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3张PPT)第二十三课 体育锻炼的健康知识【湖北武汉版】七年级教学目标1.知道体育锻炼有益处,但要讲究科学性,不能盲目进行,否则会对身体有害无益。2.学习一些体育锻炼的健康知识。3.找到适合自己的锻炼方法,并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新知导入找朋友:我喜欢的体育活动是___________新知讲解所有的体育锻炼都是有益身体的吗?该如何健康运动?在运动中应该注意哪些事项呢?思考问题:新知讲解培养对体育活动的兴趣——这是长期进行体育锻炼的前提。一、培养锻炼兴趣新知讲解你是基于什么喜欢上体育锻炼的?你是否因为没有兴趣而放弃某项运动?或者因为缺乏兴趣而无法坚持某项运动?新知讲解培养体育锻炼兴趣的方式:观看体育比赛与亲朋好友一起进行体育活动新知讲解二、选择活动项目每项运动都适合每个人吗?选择体育运动项目,需要具备哪些条件?新知讲解(1)小强进行了哪些体育锻炼?(2)小强的身体适合长跑比赛吗?(3)小强的事例给我们什么启示?阅读情境园,回答问题:新知讲解在进行体育活动时,除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活动项目外,还要考虑___________ 。自身的条件新知讲解不同人群不同季节气候条件青少年活泼好动,可以选择一些带有游戏性质的活动项目,如打篮球、踢足球、爬山、游泳、健美操等冬季可进行长跑、足球、滑冰等运动,夏季可进行游泳、篮球、排球等活动。总之,运动项目可多样化,选择的运动项目要对身体机能产生良好影响。新知讲解运动强度是指动作时用力的大小和身体的紧张程度。三、确定运动强度新知讲解运动强度对人体的刺激作用较大。适宜的运动强度能有效地促进身体机能的提高,增强体质。强度过大,超过身体的承受能力,反会使身体机能减退,甚至损害身体健康。人物故事解读:苏炳添2021年8月1日,在东京奥运会男子100米半决赛中,苏炳添跑出9秒83,成功闯入决赛并创造亚洲纪录,成为中国首位闯入奥运男子百米决赛的运动员。热爱,追求,魄力与坚持——每天训练两小时踏实,勤奋,自律——要求十分严格新知讲解运动强度:不宜过大体育锻炼的目的创造运动成绩增强体质(提高人体的健康水平)控制运动强度最简单的办法:测定体育锻炼时的脉搏新知讲解对于中学生来说,体育锻炼时的脉搏控制在每分钟130 170次较为合适。不同年龄和机能状况的人在体育锻炼时的最佳脉搏有所不同。新知讲解如何确定适合自己的运动强度?新知讲解四、控制运动量运动量指人体在体育活动中所承受的生理、心理负荷量以及消耗的热量,由完成练习的运动强度与持续时间,以及动作的准确性和运动项目特点等因素来决定运动量的大小。体育锻炼的运动量运动强度运动时间新知讲解“生命在于运动”。运动能促进心脏和呼吸功能,增加肌肉强度和骨质密度,提高反应灵敏度,减少抑郁感,从而增强体质。因此有不少人认为,“加大运动强度和持续时间,会对健康长寿更有利”。说说你对以下观点的看法:新知讲解回顾情境园,分析小强这一天的运动强度和运动量是适中还是超过了自身极限?产生了什么影响?新知讲解体育锻炼时,合理控制运动量是影响运动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活动量新知讲解我们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合理安排运动量。新知讲解五、注意合理的呼吸方法体育锻炼时要有意识地控制呼吸频率,呼吸频率最好不要超过每分钟25 30次,加大呼吸深度,使进入肺内进行有效气体交换的量增加。1.采用口鼻呼吸法,即吸气时用鼻,呼气时用口,以减小呼吸道阻力。2.加大呼吸深度,提高换气效率。3.呼吸方式与运动形式相结合,呼吸的节奏与运动的节奏相配合。新知讲解跑步时,易采用富有节奏性的、混合型的呼吸:每胞2~4个单步一吸,2~4个单步一呼。在进行太极拳、健美操等运动时,呼吸的方式和节奏应与动作的结构和节奏相协调。小贴士新知讲解阅读教材97页锦囊小卷《体育锻炼前要做好准备活动》说一说:体育锻炼前要做好哪些准备活动?体育锻炼前要做好准备活动一般来说,体育锻炼的准备活动主要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内容准备:活动主要是一些全身性身体练习,主要包括跑步、踢腿、弯腰等。准备活动的作用是提高整体的代谢水平和大脑皮质的兴奋状态,减少运动伤害的发生。2.时间和量。准备活动的时间和量随体育锻炼的内容和量而定。3.时间间隔。准备活动后接着进行体育锻炼即可,间隔时间不应超过5分钟。新知讲解说一说:你在体育锻炼前会做哪些准备活动?课堂练习在日常生活中,你是怎样科学合理地锻炼身体的?小组同学之间相互交流科学合理地锻炼身体的经验。教师总结“生命在于运动”,而运动有一定的规律性,只有掌握体育锻炼的相关知识,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才能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课堂总结1.我知道跑步时的呼吸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我每次体育活动前会做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每次锻炼我会合理控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的方法?我的收获富有节奏性的、混合型的呼吸:每跑2~4个单步一吸,2~4个单歩一呼热身准备运动量——主要是运动强度与运动时间板书设计体育锻炼的健康知识5.注意合理的呼吸方法1.培养锻炼兴趣2.选择活动项目3.确定运动强度4.控制运动量6.体育锻炼前要做好准备活动作业布置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制订一个科学合理的锻炼计划。选择一项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坚持练习,并写下自己的体会。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兼职招聘: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湖北武汉版】《生命安全教育》七年级教学设计课题 第二十三课 体育锻炼的健康知识 单元 五 学科 生命安全教育 年级 七教材分析 在前面几课的学习中,我们多次提到运动(体育锻炼)、运动能帮助开发大脑潜能,使我们的身体健康。但是,如果不讲究科学性,盲目进行锻炼,对身体有害无益。那么,到底该如何健康运动?在运动中应该注意哪些事项呢?这就是本节课要完成的内容。找到适合自己的锻炼方法并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学习目标 1.知道体育锻炼有益处,但要讲究科学性,不能盲目进行,否则会对身体有害无益。2.学习一些体育锻炼的健康知识。3.找到适合自己的锻炼方法,并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重点 学习体育锻炼的健康知识难点 找到适合自己的锻炼方法,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导入新课 在前面几课的学习中,我们多次提到“多运动(体育锻炼)、运动对大脑有好处”,运动能帮助开发大脑潜能,使我们的身体健康。那么,同学们,你喜欢运动吗?你喜欢的运动是什么呢?下面我们进行一个游戏“找朋友:”说说你喜欢的体育活动是___________。过渡:但是,不是所有的体育锻炼都是有益身体的,如果不讲究科学性,盲目进行锻炼,对身体有害无益。那么,到底该如何健康运动?在运动中应该注意哪些事项呢? 复习旧知,通过问题导入新课。发现班里和自己有共同体育爱好的同学,加强同学交流,有助于同学友谊的建立。讲授新课 一、培养锻炼兴趣知识点:培养对体育活动的兴趣——这是长期进行体育锻炼的前提。说一说:你是基于什么喜欢上体育锻炼(某个运动项目)的?你是否因为没有兴趣而放弃某项运动或者坚持不下去的经历?与同学们分享。教师:暂时没有找到自己喜欢的体育运动的同学也不要焦虑,我们可以先培养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兴趣是第一老师。培养体育锻炼兴趣的方式有很多,如观看体育比赛、与亲朋好友一起进行体育活动等。二、选择活动项目思考:每项运动都适合每个人吗?选择体育运动项目,需要具备哪些条件?1.阅读情境园小强是一名初中生。有一天,学校组织学生参加冬季越野长跑比赛。小强明知自己有心脏病,却依然坚持用了半个小时完成了约3000米的长跑。长跑结束后,小强继续在学校上完晚自习,然后骑自行车半个小时回到家。刚一进门,对父亲说了句“下午跑得好累啊!”便倒地不醒。幸亏小强的父亲是医生,立即对他进行心肺复苏,并拨打120急救电话。因为抢救及时,小强才捡回了一条命。回答问题:(1)小强进行了哪些体育锻炼?(2)小强的身体适合长跑比赛吗?(3)小强的事例给我们什么启示?启示:“生命在于运动”,而运动有一定的规律性,只有掌握体育锻炼的相关知识,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才能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知识点:在进行体育活动时,除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活动项目外,还要考虑自身的条件。青少年活泼好动,可以选择一些带有游戏性质的活动项目,如打篮球、踢足球、爬山、游泳、健美操等。同时,还应根据不同的季节、气候条件确定体育锻炼项目,如冬季可进行长跑、足球、滑冰等运动,夏季可进行游泳、篮球、排球等活动。总之,运动项目可多样化,选择的运动项目要对身体机能产生良好影响。三、确定运动强度运动强度是指动作时用力的大小和身体的紧张程度。影响运动强度的因素主要有:练习的密度、练习的间歇时间、动作速度、练习所负的重量、要求投掷的距离、每次跳高的高度以及动作的难度和复杂性。运动强度对人体的刺激作用较大。适宜的运动强度能有效地促进身体机能的提高,增强体质。强度过大,超过身体的承受能力,反会使身体机能减退,甚至损害身体健康。人物故事解读:苏炳添1989年8月29日出生于广东省中山市,中国男子短跑运动员,暨南大学体育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2021年8月1日,在东京奥运会男子100米半决赛中,苏炳添跑出9秒83,成功闯入决赛并创造亚洲纪录,成为中国首位闯入奥运男子百米决赛的运动员。【第一个站上决赛跑道的亚洲人】榜样力量:挑战自我、突破极限。正是由于他的热爱,追求,魄力与坚持成就了今天的他。苏炳添说过赛道上的对手只有自己,0.01秒的进步都值得全力以赴在喜人的成绩背后,天赋之外,就是执着的努力,他每天训练两小时,遵循了那句“欲坚不欲锐”,在两个小时的训练时间,他要求每个动作都要做到最标准,细小到关节。他被称为中国田径队——最严苛的运动员之一。 他的踏实,勤奋,自律。让他对自己的要求十分严格,达不到最好就誓不罢休。就算受伤了也不放弃,残酷的训练才让他成了今天的自己。在他的身上,我们看到的不仅是运动员的强大和坚韧,还有不断超越自我的精神。这种精神鼓舞着我们不畏风雨,勇敢向前。总结:相比于苏炳添一类——运动员为了创造运动成绩而进行体育锻炼,我们主要是为了增强体质而进行体育锻炼,所以锻炼的运动强度也不宜过大。知识点:对于身体健康的人,体育锻炼中控制运动强度最简单的办法是测定体育锻炼时的脉搏,不同年龄和机能状况的人在体育锻炼时的最佳脉搏有所不同。对于中学生来说,体育锻炼时的脉搏控制在每分钟130 170次较为合适。观看视频:如何确定适合自己的运动强度?四、控制运动量运动量:指人体在体育活动中所承受的生理、心理负荷量以及消耗的热量,由完成练习的运动强度与持续时间,以及动作的准确性和运动项目特点等因素来决定运动量的大小。可见,运动强度与持续时间是影响运动量大小的两个主要因素。1.说说你对以下观点的看法。“生命在于运动”。运动能促进心脏和呼吸功能,增加肌肉强度和骨质密度,提高反应灵敏度,减少抑郁感,从而增强体质。因此有不少人认为,“加大运动强度和持续时间,会对健康长寿更有利”。分析:不科学。一般来说,超强运动无益于身体健康。生理学家曾进行了两项研究,一是比较低强度和高强度运动对人体心血管系统的影响;二是测定连续运动和间断运动时,血压与心率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低强度和间断运动,均能对健康产生良好影响。因此,专家们提示,每天进行低强度运动,不仅有益于健康,而且可以减少心脏病发作的危险性。2.回顾情境园,分析小强这一天的运动强度和运动量是适中还是超过了自身极限?产生了什么影响?学生回答。知识点:体育锻炼时,合理控制运动量是影响运动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活动量太小,达不到锻炼身体的效果;运动量过大,又会引起过度疲劳,影响身体健康。体育锻炼的运动量一般取决于运动强度与运动时间。同学们应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合理安排运动量。温馨提示:每天的运动量,大约在1到2个小时都是可以的。但是一定要注意,可以带适当的面食或者糖。一旦出现低血糖的症状,可能需要及时的服用,食物或者是服用糖块儿。改善低血糖的症状。体育锻炼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另外在锻炼的过程当中,一定要注意水分的补充。五、注意合理的呼吸方法体育锻炼时掌握了合理的呼吸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锻炼效果。1.采用口鼻呼吸法,即吸气时用鼻,呼气时用口,以减小呼吸道阻力。2.加大呼吸深度,提高换气效率。体育锻炼时要有意识地控制呼吸频率,呼吸频率最好不要超过每分钟25 30次,加大呼吸深度,使进入肺内进行有效气体交换的量增加。3.呼吸方式与运动形式相结合,呼吸的节奏与运动的节奏相配合。不同的体育锻炼方式对人体的呼吸形式有不同的要求。人体的呼吸形式可分为胸式呼吸、腹式呼吸和混合呼吸。在运动中呼吸的形式、速率、深度以及节奏等,必须随运动技巧进行自如的调整,这不仅能保证动作质量,还能推迟疲劳的出现。小贴士:跑步时,易采用富有节奏性的、混合型的呼吸:每跑2~4个单步一吸,2~4个单步一呼。在进行太极拳、健美操等运动时,呼吸的方式和节奏应与动作的结构和节奏相协调。六、体育锻炼前要做好准备活动阅读教材97页锦囊小卷《体育锻炼前要做好准备活动》,说一说体育锻炼前要做哪些准备活动。体育锻炼前要做好准备活动一般来说,体育锻炼的准备活动主要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内容准备:活动主要是一些全身性身体练习,主要包括跑步、踢腿、弯腰等。准备活动的作用是提高整体的代谢水平和大脑皮质的兴奋状态,减少运动伤害的发生。2.时间和量。准备活动的时间和量随体育锻炼的内容和量而定。3.时间间隔。准备活动后接着进行体育锻炼即可,间隔时间不应超过5分钟。说一说:你在体育锻炼前会做哪些准备活动? 说一说思考。阅读事例,回答问题。阅读人物故事观看视频说一说回答问题阅读教材回答说一说 从学生实际出发在阅读和分析材料中,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榜样的力量:学生要学习的是他的品质,而不是把他的运动强度强加在自己身上。通过不断尝试,在锻炼中逐渐找到适合自己的运动强度。学以致用结合实际回答课堂练习 在日常生活中,你是怎样科学合理地锻炼身体的?小组同学之间相互交流科学合理地锻炼身体的经验。 回答问题 在分享交流中增长见识、扩大知识面、增强认知;同时在表达过程中增强学生自信。课堂小结 我的收获:1.我知道跑步时的呼吸方法:富有节奏性的、混合型的呼吸:每跑2~4个单步一吸,2~4个单步一呼。2.我每次体育活动前会做好热身准备。3.每次锻炼我会合理控制运动量——主要是运动强度与运动时间_。 学生总结板书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如何确定适合自己的运动强度?专家教你判断.mp4 第二十三课 体育锻炼的健康知识 教案.doc 第二十三课 体育锻炼的健康知识 课件.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