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观题必背知识点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观题必背知识点

资源简介

政治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观题必背知识
一、5个生产关系的特点
1.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
(1)人们共同占有生产资料。(2)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3)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2.奴隶制生产关系的特点
(1)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2)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3)奴隶劳动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
3.封建制生产关系的特点
(1)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通过收取地租等方式,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2)相对于奴隶,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有自己的劳动工具甚至少量土地,劳动成果除缴纳地租外,还能留下一部分归自己支配。
4.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
(1)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2)失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不得不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受雇于资本家,成为雇佣工人,(3)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5.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
(1)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2)消灭了人剥削人的制度,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建立起互助合作的关系;(3)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
二、奴隶社会历史进步性
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后,金属工具的广泛使用、城市的出现、文字的发明和应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等,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这是历史的进步。
三、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直接原因、根本原因
1.基本特征(实质):生产相对过剩。
2.直接原因:(1)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2)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3.根本原因: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四、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1)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体现,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
(2)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贯穿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始终,决定着资本主义的命运。
(3)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越高,资本、生产资料、劳动产品就越集中在少数资本家手里,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就越不可避免。
六、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
(1)思想来源:空想社会主义
(2)历史前提: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
(3)理论基石: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七、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意义
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
六、《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
(1)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
(2)总结了工人运动的经验和教训,第一次系统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任务和策略原则,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
(3)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正是这一理想目标所蕴含的强大动力,激励着人们不断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七、俄国十月革命的意义?
(1)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变为现实,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性飞跃,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大发展,实现了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
八、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
(1)原因: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步骤。
(2)关系: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只有完成前一个革命才能完成后一个革命,这两个革命阶段必须互相衔接。
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结束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实现了中国从几年前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
十、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
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一内容概括说来,就是“一化三改”。
十一、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
(1)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迅速发展,逐步成为社会经济中的主导性因素;
(2)国家积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私营工商业的经验,不同程度地开始了对它们初步的社会主义改造;
(3)个体农业经济难以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的新形势,迫切需要组织起来;
(4)国际形势有利于中国加快向社会主义阵营的转变。
十二、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的意义
(1)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2)极大地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社会生产力有了比较迅速的发展,社会秩序更加稳定,人民民主专政更加巩固,为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奠定了坚实基础。
(3)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顺利实现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十三、中共八大的贡献、主要矛盾、主要任务
1.贡献:对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作出了规定,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2.主要矛盾:(1)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2)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3.主要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十四、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取得的成就和意义
(1)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之后,我国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农业方面初步满足了占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基本生活需求,建筑、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建设获得较快发展,教育医疗事业得到长足进步,人们的精神面貌得到了极大改变,科技发展取得重要突破,成为在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大国。
(2)意义:①我国社会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雄辩地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②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过程中,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
十五、改革开放的意义
(1)极大地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
(2)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3)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十六、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
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十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之间的关系、要求
(1)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2)要求①在当代中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②我们要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十八.进入新时代的伟大意义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2)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3)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十九、中国梦的本质和意义
(1)本质: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2)意义:中国梦把国家的追求、民族的向往、人民的期盼融为一体,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表达了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景,已成为激荡在近14亿人心中的高昂旋律,成为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大同心圆。
二十、如何实现中国梦
(1)中国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人民是中国梦的主体,是中国梦的创造者和享有者;
(2)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梦。只要每个人都要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伟大梦想中,把小我融入大我,汇聚成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力量;
(3)中国梦是中国人民追求幸福的梦,也同世界人民的梦想息息相通。中国将同国际社会一道,推动实现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梦,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二十一、如何实现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1)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
①要团结带领人民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②要充分认识这场伟大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不断夺取伟大斗争新胜利。
(2)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中国共产党要不断增强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以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
(3)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我们要更加自觉地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保持政治定力,坚持实干兴邦,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4)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二十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两步走)
(1)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2)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二十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青年人如何有所作为
1.总体要求:(1)紧紧抓住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锐意进取、埋头苦干、善于创新、永不懈怠;(2)广大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
2.具体要求:①树立远大理想;②热爱伟大祖国;③担当时代责任;④勇于砥砺奋斗;⑤练就过硬本领;
⑥锤炼品德修为。
二十四、十个明确的重要性
“十个明确”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为核心关键的组成部分,是支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四梁八柱”。“八个明确”中的每一个“明确”都是具有原创性的新思想新观点,集中反映着我们党对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今时代的理论思考和理论贡献。
二十五、十四个坚持(即基本方略)的内容、重要性。
(1)内容(挑选了8个)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全面从严治党。
(2)意义:“十四个坚持”的基本方略,涵盖坚持党的领导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涵盖国防和军队建设、维护国家安全、对外战略,是对党的治国理政重大方针、原则的最新概括,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路线图”和“方法论”。
二十六、社会发展基本矛盾运动的原理(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的状况,这一规律决定着社会形态的依次形成和更替,推动着人类社会向前发展。
二十七、一种社会形态代替另一种社会形态,判断进步还是退步的标准
是看生产关系是否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否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