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4.1 人口与人种(第1课时)【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运用世界人口分布图、世界地形图、世界气候图以及其他社会经济资料,归纳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2说出世界三大人种的特点,并在世界人种分布图上指出三大人种的主要分布地区。3.培养学生读图、绘图、析图能力,判断能力及主动探究能力。过程与方法学会运用地图、资料,说出世界人口分布状况,以及世界人种的分布。通过地图,能分析影响各地区人口密度的自然原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人口分布与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以及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社会环境等之间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和环境观,培养可持续发展意识。【教学重难点】重点:1.运用世界人口分布图、世界地形图、世界气候图以及其他社会经济资料,归纳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2.理解人口分布与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以及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3.在地图上指出三大人种的主要分布地区。难点:运用世界人口分布图、世界地形图、世界气候图以及其他社会经济资料,归纳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理解人口分布与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以及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社会环境等之间的关系。【教学方法】读图指导法、提问讲解法、活动探究法。【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活动:设置情景-“人口山地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讲解:同学们,如图所示:最高最密集的地方就是中国和印度。为什么?。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人口与人种。主要内容是:一、世界人口的分布;二、不同的人种,切入本节课的学习。新课讲授:结合教材地图和文字资料,指导学生读懂图中的信息,完成下面探究活动。【世界人口的分布】(一)人口密度1.人口密度的概念活动:图文互释,以图释文。讲解:平均每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口数。它反映一个地区的人口疏密程度。2. 人口密度的计算公式活动:图文互释,以图释文。讲解:人口密度是一项表示地区人口稠密与稀疏平均状况的指标,人口密度大说明该地人口稠密,人口密度小说明该地人口稀疏。它与人口数量没有直接的关系。在计算人口密度时,一定要注意单位统一。(二)世界人口分布特点与原因活动:图文互释,以图释文。讲解:世界人口分布不平衡,有的地方人口稠密,有的地方人口稀疏。1.人口稠密区的分活动:图文互释,以图释文。讲解:人口密度>200人/千米;人口密度100-200人/千米;人口密度10-100人/千米2.人口分布稀疏区活动:图文互释,以图释文。讲解:人口密度1-10人/千米;人口密度<1人/千米。3.亚洲东部和南部活动:图文互释,以图释文,动态图关注人口分布变化。讲解:北半球中低纬度的沿海和平原地区;自然条件优越,农业发展较早,历史上就养育了众多的人口。4.欧洲西部、北美洲东部的沿海和平原地区活动:图文互释,以图释文,动态图关注人口分布变化。讲解:北半球中低纬度的沿海和平原地区;工业发展较早,经济发达,所以人口稠密。5.人口稀疏区活动:图文互释,以图释文,动态图关注人口分布变化。讲解:沙漠地区(如撒哈拉沙漠)-气候极端干旱;雨林地区(如亚马孙平原)-气候过于湿热;高纬度地区(如两极地区)-气候终年严寒;高原、山区(如青藏高原)-地势高峻,气候终年寒冷。【不同的人种】(一)三大人种划分依据及特征活动1:观看视频-“世界的人种有哪些?”。讲解1:根据体质方面的特征,人类可以划分为白色人种、黄色人种、黑色人种三个主要人种。活动2:图文互释,以图释文。讲解2:些特征包括皮肤的颜色、头发的形状、面部的特征等。(二)世界三大人种的特征活动:图文互释,以图释文。讲解:列表说明人种 肤色 头发 面部 体毛黄色人种 淡黄色 黑直 面庞扁平 中等白色人种 较浅 波状 鼻梁高、嘴唇薄 较多黑色人种 黝黑 卷曲 嘴唇较厚 很少世界人种的总体分布特点1.世界人种的总体分布特点活动:图文互释,以图释文。讲解:同一人种在世界上既有大范围的集中分布区,又有小范围的零星分布。2.三大人种的分布活动:图文互释,以图释文。讲解:列表说明人种 主要分布地区白色人种 南美洲东南部、大洋洲东南部、北美洲中部、非洲北部、欧洲、亚洲西部黄色人种 亚洲东部和东南部、北美洲和亚洲北部、南美洲西北部黑色人种 非洲中部和南部、大洋洲西北部、印度南部和美洲部分地区(四)各种族一律平等 ,反对种族歧视活动:图文互释,以图释文。讲解:纵观历史,不同人种的人都为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一些有种族偏见的人,把某个人种说成是“高等”或“低等”的,并对“低等种族”的人加以歧视和压迫,都是应该遭到反对并且被谴责的。(五)环境对人种形成的影响活动:图文互释,以图释文。讲解:列表说明人种 分布 环境对体质特征的影响黑色人种 气温较高的热带地区 皮肤内黑色素含量高,可以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保护皮肤;鼻子低而宽,体毛少,便于散热白色人种 气温较为寒冷的地区 鼻子高而窄, 鼻孔通道较长,可以使冷空气较缓地进入肺部;体毛稠密,可以防寒黄色人种 温带 肤色和身体特征介于以上两个人种之间课堂练习:1.下图是世界人口分布与海拔、纬度的关系统计图,关于世界人口分布与海拔、纬度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世界人口集中分布在海拔500米以上地区B.世界人口分布随海拔升高而增多C.世界人口集中分布在20°N-60°N地区D.世界人口分布随纬度升高而减少【解析】答案C图1中可知世界人口集中分布在海拔500米以下的地区,世界人口分布随海拔升高而减少。从图2可知世界人口集中分布在20°N~ 60°N地区。2.2015年中国总人口数量达13.68亿人(不含港、澳、台),我国的人口密度是( )A.160人/平方千米 B.148人/立方千米C.138人/平方千米 D.142.5人/平方千米【解析】答案 D根据人口密度的含义列式如下:中国的人口密度=总人口/总面积=136800/960≈142.5人/平方千米。3.下列分布地区与其主要人种对应正确的是( )A.欧洲一白色人种 B.大洋洲一黑色人种C.非洲北部一黑色人种 D.亚洲西部一黄色人种【解析】答案 A欧洲、大洋洲、非洲北部、亚洲西部主要是白色人种分布区。课堂小结:通过对本节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就是地区分布不均,而且原因也找到了。人们喜欢生活在北半球中低纬度的沿海和平原地区。其中世界主要有三大人种,也是生活其中。我们要知道各种族一律平等 ,反对种族歧视。这对我们感知世界、形成正确的人口的观念有重要意义。作业布置:1.完成配套练习题。2.小调查:查找资料(可上网查找)看看我们所在的城市或所在的县(省)的人口分布情况,哪个区(县)或乡的人口密度大,为什么?分析是受哪些因素的影响?【板书设计】人口与人种(二)世界人口的分布人口密度(人/千米 ):平均每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口数人口稠密区:-亚洲东部、南部原因:北半球中低纬度的沿海和平原地区自然条件优越,农业发展较早;人口稠密区:-欧洲西部、北美洲东部原因:北半球中低纬度的沿海和平原地区工业发展较早,经济发达不同的人种人口稀疏区及原因划分:白色人种、黄色人种、黑色人种三大人种的分布三大人种的特征及其与地理环境的关系雨林地区过于湿热高纬度地区一终年严寒沙漠地区一 极端干旱高山高原地区一高寒缺氧分布不均分布不均目标: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