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清明上河图看北宋都市生活》(教学设计+同步测试)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从清明上河图看北宋都市生活》(教学设计+同步测试)

资源简介

《从清明上河图看北宋都市生活》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知道北宋都市生活的特点,了解《清明上河图》的价值,初步掌握看图探史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清明上河图》的观察与探究,学生能够认识到传递历史信息有多种方式,还原历史需要艺术作品、文物和文献记载的相互印证。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北宋城市发展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感受北宋城市商业街的街景和市民日常生活状态,知道宋代都市生活的特点。
2.难点:初步掌握看图探史的方法,树立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策略
运用多种方式展示《清明上河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其他相关史料,运用“看图探史”的方法,提高分析具体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出示新闻:中国邮政成立65周年,发行纪念邮票问:这套纪念邮票的主题是什么? 生:《清明上河图》 以热点新闻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紧扣本课主题
活动一:走进名画 观看3D动画版《清明上河图》问:你看到了哪些场景?画中时空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生:郊外、行人、船、桥、城门、店铺、从白天到晚上…… 通过观看视频,有利于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场景
活动二:品味古城 1.展示唐朝长安都市布局图和北宋东京都市布局图问:(1)二者在布局上有什么明显不同?这样的城市布局会对老百姓的生活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归纳北宋城市布局的特点 生:打破了居住区和商业区的界限 生:便利 生:坊市结合 通过图片对比,帮助学生理解北宋城市坊市结合的特点,使教学更具说服力
2.出示《全球通史》相关内容问:(1)《全球通史》的作者是如何评价宋代城市经济的?(2)当时确实如此吗? 看图探史:(1)在《清明上河图》中找到①—⑧号店铺的位置。(2)通过观察,判断这些店铺从事的是什么行业或者卖什么东西?(3)将以上店铺进行归类。(4)通过活动,你得出什么结论? 深度追问:仅仅根据绘画作品下结论严谨吗?出示有关饮食业的史料记载问:(1)材料说明什么?(2)同行业间最容易产生什么问题?(3)画中的店铺用什么方法吸引顾客?(4)进店后可以吃到什么?(5)会不会很贵?(6)店里的客人可能乘坐哪些交通工具前来?(7)其中有没有来自远方的客人?他们可能来自哪里?说明什么?(8)这又是什么?由此能推测出什么信息?出示汴河虹桥图片问:(1)你看到了哪些景象?有何感受?(2)经过分析,你现在如何看待《全球通史》作者对宋代城市经济的评价?归纳宋代城市经济的显著特点 生:繁荣、发达,对外贸易量增加 生:各抒己见 结合学习单和课本,小组合作探究 生:茶叶店、旅店、香铺、小吃店、酒楼、裁缝店、当铺、诊所生:衣⑥、食①④⑤住②、其他③⑦⑧生:吃穿住用一应俱全,经济发达 生:各抒己见 生:饮食业发达生:竞争 生:幌子、招牌广告 生:各式菜肴 生:便宜生:轿子、骆驼、马、牛、毛驴生:赶骆驼的商人,来自西北地区。说明北宋和辽、西夏之间有贸易往来,民族融合生:灯笼。营业时间延长,有夜市 生:行人商贩很多,河运繁忙,热闹繁华生:赞同 生:商业繁荣 引导学生运用自己的亲身实践和感受,对历史现象作出判断
3.出示瓦子的图片及史料记载问:分析瓦子的特点。展示北宋文物问:根据文物描述东京市民的文化活动归纳北宋市民文化生活的特点? 生:自由聚散、规模大、娱乐活动与商业活动相结合,时间不受限制生:看戏、踢足球、看木偶戏、看杂技、看相扑表演、听说书生:丰富多彩 借助史料,帮助学生理解北宋市民文化生活丰富多彩的特点
活动三:感悟历史 出示材料问:思考《清明上河图》在哪些方面具有怎样的研究价值?分析中国邮政以此做纪念邮票的价值阅读材料问:(1)同时期的欧洲城市又是怎样的呢?(2)北宋城市发展有哪些特点?发展程度如何?归纳北宋都市生活的特点,分析这些特征之间的内在逻辑 生:艺术价值。生:历史价值。生:收藏价值。 生:落后,尘土飞扬,没有下水道生:坊市结合、商业繁荣、市民生活丰富多彩。世界一流的大都市 生:坊市结合推动了商业发展,商业繁荣促进了市民文化生活 通过横向对比,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深化本课重点知识
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通过一幅画认识了一座城,了解了一段历史。在看图探史的过程中,我们先看图中的人与物,观察有什么;再分析人与物的状态,分析怎么样;最后探究社会状况,还原历史。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综合运用多种素材,如史料记载、文物、艺术作品等,彼此支撑,相互印证。希望今天这节课能对大家有所启发 构建本课知识提纲,相互交流学习心得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鼓励教师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为学生学习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从<明清上河图>看北宋都市生活》一课,从教学内容上看,围绕一幅名画展开,对于八年级学生而言,很新鲜又很有吸引力;从课的形式上看,是一节综合探究课,对于一线教师而言,可挖掘的空间很大。
最初的设计是让学生从衣食住行等方面分小组探究《清明上河图》反映的北宋社会风貌,但是第一次试课效果并不理想。我意识到,探究《清明上河图》的目的并不是让学生们研究图中都画了什么,而是要从历史的角度,看出北宋都城东京的繁华,体会画中蕴含的历史价值,使学生初步掌握运用史料、解读历史的方法。
第二稿设计,我将画变为学生学习的辅助工具,以图探史,运用纵横双向对比的方式,为学生创造了优质的学习环境。探究活动使学生在名画的世界里尽情地玩,有意义的学,在参与中感悟历史,潜移默化地树立起民族自豪感,有效地体现了课程标准的理念。
遗憾之处,是没能找到一条更好地创新途径,把3D动画和探究过程融合在一起。假如能够按照《清明上河图》的场景顺序,一边看动画,一边剖析北宋都市生活的特点,学生的体验会更加强烈。《从清明上河图看北宋都市生活》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1.张择端所作的《清明上河图》,描绘的城市是(  )
A.秦朝都城咸阳  B.东汉都城洛阳  C.唐朝都城长安  D.北宋都城东京
【解析】北宋都城是东京(今河南开封),正确答案为D。
《东京梦华录》记载:“瓦中多有货药、卖卦……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终日居此,不觉抵暮。”据此回答2—3题。
2.材料中的“瓦”指的是一处(  )
A.专门批发药材的场所  B.小商贩卖货的场所
C.古代艺人演出的场所  D.娱乐兼商业的场所
【解析】综合材料中提及的“货药、卖卦、饮食、剃剪、纸画、令曲”,瓦中既有娱乐活动,又有商业活动,正确答案为D。
3.材料中描绘的景象反映了北宋(  )
①商业经济繁荣②民族关系融洽③市民生活丰富④边境贸易繁荣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瓦子是北宋城市生活的缩影,反映了东京城内商业繁荣,市民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民族关系和边境贸易情况材料中未提及。正确答案为C。
4.一学者在分析中国商业发展时说:“雄汉盛唐的光景不必去说它了,但即使到了一千多年前文弱的赵宋王朝,中国的经济特别是城市商业,也还是世界上最繁荣的。”下列各项中能够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
【解析】解题关键是理解材料,由材料关键词“赵宋王朝”、“城市商业”锁定答案。铜钱或铁钱笨重、不易携带。北宋时,四川地区,农业和手工业发达,但交通不便,所以,用交子代替铁钱。宋仁宗年间,交子成为法定货币。这是我国,也是世界最早的纸币。正确答案为D。
5.穿越时间隧道,回到北宋都城东京,你可以看到的情景有(  )
①城里有景德镇瓷器出售②市民在瓦舍里听评书
③达官贵人出门坐轿子④人们在阅读《窦娥冤》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宋代城市生活,《窦娥冤》是元代杂剧家关汉卿的著作,时间上不符。正确答案为A。
6.《清明上河图》具有较高的历史研究价值,主要是因为它反映了北宋城市(  )
A.坊市结合的都市街景  B.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C.新颖有趣的娱乐活动  D.繁忙热闹的汴河船运
【解析】A、C、D三个选项都不全面,正确答案为B。
7.单田芳是我国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这种传统表演形式开始于(  )
A.东晋  B.北魏  C.北宋  D.元朝
【解析】我们现在流行的说书始于北宋。当时人们最爱听“小说”与“讲史”,说书棚里常常挤满了人。正确答案为C。
8.关于北宋都市生活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坊市相互交错  B.商业经济繁荣
C.市民阶层扩大  D.严格实行宵禁
【解析】唐朝实行宵禁,北宋时取消了营业时间的限制,出现了早市和夜市。正确答案为D。
二、非选择题
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太祖乾德三年(965年)四月十三日,召开封府,令京城夜市自三鼓以来,不得禁止。
──《宋会要辑稿》
(1)根据材料一,找出东京与长安在城市布局上发生的最显著变化?
(2)材料二中,东京城内商业繁荣的新特点是什么?
(3)商业繁荣带来许多新变化。根据所学知识,列举一项北宋时期经济方面的新事物。
答案:
(1)北宋时,坊市界限被打破,居住区和商业区融合在一起。
(2)不再限制商业活动的时间,出现了夜市。
(3)北宋时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宋代城市生活的掌握情况。需要从材料中提取相关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作答。
三、综合探究题
《清明上河图》局部
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上图描绘的是哪个朝代哪个城市的景象?其作者是谁?
答案:北宋东京,作者张择端。
【解析】基础题目,解答时要注意本小题共3个小问,需要依次回答。
(2)从这幅美术作品中可以提炼哪些历史信息?(2点即可)
答案:市镇经济发达(或出现了草市墟集);虹桥交通便利,船运繁忙;行人众多,商贩云集;汴河两岸有很多店铺,生意兴隆等等。
【解析】开放性题目,根据画面内容,可以任选两个角度作答。
(3)获取历史信息的途径有很多种。除图中所示的方式以外,还可以通过哪些方式了解历史?
答案:查阅历史文献、上网搜索相关资料、请教历史老师、看书等等。
【解析】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符合题目要求即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树立知识“活学活用”的思想观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