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人教版七上1.2 地球的运动 第3课时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初中地理人教版七上1.2 地球的运动 第3课时 教案

资源简介

1.1 地球的运动(第3课时)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会利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的公转,了解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以及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知道四季变化;
通过头脑构建地理运动图式,培养空间想象能力;
由地理现象反过来分析起本质,学会分析、推理的方法和技能。
过程与方法
动画演示与讲故事的方式激发学生对地球运动的兴趣,并联系生活实际总结地球运动与生活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现象背后都有其客观的规律,懂得只有人们掌握规律才能让人们更好的了解自然、与自然和平共处的道理。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人类探索大自然的不懈的努力和追求真理的精神值得大家学习。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
难点:地球公转产生的四季变化。
【教学方法】
读图指导法、提问讲解法、活动探究法。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活动1:情境设置-动态地球公转动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讲解:同学们,来看地球的运动状态,我们今天来了解地球的运动之地球的公转。
说明本课内容:一、季节变化;二、五带划分,切入本课学习。
新课讲授:
结合教材地图和文字资料,指导学生读懂图中的信息,完成下面探究活动。
【季节变化】
活动:阅读课文,完成自学提纲。
(一)地轴是倾斜的
活动:观看视频,图文互释,以图释文,提醒学生注意地轴方向。
讲解:地球在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而且它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这样,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表面受太阳照射的情况也就不完全相同,便产生了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
(二)四季划分
活动:图文互释,以图释文。
讲解:在北半球,一般把春分在内的3、4、5三个月划为春季。一般把夏至在内的6、7、8三个月划为夏季。一般把秋分在内的9、10、11三个月划为秋季。一般把冬至在内的12、1、2三个月划为冬季。南半球与北半球的季节相反。
(三)季节变化
1.春季
活动:观看视频,图文互释,以图释文,提醒学生关注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讲解:3月21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在赤道上,这一天称为春分日。
2.夏季
活动:观看视频,图文互释,以图释文,提醒学生关注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讲解:6月22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这一天称为夏至日。
3.秋季
活动:观看视频,图文互释,以图释文,提醒学生关注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讲解:9月23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在赤道上,这一天称为秋分日。
4.冬季
活动:观看视频,图文互释,以图释文,提醒学生关注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讲解:12月22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这一天称为冬至日。
产生季节
活动:图形互释,以图释文。
讲解:



【五带的划分】
(一)五带的划分
活动:观看演示,图文互释,以图释文,指导学生观看五带划分现象。
讲解:地球是个很大的球体,在同一时间里,纬度不同的地方,受到阳光照射的情况不同。一年之中,不同纬度的地带获得的太阳光热不同,冷热就有差别。
(二)划分的依据
活动:观看演示,图文互释,以图释文,指导学生观看五带划分现象。
讲解:人们根据各地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把地球表面划分为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五个温度带。
(三)五带的比较
1.热带
活动:观看演示,图文互释,以图释文,指导学习观看五带差异。
讲解:列表说明
温度带 范围 气候特点 阳光直射现象 极昼极夜现象
热带 南、北回归线之间 终年炎热 有 无
2.温带
活动:观看演示,图文互释,以图释文,指导学习观看五带差异。
讲解:列表说明
温度带 范围 气候特点 阳光直射现象 极昼极夜现象
北温带 北回归线与北极圈之间 四季变化明显 无 无
南温带 南回归线与南极圈之间
3.寒带
活动:观看演示,图文互释,以图释文,指导学习观看五带差异。
讲解:列表说明
温度带 范围 气候特点 阳光直射现象 极昼极夜现象
北寒带 北极圈以北 终年寒冷 无 有
南寒带 南极圈以南
课堂练习:
1.有关昼夜长短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昼夜长短变化幅度最大的地区在温带
B. 太阳直射在哪条纬线上,该纬线上的地区就昼长夜短
C. 太阳直射赤道时,全球各地昼夜平分
D. 太阳直射在南北哪个半球,该半球就昼短夜长
【解析】答案:C
当太阳直射在哪个半球,该半球会出现昼长夜短现象,其中昼夜长短变化最大的地区是寒带,白昼最长是24小时,最短则为0小时;太阳直射在赤道时,全球昼夜平分。
2、12月21日,北半球处于冬季,南半球的澳大利亚处于什么季节( )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解析】答案B
地球绕太阳公转时,太阳光直射点有规律的在南北回归线间做往返运动.即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获得的热量多,就为夏季.当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北回归线)时,北半球就为夏季,此时,南半球离太阳直射点远,获得的热量少,就为冬季;反之亦然.北半球12月份进入冬季时,南半球就是夏季。
3.产生四季的根本原因是地球公转时( )
A. 沿着近似圆形的轨道运动 B. 保持自东向西的方向
C. 地轴始终倾斜于轨道平面 D. 地轴始终垂直于轨道平面
【解析】答案C
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成66.5°的固定倾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中午的太阳高度也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在中纬度地区,表现出明显的四季变化.所以产生四季的根本原因是地球公转时地轴始终倾斜于公转轨道平面。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地球公转产生了季节变化和五带划分的现象。请同学们认真感受,动手演示地球公转。
作业布置:
1.完成配套课后练习。
2.参考下页知识链接内容,绘图背诵。
3.利用简易小地球仪、手电筒模拟地球公转,说明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板书设计】
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
正午太阳高度不同
太阳照射情况不同
昼夜长短状况不同
夏至日前后,正午太阳高度大,白昼时间长,接受太阳光热多
春分日和秋分日前后,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比夏季少,比冬季多
冬至日前后,正午太阳高度小,白昼时间短,接受太阳光热少
→夏季
→春、秋季
→冬季
昼夜长短状况不同
地球

公转
季节 北半球地面获得太阳光热:夏季>春季、秋季>冬季
变化 南北半球季节相反
五带
划分
划分依据:地球表面获得太阳光热的差异
五带名称: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和南寒带
气候差异:热带终年炎热,温带四季分明,寒带终年寒冷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