,湖泊密布。③阅读长江下游城市群,分析为什么长江下游城市群这么密集呢?长江下游主要流经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水流速度缓,支流短小,水网密布,湖泊众多,对长江水量影响不大。学生简单分析后,教师展示长江城市群的分布图,讲解:长江下游主要流经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水流速度缓,水流平稳,江阔水深,便于航运。(三)长江的价值和问题1.长江的价值(1)航运价值展示长江通航的地图,并引导:长江有大小支流3600多条,通航河道700多条,干支流通航里程将近8万千米,长江是世界上运量最大,最繁忙的河流之一,一年四季都可以通航。提问:想一想长江的航运价值主要体现在哪里?学生回答教师讲解:宜宾以下四季通航,支流众多,干流航线与京广、京九、京沪等多条铁路干线以及京杭运河相交,形成一个纵横广阔的水运网。展示长江通航的图片:长江是我国最大的河流有黄金水道之称,支流众多,气候温暖湿润,没有结冰期,通航里程长,四季可通航。通航里程占全国内河航道总里程的2/3,货运量占全国内河货运量的60%,所以被称为“黄金水道”。(2)水能宝库展示长江水电站分布图。提问:阅读下图,你能找到长江流域哪些大型水电站?它们主要分布在哪里?为什么?学生回答:长江的水电站主要分布在上游河段,因为上游河段落差大,流速快,水能资源丰富。(这部分知识综合性强,让学生仔细读图,注意地理知识的内部联系。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补充讲解:长江干支流水能理论蕴藏量为2.68亿kw,占全国可开发量的53.4%,宜昌以上的上游地区蕴藏量约占流域的80%;,而可开发的水能资源则占全流域的87%。2.长江的问题过渡:长江沿线城市众多,运输需求量大,长江支流众多,但并不是每一段河道都适合通航,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长江沿线出现的主要问题。活动:探究思考活动安排:结合长江上中下游流经的地形区和主要的水文特征,分析长江上中下游各河段的主要问题。(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上游的主要问题:水土流失主要原因:长江上游流经我国第一二级阶梯的交界处,这里山高坡陡,岩层破碎,落差较大,流速快,降水集中,加上长江上游大面积的森林遭到砍伐,降水集中致使每年数百万吨的表土流失。治理措施:退耕还林还草、营造防护林(2)中游的主要问题:河道弯曲讲解:长江干流从湖北枝城到湖南城陵矶一段称为荆江,荆江河道蜿蜒蛇行,长江中游河段弯曲,其中荆江有九曲回肠之称。长江中游由于河道弯曲,使大量泥沙在此河段淤积,泄洪能力减弱,不利于航运。展示荆江的图片:荆江河段河道弯曲,地势低洼,水流不畅,容易积水,在历次长江特大洪水中,荆江都是灾情严重的河段。提问:长江中游荆江河段,河段弯曲,水流不畅容易发生洪涝灾害,怎么解决?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教师展示图片讲解——截弯取直。截弯取直,即为裁弯取直。裁弯取直是一种工程措施,是指在过度弯曲河段或河环上的狭颈处开挖引河,加速河道由弯趋直。河曲发育过程中,相邻曲流环间的曲流颈受水流冲刷而变狭,一旦被水切穿,河道即自行取直。(3)提问:长江有一个最严重的危害主要发生在中下游,大家知道是什么问题吗?展示长江历年发洪水的照片。讲授:长江流域几乎年年发生洪灾,长江支流多,夏季多暴雨且降水集中,加上中下游地势低平排水不畅,人口稠密也加大了灾情的严重性。思考:小组合作讨论针对长江洪涝灾害问题,提出合理的治理措施。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小结:洪涝灾害——兴建分洪、蓄洪工程,疏通河道、裁弯取直加固大堤、退田还湖。三、内容小结。四、课堂练习。完成导学案的相关练习题。五、课堂反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