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思政高中必修一_2.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教案(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思政高中必修一_2.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教案(表格式)

资源简介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教学设计
核心素养 目标 1.政治认同: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那年那兔那些事儿》素材,理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重大历史意义,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科学精神:通过对近代中国道路选择的逻辑梳理,坚持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科学理解近代中国发展的历程;坚守正确价值取向、提高辩证思维能力。 3.公共参与:通过思辨化的情境思考,提高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树立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信念,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理想,勇于担当社会责任。
学情分析 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学生进入高中后学习的第一本教材。那么初中时的相关学习,以及互联网知识的便捷高效传播,使得高一学生对于近代中国历史发展进程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对于我国当代的基本国情与基本制度也有着初步的理解和掌握。但是,缺乏系统的整合,缺乏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看问题往往浅层化、碎片化,还很难做到透过现象看本质。
教法学法 情景式教学法、问题式教学法,讲授法;合作探究法,自主学习法等
重点 近代中国人民的两大历史任务;近代中国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的原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特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难点 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中国革命必须分为两个步骤的原因。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你知道近代中国历史的序幕是怎样开场的吗? 也许黄花岗72烈士之一林觉民的一段话会告诉你: 王氏宗亲,贵族官吏, 因循守旧,粉饰虚张! 而老百姓呢? 苟且偷生,愚昧无知。 堂堂华夏, 不齿于列邦,被轻于异族。 故而,我们今天走近《那年那兔那些事儿》,一起来看看怎么在风雨飘摇,内忧外患的“种花家”种满我等“种花”子民希望的自由之花。 学生观看图片,浏览诗句,整体感知。 最直观调动学生对本课兴趣。
探究新知 总议题:为什么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议题一】:中华民族之“危亡”与“光明” 议学任务一:首先让我们观看一段视频,结合历史事实,谈谈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表现和近代中国人民的处境。 议学任务二:中国在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下,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面对这一国情,“种花家”人民就有了两大历史使命,请同学们国情、主要矛盾、历史使命等之间的关系…… 议学任务三:那么,如果你是那时候的“种花家”家人们,面临内忧外患的现状,面临两大任务的紧迫,你会怎么做? 小结:这些艰辛的探索反复证实了一个结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 另,此部分教师需增加对“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的原因探讨,根据21-22专家点评提炼相关知识。(基本国情:3点),也需增加2-3道巩固练习题。 教师:那么,中国的道路发展该何去何从? 【议题二】: 中华民族之“危亡”与“光明” 议学任务四:学生分组合作,自主阅读教材,思考新民主主义革命为何取得胜利并完成下列表格 教师:通过同案例视频、史实材料引导学生逐步整理知识点 小结: (1)指导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 (2)领导力量:中国共产党(主心骨) (3)开始标志:五四运动(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4)发展历程: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5)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最后夺取全国胜利 (6)取胜法宝: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7)革命性质:无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 (8)胜利标志:新中国成立 (9)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的创立 议学任务五: 深入探究新民主主义革命“新”在哪里? 一是就领导权来说,是由无产阶级领导的; 二是就革命前途来说,建立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并最终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三是就所属世界革命范畴来说,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比较新旧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 新中国成立的意义等。 (1)辞旧: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的封建专制统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彻底结束了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使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2)迎新: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条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 (3)对外: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政治力量对比,鼓舞和推动了世界被压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观看视频,学生梳理问题答案,引出下文。 学生自主思考,派小组代表回答。 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根据P21探究与分享内容,说出辛亥革命以前近代中国尝试了哪些复兴之路、领导的阶级及结果。 从上文结论中引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内容。 看材料,思考马克思主义与五四运动的意义。 看课文,合作讨论,回答问题。 让学生对于本框内容有大概了解,方便之后的内容衔接与讲解。 让学生了解探索复兴之路的艰辛,以及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 引发思考,活跃课堂氛围。引出下文,突出重点。
课堂小结
作业设计 知识性作业一 (2021春 广东韶关 高一校考开学考试)70多年风雨兼程,70多年沧桑巨变,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绘就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 ①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②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再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 ③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④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920年,英国著名哲学家罗素应梁启超等人的邀请来华讲学。他在演讲中认为“现在中国产业情形幼稚”,应当开发实业、兴办教育,并表示“对于中国社会改良的方法,暂不主张社会主义”。对此,张东荪、梁启超等人深表赞同,撰文予以支持,认为“中国唯一的病症就是贫乏”,而救治的办法,则在于以资本主义的方法来发展实业。李大钊、李达等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纷纷对张、梁的观点据理力驳,主张“在今日而言开发实业,最好莫如采用社会主义”。这掀起了五四运动后政治思想论坛上参与者最多、时间最长的论战。 (1)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指出这场论战的实质。 (2)假如你是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请对“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的观点加以论证 2、实践性作业二 请课下观看《那年那兔那些事儿》建国后的故事,并写下你的感受,下节课进行交流分享。
板书设计 国情→两大矛盾→两大历史任务→各种救国方案→社会主义道路胜出(新民主主义革命)→新中国成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