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认识地球(第二课时)教材分析:地球仪是本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小学的课程中曾涉及到地球仪的相关知识,初中地理要求学生能够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纬线和经纬度的划分,通过观察地球仪来获取地理信息。教学目标:借助教具,了解地球仪的基本构造;2、通过比较和归纳的方法总结经线与纬线、经度和纬度的特点。3、通过学习和制作地球仪,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地理问题以及地理实验的基本技能。教学重点:通过比较和归纳的方法总结经线与纬线、经度和纬度的特点。教学难点:通过比较和归纳的方法总结经线与纬线、经度和纬度的特点。教学过程:导入:谜语。不是橘子不是蛋,用手一推他就转。不要看他个子小,载着山河飞快跑。新课讲解:1、对比地球和地球仪的异同:教师手持地球仪、ppt展示地球仪、学生打开地图册展示地图的照片,比较地球和地球仪的不同。明确:大小、组成、形状、标识的不同。2、同桌两人在小地球仪中找出下列地理事物:地轴、南极、北极、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3、纬线和经线:(1)学生观察地球仪、对比经线和纬线在形状上的不同。明确:经线;连接北极和南极的半圆弧。纬线:与经线、地轴垂直的绕地球一周的圆圈,北极点和南极点除外。(2)通过ppt平面图展示经线和纬线,指出经纬线指示的方向。明确: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3)通过展示地球仪,学生观察经线和纬线的数量。明确:无数条。观察经线和纬线长度的变化。所有的经线长度相等;纬线从赤道向两极逐渐递减。小结:经线 纬 线定 义形 状长 度指示方向4、纬度(1)观察纬度度数的变化有什么变化特点?明确:从赤道向两级度数逐渐增大。(2)向北增加的纬度称为北纬,用字母n表示,向南增加的纬度称为南纬,用字母s表示。(3)在球上找出北纬30度、北纬60度,南纬30度、南纬60度。讲解高中低纬度区的划分。(4)找出特殊的纬线: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讲解南北半球的划分。拓展:纬度的来源。练习:读出纬度度数并确认纬度区和半球位置。5、经度(1)观察经度度数的变化有什么特点?明确:从本初子午线向东西两侧度数逐渐增大。(2)向东增加的经度称为东经,用字母e表示,向西增加的经度称为西经,用字母w表示。(3)展示俯视图、观察组成同一条经线圈的两条经线度数有什么特点?明确:字母相反,和为180度。(4)找出特殊的经线:0度、180度、东经160度、西经20度。讲解东西半球的划分和东西经的划分。拓展: 经度的来源。练习:读出经度度数并确认半球位置。小组探究:他们在哪里?小明说他一脚踏着南半球,一脚踏着北半球,向东看到东半球,向西看到西半球,请问,小明在哪里?明确:小明位于赤道与西经20°的交界处小芳说她前面是北半球,后面是南半球,左面是东半球,右面西半球,请问她在哪里?明确:小芳位于赤道与东经160°的交界处课堂总结:学生说一说这节课学到了什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