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3.2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第2课时)【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说出气温分布的规律。过程与方法理解气温的纬度分布、海陆分布和垂直分布差异的成因,提高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提升科学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用实例说明气温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初步形成尊重科学、探究自然、服务人类的情感态度。【教学重难点】重点: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说出气温分布的规律。难点:主要通过冷暖色调差异来判读气温的地区分布差异。【教学方法】读图指导法、提问讲解法、活动探究法。【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活动:设置情景-观看等温线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讲解:同学们,这幅图叫做等温线图。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通过解读等温线图了解气温的分布。主要内容是:一、等温线;二、等温线图的判读;三、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规律,切入本节课的学习。新课讲授:结合教材地图和文字资料,指导学生读懂图中的信息,完成下面探究活动。【等温线】活动:图文互释,以图释文,向学生说明图中等温线的信息。讲解:在等温线图中,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的气温相等。同线等温。知识链接:等高线线图的判读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海拔相等。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等高距相等等高线闭合,数值从四周向中间逐渐降低,表示的地形叫做盆地等高线密集,表示坡度陡等高线稀疏,表示坡度缓【等温线图的判读】1.根据等温线的延伸方向,判读气温递变的方向。活动:图文互释,以图释文,向学生说明图中等温线的信息,提醒学生看图中信息。讲解:等温线大致沿东西方向延伸,说明南北方向存在气温差异。2.根据等温线的疏密程度,分析气温差异的大小。活动:图文互释,以图释文,向学生说明图中等温线的信息,提醒学生看图中信息。讲解:等温线密集的地区,气温差异大;同一条等温线上的各点气温相等;等温线稀疏的地区,气温差异小。3.根据等温线的闭合情况,判断高低温中心的分布。活动:图文互释,以图释文,向学生说明图中等温线的信息,提醒学生看图中信息。讲解:等温线呈封闭形状,且气温四周高、中间低,表示这里是低温中心;反过来,就是高温中心。知识链接:等高线和等温线判读技巧活动:图文互释,以图释文,向学生说明图中等温线的信息,提醒学生看图中信息。讲解:列表说明项目 稀疏区 密集区 呈封闭形数值向里增大 数值向外增大等高线 缓坡 陡坡 山峰 盆地等温线 温差小 温差大 高温中心 低温中心【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一)全球分布规律1.水平方向活动:阅读课文,图文互释,以图释文,引导学生读图思考,关注图中特殊的纬线分布及温度数值的变化。讲解:气温大致由低纬向高纬递减,受纬度位置的影响。2.水平方向-判断影响因素活动:图文互释,以图释文,引导学生读图思考,关注图中特殊的纬线分布及温度数值的变化。讲解:等温线密集,表示气温差异大;反之,气温差异小。等温线平直,表示主要受纬度因素影响。举例说明:南半球的0 C等温线,它是最平直的一条等温线,因为基本从海洋通过。3.水平方向-判断半球活动:图文互释,以图释文,引导学生读图思考,关注图中特殊的纬线分布及温度数值的变化。讲解:根据等温线判断某地所处的半球(1) 判断依据:等温线数值的递变。(2)气温水平分布规律: 在南北半球,无论是7月还是1月,气温都是由低纬向高纬递减。(3)数值自南向北递减,为北半球(图A );数值自北向南递减,为南半球(图B )。(二)同纬度大陆和海洋1.海陆分布活动:图文互释,以图释文,引导学生读图思考,关注图中特殊的纬线分布及温度数值的变化。讲解:同纬度的大陆和海洋相比,夏季(7月)陆地气温高,冬季(1月)海洋气温高。受海陆位置的影响。2.判断影响因素活动:图文互释,以图释文,引导学生读图思考,关注图中特殊的纬线分布及温度数值的变化。讲解:等温线弯曲,表示影响因素多,在海陆交接处发生弯曲,表示受到海陆因素影响。海陆状况 陆地 海洋 陆地 海洋时间 1月 7月等温线弯曲状况 向南凸出 向北凸出 向北凸出 向南凸出原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陆地吸(放)热快,气温升高(降低)快;海洋吸(放)热慢,气温升高(降低)慢。3.判断季节活动:图文互释,以图释文,引导学生读图思考,关注图中特殊的纬线分布及温度数值的变化。讲解:读等温线分布图时,要注意等温线上的数值排列规律及等温线“凸”向规律。无论冬季还是夏季,无论海洋还是陆地,气温低的区域等温线总是“凸”向低纬(赤道)即“低→低”;气温高的区域等温线总是“凸”向高纬(两极)即“高→高”。所以,只要记住“低一低”,“高→高”就容易判读等温线分布图了。举例说明:图中A地气温在0 C和10 °C之间,B地气温在10 C和20 C之间,因此A地的气温低于B地,说明同纬度的陆地气温低于海洋,所以能够判断此时是北半球冬季。(三)特殊地形分布规律1.垂直方向活动:图文互释,以图释文,引导学生读图思考。讲解:在山地和丘陵,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主要是受到地形因素的影响。2.判断影响因素活动:图文互释,以图释文,提醒学生关注图中的信息。讲解:等温线弯曲,表示影响因素多,在陆地上发生弯曲,表示受到地形因素的影响。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举例说明:如我国青藏高原地区的气温明显低于周围,因为它的海拔很高,被称为“世界屋脊”。课堂练习:读世界1月平均气温的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影响世界气温分布的最主要因素是( )A.纬度因素 B.海陆因素 C.地形 D.洋流【解析】答案A随着纬度的增高,地球表面获得的太阳光热逐渐减少,因此,纬度因素是影响世界气温分布的最主要因素。2.从全球范围看,1月平均气温分布规律是( )A.从北向南递减 B.从内陆向沿海递减C.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 D.从高海拔向低海拔递减【解析】答案 C从全球范围看,1月平均气温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3一般而言,北温带同纬度的1月平均气温( )A.陆地高于海洋 B.海洋高于陆地C.高原高于平原 D.荒漠高于森林【解析】答案B由于陆地吸热快,放热也快,而海洋相反,因此1月平均气温海洋高于陆地。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气温的分布规律和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和判读方法,同学们不但要记住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同时结合实例还要会分析如何判读,课下要认真复习本节知识。作业布置:1.完成配套练习题。2.交流分享:结合本课所学,查找资料,记录本地任意一座山的山顶与山脚温度及温差,感受地形因素对气温分布的影响。【板书设计】等温线的分布等温线闭合,中心气温低,表示低温中心;反之,为高温中心等温线密集的地方, 温差大;稀疏的地方, 温差小等温线的含义—在等温线图中,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的气温相等等温线图的判读分布规律纬度影响: 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主要因素海陆影响: 夏季,同纬度地区,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地形影响: 在山地和丘陵,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大致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C区别和联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