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3.3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第2课时)【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说出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2.培养学生读图、绘图、析图能力,判断能力及主动探究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过活动设计,让学生通过动脑、动手、学会等降水量线的阅读要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懂得世界各地区降水的分布,更好地利用降水的规律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服务。【教学重难点】重点: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的阅读。难点:通过读图与绘图,使学生形成地理空间概念,认识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教学方法】读图指导法、提问讲解法、活动探究法。【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活动:设置情景-观看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讲解:同学们,这幅图你们认识吗?这幅图叫做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降水的分布。主要内容是:一、等降水量线;二、世界年降水量分布规律及原因;三、“雨极”和“干极”,切入本节课的学习。新课讲授:结合教材地图和文字资料,指导学生读懂图中的信息,完成下面探究活动。【等降水量线】活动1:图文互释,以图释文,向学生展示动态图中降水的信息。讲解1:世界各地,有的地方降水多,有的地方降水少。。活动2:图文互释,以图释文,学生初识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讲解2:通常用等降水量线图来表示降水量的分布情况。(一)等降水量线活动:图文互释,以图释文。讲解:把降水量相等的点,在地图上用线连起来。同一条等降水量线上各点的降水量相等。【世界年降水量分布规律及原因】(一)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活动:图文互释,以图释文,学生看图中降水量分布的信息。讲解:赤道附近地带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西岸降水少, 大陆东岸降水多。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二)具体分布规律1.赤道地区活动:图文互释,以图释文,向学生说明图中降水量的信息,关注图中降水量的变化。讲解:列表说明地区 降水量多少 主要原因赤道地区 赤道附近各地年降水量大多在1000毫米以上;有些地区在2000毫米以上 终年气温高,气流上升冷却,容易成云致雨2.两极地区活动:图文互释,以图释文,向学生说明图中降水量的信息,关注图中降水量的变化。讲解:地区 降水量多少 主要原因两极地区 两极地区的年降水量大多在500毫米以下 终年气温低,气流下沉增温,不易成云致雨(雪)3.回归线附近地区活动:图文互释,以图释文,引导学生读图思考,关注图中降水量的变化。讲解:地区 降水量多少 主要原因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 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东岸年降水量大多在1000-2000毫米 夏季风来自海洋,带来丰沛降水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 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西岸年降水量大多在200毫米以下 气流下沉或干燥不容易形成降水4.中纬度地区活动:图文互释,以图释文,引导学生读图思考,关注图中降水量的变化。讲解:地区 降水量多少 主要原因中纬度沿海地区 在中纬度地区,从沿海到内陆年降水量逐渐减少 多 受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的影响大,降水多中纬度内陆地区 少 距海远,海洋上的湿润气流难以到达,降水少【“雨极”和“干极”】1.世界的“雨极”—乞拉朋齐活动1:图文互释,以图释文,引导学生找到乞拉朋齐的地理位置。讲解1:印度东北部的乞拉朋齐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南麓。据气象记录,1861年的一年中,这里的降雨量达20447毫米。在1860年8月1日至1861年7月30日的统计年度里,乞拉朋齐的降雨量更是高达26461毫米。活动2:图文互释,以图释文,引导学生理解乞拉朋齐成为“雨极”的原因。讲解2:乞拉朋齐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南麓,从印度洋吹来的温暖湿润的西南季风遇到高大山脉的阻挡,抬升降下大量的地形雨,成为“雨极”。2.世界的“干极”—阿塔卡马沙漠活动1:图文互释,以图释文,引导学生找到阿塔卡马沙漠的地理位置。讲解1:位于智利北部的阿塔卡马沙漠,被称为世界的“干极”,该地区气候极其干燥,经常连续几年不降雨,是世界上最为干燥少雨的地方。据气象记录,1845- 1936 年,这里没有下过一滴雨。活动2:图文互释,以图释文,引导学生理解阿塔卡马沙漠成为“干极”的原因。讲解2:阿塔卡马沙漠位于副热带高气压带上,加上流经海岸的又是冷燥的秘鲁寒流,位于安第斯山脉的背风坡,所以成为“干极”。课堂练习:1.关于世界年降水分布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赤道附近降水多 B.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少C.两极地区降水多 D.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少【解析】答案A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 西岸降水少,两极地区降水少,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下面是“亚欧大陆自大西洋沿岸到太平洋沿岸(50°N)一线示意图”,①②③④⑤分别表示五个地点。2. 有关这五个地点降水量变化规律的说法正确的是( )A.年降水量从①到⑤逐渐减少B.年降水量从⑤到①逐渐减少C.年降水量自③向东西两侧逐渐减少D.年降水量自③向东西两侧逐渐增多【解析】答案 D本题主要考查中纬度沿海和内陆的降水差异。温带沿海地区降水多,大陆内部降水少,因此亚欧大陆的温带地区自西向东降水变化规律是多→少→多,即自③向东西两侧逐渐增多。3.下面哪个说法是正确的( )A.北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降水量多于东岸B.赤道地区气温高,空气上升,故降水多C.两极地区地面潮湿,降水较多D.中纬度地区,内陆降水多于沿海地区【解析】答案B本题考察的是世界降水分布的原因。北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降水少于东岸,两极地区空气下沉,降水少,中纬度地区沿海降水多于内陆地区。课堂小结:通过对本节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随着人类对水资源重要性的认识,降水的的地区分配不均匀性越发凸显,人们也越来越认识到对降水了解的重要性。课下要认真复习本节知识。作业布置:1.完成配套练习题。2.绘图记忆:结合本课所学,背诵下一页知识链接中的材料,世界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以北半球为例)。【板书设计】降水的分布等降水量线图定义:把降水量相等的点,在地图上用线连起来作用:表示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判读:同条等降水量线上各点的降水量相等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赤道附近地带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回归线两侧,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区别和联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