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人教版七上1.4 地形图的判读 第2课时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初中地理人教版七上1.4 地形图的判读 第2课时 教案

资源简介

1.4 地形图的判读(第1课时)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在地形图上识别山地、高原、平原、盆地、丘陵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过程与方法
在绘图过程中,通过教师指点、小组互动合作等形式,学会搜集、查阅资料并进行整理、加工的方法,建立起地理事物空间方位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地形图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辨别地面的高低起伏和地形类型
难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教学方法】
读图指导法、提问讲解法、活动探究法。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活动:情境设置-设疑:用电脑出示分层设色地形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讲解:提问:怎么读呢?这是一幅分层设色地形图,我们今天来学习如何判读分层设色地形图。说明本课内容:一、分层设色地形图;二、地形剖面图,切入本课学习。
新课讲授:
结合教材地图和文字资料,指导学生读懂图中的信息,完成下面探究活动。
【分层设色地形图】
(一)含义
活动:阅读课文,图文互释,以图释文,提醒学生思考差异。
讲解:在绘有等高线和等深线的地形图上,把不同高度和深度的范围,着上不同的颜色(海洋则着上深浅不同的蓝色),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地表的高低形态和海底的起伏状况,这种地图叫分层设色地形图。
(二)设色原则
1.原则
活动:图文互释,以图释文。
讲解:绿色表示低平原;黄、褐色表示山地和高原(颜色越深则越高);白色表示雪山冰川;蓝色表示海洋。
(1)绿色表示 :平原
(2)蓝色表示 :海洋
(3)黄色表示 :高原、山地、丘陵
(4)褐色表示 :高山
(5)白色表示 :雪山冰川
2.地图上判断高度
活动:图文互释,以图释文。
讲解:一般规律是:分层设色地形图中,常用绿色→黄色→褐色的颜色渐变表示陆地上地势由低到高的变化。
海拔 200米以下 200-500米 500-1000米 1000-2000米 2000-3000米
颜色 深绿色 浅绿色 浅黄色 深黄色 浅褐色
(三)作用
活动:阅读课文,图文互释,以图释文,指导学生关注高度表。
讲解: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可以比较容易地判读出各种地形,以及地势的起伏。图上各种颜色表示的高度(深度)范围,需要查看图上所附高度表。
(四)陆地表面五种地形
活动:阅读课文,图文互释,以图释文,指导学生关注图中标注地形名称。
讲解:山地、高原、丘陵、盆地、平原
1.高原
活动:图文互释,以图释文。
讲解:列表说明
地形 海拔 地面起伏程度 实例
高原
较高,海拔在500米以上 面积较大,外围较陡、内部起伏较为和缓 东非高原
2.山地
活动:图文互释,以图释文。
讲解:列表说明
地形 海拔 地面起伏程度 实例
山地 较高,海拔在500米以上 具有耸立的山峰、陡峭的山坡 落基山脉
3.丘陵
活动:图文互释,以图释文。
讲解:列表说明
地形 海拔 地面起伏程度 实例
丘陵 海拔在500米以下 地势起伏较大 东南丘陵
4.盆地
活动:图文互释,以图释文。
讲解:列表说明
地形 海拔 地面起伏程度 实例
盆地 无一定标准 四周高,中间低 四川盆地
5.平原
活动:图文互释,以图释文。
讲解:列表说明
地形 海拔 地面起伏程度 实例
平原 一般在200米以下 起伏很小,宽广平坦 东北平原
【地形剖面图】
(一)含义
活动:图文互释,以图释文,指导学生观看图。
讲解:地形剖面图是以等高线地形图为基础转绘而成的。它是沿等高线地形图某条 直线下切而显露出来的地形垂直剖面。
(二)作用
活动:图文互释,以图释文,指导学生看图中地势高低起伏。
讲解:可以更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势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缓。
(三)绘制
活动:图文互释,以图释文,指导学生观看动态图中线的信息。
讲解:绘制地形剖面图的关键问题是根据需要选好剖面线(即方向线)。
1.步骤1
活动:图文互释,以图释文,指导学生看动态图中地形剖面图的绘制方法。
讲解:建立坐标,在横坐标上确定剖面线的长度。一般与原图相同。
2.步骤2
活动:图文互释,以图释文,指导学生看动态图中地形剖面图的绘制方法。
讲解:在纵坐标上确定剖面图的高度范围。一般下延和上延一个等高距。
3.步骤3
活动:图文互释,以图释文,指导学生看动态图中地形剖面图的绘制方法。
讲解:在剖面图中绘出横坐标上与原图剖面线各交点对应长度、纵坐标上与原图剖面线各交点对应高度的各点。
4.步骤4
活动:图文互释,以图释文,指导学生看动态图中地形剖面图的绘制方法。
讲解:依据地形起伏趋势,用平滑曲线连接各点。
(四)判定方法
活动:图文互释,以图释文。
讲解:①观大势:粗略地观察剖面线所经过的大的地形部位穿过的最高和最低等高线。②找关键:注意找剖面线与等高线交点中的一些关键点,这些点在等高线图上的高度与剖面图上的高度是否一致。③细分析:注意观察剖面线与最高或最低等高线相交的两点之间的区域高度。
课堂练习:
1.图中①②③④四处的地形类型依次是( )
A. 山地、高原、平原、丘陵
B. 高原、山地、丘陵、盆地
C. 高原、山地、丘陵、平原
D. 丘陵、山地、高原、丘陵
【解析】C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①处海拔在500米以上,地面起伏较小,为高原地形;②处海拔在500米以上,地势崎岖,为山地地形;③处海拔在200米至500米之间,地势起伏较大,为丘陵地形;④处海拔在200米以下,地势平坦,为平原地形。
2.下列四幅景观图表示山地的是( )
【解析】答案 A
读图可得,A图海拔较高,坡度陡峻,沟谷较深,所示的是山;B图海拔较低,地面平坦辽阔,所示的是平原;C图海拔较高,地面坦荡,边缘比较陡峻,所示的是高原;D图海拔较低,地面有起伏,坡度和缓,所示的是丘陵。
下列能反映图中沿25°N线地形剖面的是( )
【解析】答案A
读图可以看出25°N线经过的地区东西高中间低平,能反映图中沿25°N线地形剖面的应该是A图。
课堂小结:
地图是日常生活、生产以及我们学习地理所必须的重要工具。我们这节课主要又了解了两种基本的地形图,每种地形图都有着不同的判读方法,比如:分层设色地形图则可以根据颜色的不同一目了然的辨认是哪种地形。而要直观的看出某地在某一方向上的地表起伏状况,则用地形剖面图最好。再加上等高线地形图,可以说这三种地图一个比一个更加形象直观。
作业布置:
1.完成配套课后练习。
2.同学合作交流:利用彩色橡皮泥,结合本节所学知识,制作五种地表地形的分层设色地形图。
【板书设计】
A. B. C. D.
分层设色地形图
定义:在绘有等高线和等深线的地形图上,把不同
高度和深度的范围,着上不同颜色而成
地形剖面图
地形图的判读
(二)
地形类型
定义:沿等高线地形图某条直线下切而显露出来的地形垂直剖面
作用:可以更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势的起伏和坡的陡缓
平原: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地表宽广平坦
高原:海拔在500米以上,外围较陡、内部起伏较为和缓
丘陵:海拔在500米以下,地势起伏相对较大
山地:海拔在500米以上,山峰耸立、山坡陡峭
盆地:四周高,中间低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