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23.纸船和风筝教案设计(两课时)课题 23纸船和风筝课型 新授教学准备 课件课时安排 共2课时课时 第1课时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标分析课程标准非常重视学生独立识字能力的培养,而识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是一个发展的过程,低年级学生“学习独立识字”,重点在“知”“懂”“会”上。写字则要求写字姿势正确、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提高书写质量。朗读要求学习用普通话朗读,强调老师的指导、示范,重视学习朗读的过程。学生在对文本有了初步感知的前提下结合上下文或生活实际了解词句,并积累词语。从阅读5的表述来看,在低年级阅读故事和诗歌,主要不是培养阅读能力,而重在阅读过程的展示,关注的是学生在阅读中的情感体验和想象活动,从课文的语言中直接感知事件、任务或情景,这是展开性和表现性目标。2.教材分析《纸船和风筝》是一篇充满温情的童话故事,讲的是松鼠和小熊用纸船和风筝给彼此带去问候和祝福,因为一点儿小事吵了一架之后,又用纸船和风筝修补“裂缝”,相互谅解的故事。纸船和风筝传递着两个好朋友的真情和友爱,是他们友谊的见证。全文共有十一个自然段,按照故事发展顺序讲述,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6自然段)写松鼠和小熊分别住在山上和山下,它们通过纸船和风筝传递彼此的友爱和祝福。第二部分(第7~9自然段)写松鼠和小熊吵架了,两人赌气不理对方,但都很难过。小熊只能把风筝挂在树枝上,松鼠只能把纸船放在屋顶上,越来越多的风筝和纸船积攒着,代表着它们对彼此的想念。第三部分(第10~11自然段)写松鼠和小熊和好的过程。故事的结局写松鼠又收到了小熊的风筝,流下激动的泪水。虽然没有写到小熊,但可以感受到小熊也和松鼠一样,为重新获得友谊而高兴。课文在表达上有许多相似的段落,如第2自然段和第4自然段、第3自然段和第5自然段、第8自然段和第9自然段,相似的句式,循环的结构,让课文显得整齐有序,突出了松鼠和小熊之间的情谊。本文是一篇全文不注音的课文,旨在引导学生运用学到的方法,自主识字,自主阅读。课后第一题是延续《雪孩子》课后默读课文的要求,继续培养学生默读的能力。课后第二题旨在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自主识字,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课后第三题通过两组句子的比较,引导学生体会“漂哇漂、飘哇飘”在表情达意中的作用。课后第四题是选做题,旨在让学生通过写话,体会小熊和松鼠和好的过程。课文插图形象地描绘了松鼠住在山顶用小溪送纸船,小熊住在山脚放风筝的画面,生动地展现了两个小伙伴用纸船和风筝传递友情的美好场景,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3.学情分析二年级学生年龄小,容易被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所吸引,因此,学习起这类文章来并不难。加之本文语言生动有趣,学生朗读的欲望很强。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多种方式朗读课文,读后分析角色特点。或通过表演来理解部分词语,增强感受。总之,学生应在一个活泼、轻松的环境中理解课文,学习词汇,明白寓言故事传达的道理。学习目标1.认识“筝、鼠”等12个生字,正确书写“折、张”等8个生字,会写“纸船、松果”等7个词语。2.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识字,交流猜字的方法。3.继续学习默读,感受小熊和小松鼠的友谊。4.在朗读和想象中体会“漂哇漂、飘哇飘”。课时 第 1课时学习目标1.认识“假、威”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转、闷”,会写“食、物”等8个字,会写“食物、身边”等6个词语。2.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理解成语“狐假虎威”的意思。评价任务1.根据生字的分布情况,分散进行;在导入课题时书写生字;借助形声字特点以及熟字比较等方法识记15个生字。2.引导学生通过表演进一步体会词语的意思,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的有趣。教学活动设计一、激趣导入谈话:纸船和风筝带着问候,带着祝福,带着谅解,带着浓浓的真情,在山顶和山脚架起了一座七彩的友谊长桥。纸船和风筝让松鼠和小熊成了好朋友,成了维系、发展他们友谊的纽带。二、初读感知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2.自读课文,出示自读提示: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努力读准字音、读通句子。3.检查自读情况: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三、识字写字1.猜猜下面加点字的读音,和同学交流你是怎么猜出来的。说说你用这些方法还认识了哪些字。(课后第2题)风筝 松鼠 抓住 祝你幸福 愿意 哭示例:因为“筝”“愿”“抓”都是形声字,我用读半边的方法来猜出这些字的读音。比如:“筝”是形声字,它的下部读音是zhēng,所以这个字的读音也是zhēng,在“风筝”一词中读轻声zheng。“愿”也是形声字,它的上边是“原”,这个字的读音yuàn 与“原”的读音相近。我用这种方法还认识了“清、但、拌”等字。“鼠”是象形字,它的字形就像一只老鼠,所以它的读音是shǔ。我用这种方法还认识了“日、月、火”等字。“哭”和“幸”是会意字。如:从甲骨文的字形看,“哭”就像中间一个人在号啕大哭,所以读音是kū。2.出示会认字,引导学生识记、观察字形、读一读,并组词;3.检查识字情况:摘苹果;4.理解词语:试着把词语和相应的意思连起来(不做重点,了解即可);5.出示会写字,引导读一读,并组词、造句;6.引导学生观察字形,观察特殊笔顺在田字格中的具体位置及书写的要点,指导学生书写;教师范写部分重点字形;折:左窄右宽,第六笔横在竖中线和横中线的交叉点上起笔。张:左窄右宽,竖提在竖中线上,捺画舒展。7.练一练:巩固字音。四、指导朗读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边读边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3.同桌互相读一读。4.教师相机指导。五、本课小结说一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学生畅所欲言)板书设计纸船和风筝折 张 祝 扎 抓 但 哭课后作业1.抄写带生字的词语2.熟读课文23.纸船和风筝教案设计(两课时)课时 第2课时学习目标1.深入理解课文内容。2.懂得当朋友之间的感情和友谊出现问题的时候,宽容和谅解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3.在朗读和想象中体会“漂哇漂、飘哇飘”。评价任务1.有感情的、流利地朗读课文。2.通过感受故事中角色的感情,明白“拥有朋友,一生幸福”的道理。通过范读、默读、指名读等方式,表达出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感受友谊带来的快乐。3.借助教师的朗读示范,巧妙渗透想象画面的朗读方法。教学活动设计一、激趣导入1.复习导入:摘苹果;2.学了课文你懂得了什么道理呢?(核心问题)二、品读释疑1.自由读第1自然段,说一说松鼠和小熊住在哪儿?松鼠住在山顶,小熊住在山脚。2.自由读2—6自然段,说一说松鼠和小熊是怎样成为朋友的?(串珠问题1)松鼠用纸船给小熊送去祝福与友情,小熊用风筝回应。于是他们成了好朋友。3. 读一读,比一比。 (课后第1题)纸船漂到了小熊家门口。纸船漂哇漂,漂到了小熊家门口。风筝飘到了松鼠家门口。风筝飘哇飘,飘到了松鼠家门口。示例:第一组的第二句加上“漂哇漂”,写出了纸船悠闲自在漂动的样子。第二组的第二句加上“飘哇飘”,写出了风筝随风飘荡的动态。这两组中的第二个句子运用短语,让句子变得更加生动活泼。4.练一练:仿写词语。5.自由读第7自然段,说一说松鼠和小熊发生了什么矛盾?(串珠问题2)他们俩因为一点小事吵了一架,导致友谊破裂。6.自由读第8、9自然段,说一说发生矛盾后他们的心情是怎样的? (串珠问题2)松鼠和小熊都很难过。7.默读最后两个自然段,想一想松鼠和小熊后来是怎样做的?结果怎样呢?(串珠问题4)“松鼠高兴得哭了”说明什么?说明松鼠非常兴奋和激动。松鼠主动向小熊表示和好,小熊积极回应。最后他们俩再一次成为了好朋友。8.同学们,学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道理?(核心问题)示例:人与人交往需要建立友谊,友谊需要彼此不断地维护。三、本课小结本课主旨:本文讲的是松鼠和小熊之间发生的感人的友情故事,告诉我们:人与人交往需要建立友谊,并且要共同维护友谊的道理。四、结构图示出示结构图示,再次梳理文意,引导学生复述故事。五、拓展延伸1.推荐阅读:《友谊桥》;2.国学诵读:有关友情的诗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渭城曲》)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板书设计23纸船和风筝松鼠 纸船 漂小熊 风筝 飘 拥有朋友,一生幸福互送祝福吵架 和好课后作业小熊也想写一张卡片,挂在风筝上送给松鼠,你替他写一写吧。PAGE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