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书法六年级 中国书法主要书体课件(共42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通用版书法六年级 中国书法主要书体课件(共42张PPT)

资源简介

(共42张PPT)
中国书法历史悠久,书体沿革流变,书法艺术异采迷人。从象形文字到甲骨文,商周、春秋还有汉代的简帛朱墨手迹,唐楷的法度,宋人尚意,元明尚态,清代的碑帖之争等书法演进。
中国书法的五种主要书体,即篆书体(包含大篆、小篆),隶书体(包含古隶、今隶),楷书体(包含魏碑、正楷),行书体(包含行楷、行草),草书体(包含章草、小草、大草、标准草书)。
篆书,分大篆和小篆。大篆是在甲骨文、金文(钟鼎文)基础上演变而来的。秦统一后,把大篆酌加简化成小篆通行全国。小篆是汉字第一次规范化的字体。标准篆书体基本特征:字形修长而且紧画,向下引伸,构成上密下疏的视觉错感。代表人物有被称为小篆鼻祖的秦朝宰相李斯等。
泰山石刻(李斯)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对汉字也进行了统一。从此奠定了中华民族文化统一的基础,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图为秦始皇。
隶书源于东汉。隶书的出现是中国文字的又一次大改革,使中国的书法艺术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是汉字演变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奠定了楷书的基础。隶书结体扁平、工整、精巧,具有书法艺术美。汉隶主要有两大存在形式:石刻与简牍。
《石门颂》拓片
隶书
张迁碑
《曹全碑》
隶书
楷书
从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字形由扁改方,笔划中简省了汉隶的波势,横平竖直。三国曹魏著名书法家、政治家钟繇是楷书(小楷)的创始人,被后世尊为“楷书鼻祖”。楷书盛行于六朝,鼎盛于唐代。代表人物有书圣王羲之、王献之,以及“欧柳颜赵”等。
图为钟繇作品《宣示表》
颜真卿《多宝塔碑》
赵孟頫《寿春堂记》
楷书
欧阳询 《化度寺塔铭》
柳公权《 玄秘塔碑》
楷书
草书
草书是为书写便捷而产生的一种书体,共有三种:章草、今草、狂草。其特点是:存字之梗概,损隶之规矩,纵任奔逸,赴速急就。代表人物有后汉的草圣张芝、唐朝的张旭和怀素。
怀素 《自叙帖》
张芝 《终年帖》释文:终年缠此,当治何理耶?且方有诸分张,不知比去复得一会。不讲意不意,可恨汝还,当思更就理。所游悉,谁同过还复,共集散耳。不见奴,粗悉书,云见左军,弥若论听故也。
草书
行书
行书是介于草书与楷书之间一种字体。行书萌发于两汉,成行于魏晋,至东晋产生了以二王为代表的行书风格,唐朝中期至宋颜真卿行书开一代新风,明代晚期至清朝是行书发展的飞跃阶段。
行书 分“行楷”和“行草”。
代表人物有苏东坡、黄庭坚、米芾、蔡襄宋四家,元代赵孟頫和明代祝允明、文徵明、董其昌等。
王羲之《丧乱帖》
释文:
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卧闻海棠花,泥污燕支雪。 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何殊病少年(子点去),病起须已白。
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雨点去)小屋如渔舟,蒙蒙水云 。空庖煮寒菜,破 烧湿苇。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也拟哭涂穷,死灰吹不起。
行书
苏轼《寒食帖》
“文房四宝”指纸、墨、笔、砚四类书画用具,是中国独具特色的文书工具。
(一)书法的点画线条
1、力量感
2、节奏感
3、立体感
(二)书法的空间结构
1、单字的结体
2、整行的行气
3、整体的布局
(三)书法的神采意味
书法艺术神采的实质是点画线条及其空间组合的总体和谐。追求神采,抒写性灵始终是书法家孜孜以求的最高境界。
王羲之《快雪时晴帖》
书法欣赏同其他艺术欣赏一致,需要遵循人类认识活动的一般规律。
一般地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从整体到局部,再由局部到整体。
2、把静止的形象还原为运动的过程,展开联想。
3、从书法形象到具体形象,展开联想,正确领会作品意境。
4、了解作品创作背景,正确把握作品的情调和思想内涵。
一、东晋著名书法家,书圣——王羲之
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代表作《兰亭序》如“清风出袖,明月入怀”,他将草书的流便速急与楷书的蕴藉平和糅合一起,形成了新的审美样式,成为后世行书的典范,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太宗独爱之;《快雪时晴帖》亦是一代帝王乾隆的最爱。被后世尊为“书圣”。
二、唐代中期杰出书法家——颜真卿
颜真卿在书学史上以“颜体”缔造了一个独特的书学境界。颜鲁公书法既以卓越的灵性系之,境界自然瑰丽;既以其坚强的魂魄铸之,境界自然雄健;又以其丰富的人生育之,境界自然阔大。晚年犹求炉火纯青,出神入化的境界。
《祭侄文稿》是唐代颜真卿追祭从侄颜季明的草稿,不计工拙,一气呵成,常常写至枯笔,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
三、唐代著名书法家——欧阳询
史上著名楷书四大家之一,对书法有其独到的见解,有书法“八诀”。欧阳询楷书法度之严谨,笔力之险峻,世无所匹,被称之为唐人楷书第一。《九成宫醴泉铭碑》被后世喻为“天下第一楷书”或“天下第一正书”,享有“楷书之极则”的美誉,被历代书家奉为楷书的楷模,亦是历代书法初学者临摹最多的作品。
四、“草圣”——张旭
善草书,性好酒,世称张颠,其草书当时与李白诗歌、裴旻剑舞并称“三绝”。
《肚痛贴》全帖仅30字,写来洋洋洒洒一气贯之,气韵生成。明王世贞跋云:“张长史《肚痛帖》及《千字文》数行,出鬼入神,倘恍不可测。”
张旭《肚疼帖》释文:忽肚痛不可堪,不知是冷热所?致欲服大黄汤,冷热俱有益,如何为计,非冷哉
五、北宋书法家、画家——米芾
他是“宋四书法家”(苏、米、黄、蔡)之一,又首屈一指,擅篆、隶、楷、行、草等书体。其书体潇散奔放,又严于法度。
《蜀素帖》书于乌丝栏内,但气势丝毫不受局限,率意放纵,用笔俊迈,笔势飞动,提按转折挑,曲尽变化。董其昌跋曰:“此卷如狮子搏象,以全力赴之,当为生平合作”。
六、唐代著名书法家——柳公权
吸取了颜、欧之长,在晋人劲媚和颜书雍容雄浑之间,形成了自己的柳体,以骨力劲健见长,后世有 “颜筋柳骨”的美誉。
《玄秘塔碑》——明王世贞云:“此碑柳书中最露筋骨者。”其骨力矫健,筋骨特露,刚健遒媚;结字瘦长,且大小颇有错落,巧富变化,顾盼神飞,行间气脉流贯。全碑无一懈笔,可谓精绝。
七、北宋书画家、文学家——苏轼
号东坡居士,北宋文豪,“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
《黄州寒食帖》是苏轼行书的上乘之作。这是一首遣兴的诗作,是苏轼被贬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所发的人生之叹。通篇书法起伏跌宕,光彩照人,气势奔放,而无荒率之笔,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
八、元代著名书画家——赵孟頫
赵孟頫不仅绘画创一代新风,书法更是元代第一人。
赵氏所创书风,遒媚、秀逸,结体严整、笔法圆熟,后人称之为“赵体”。
《洛神赋》即为赵氏行书代表作。行中兼楷的结体、点画,深得二王遗意。
九、明朝江南四大才子——文征明
尤擅长行书和小楷,温润秀劲,法度谨严而意态生动。小楷笔划婉转,节奏缓和,与他的绘画风格谐和,有“明朝第一”之称,对后世影响极大。
《西苑诗》文徵明行草书的代表作之一,是年文徵明已85岁。书法苍劲流畅,风姿端整秀雅。
十、孙过庭——唐代著名书法家、书学理论家
好古博雅,工文辞,得名翰墨间,工正、行、草书,尤以草书擅名。草书学王而别于王。
《书谱》为论述历代书法和论书法变迁之专著,本身亦具书法艺术价值,其文章更具理论价值,是我国关于书法理论之重要著作,它对书法欣赏、技巧等方面至今仍有重要现实意义。
十一、于右任
(1879年4月11日-1964年11月10日),陕西三原人,祖籍泾阳。别署“骚心”、“髯翁”,晚年自号“太平老人”,中华民国开国元勋之一,中国近代知名的书法家。
十二、爱新觉罗·启功
(1912-2005年)中国当代著名教育家、国学大师、古典文献学家、书画家、文物鉴定家、诗人。
十三、毛泽东,中国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战略家,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学术上又是诗人,书法家
毛泽东手书古诗词,在书法境界上已臻出神入化。从百幅真迹来看,毛泽东的书法和诗意极为融洽,浑然一体,豪迈、苍凉、委婉、激越,风雨雷电、水流花开、天地肝胆、大泽龙蛇,博大的心胸、纯美的诗情,毛泽东凭手中的长锋狼毫笔,在尺幅间、时空中,留下了人间正道、男儿意气、云水襟怀和审美理想。
十四、沈鹏
1931年9月生,江苏江阴人。现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联荣誉委员、中国美术出版总社编审、艺委会顾问等。书法精行草,兼长隶、楷等多种书体。
十五、欧阳中石
1928年生,山东泰安人。毕业于北京大学。现为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中国画研究院院务委员。
由于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风格不同,由于书写目的、应用场合不同,由于特定作者的艺术意趣、具体构思不同……书法作品历来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类型。从作品的幅式(品式)方面来看,常见的类型有条幅、中堂、横披、手卷、斗方、册页、对联、屏联、扇面、镜心等等。
海为云是(对联)
万物静观(斗方)
澄怀观道(斗方)
瑞气祥云(横幅)
远望凌空句(横幅)
扇 面
第一,中国书法已经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代表符号。
中国书法有着悠久的历史,历经三千多年而不变,这是世界上任何以文字为基础的书写艺术中仅有的。
中国书法是汉字的书写艺术,中国的汉字具有天然的美感,无论字体如何变化,都体现了中国民族对客观世界的抽象概括,对生命的深层次思考。
第二,中国书法浓缩了中国历史文化的发展进程。
书法作为一种艺术,属于上层建筑,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书法风格,反映了一个时代人们主流的审美价值,体现了一个时代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基础特征。一部书法史,就是一部中国历史文化发展史。
第三,中国书法承载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儒家文化,长期以来儒、释、道相佐相融,共同撑起了中国民族的传统思想文化基础。尺幅天地,构建的是中国人的精神家园。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