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书法:书体的历史演变课件(共35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五年级上册书法:书体的历史演变课件(共35张PPT)

资源简介

(共35张PPT)
书体的
历史演变
书体演变
书体的分辨
数千年来 汉字经历了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不同的历史阶段,点画的形态与字形结构发生了多次微妙的嬗变。
甲骨文
金文
小篆
隶书
草书
楷书
行书
前辞,命辞,占辞,验辞
祭祀狩猎涂朱牛骨
刻辞(甲骨文)商
大篆
西周 大盂鼎
石鼓文 约刻于春秋晚期至战国早期
大篆 小篆
侯马盟书 春秋晚期
在玉器上记录的为某些重要的事件举行集会制定公约的,对天盟誓的誓词。
一般分为两份,一份藏于“盟府”,一份埋于地下或沉于河底
隶变 篆书 隶书
云梦睡虎地秦简 战国晚期
马王堆帛书 西汉
张迁碑 曹全碑
东汉
章草 三国
隶书 章草
王羲之 豹奴帖 章草
王羲之 今草
章草 今草
王献之 今草
隋朝智永《真草千字文》
孙过庭 书谱
隶书 楷书
三国 钟繇
东晋 王羲之
东晋 爨宝子碑
北魏 始平公造像记
北魏 张玄墓志
隋朝 龙藏寺碑
褚遂良 雁塔圣教序
欧阳询 九成宫醴泉铭
颜真卿 麻姑仙坛记
兰亭集序是中国晋代(公元353年),书圣王羲之在浙江绍兴兰渚山下以文会友,写出“天下第一行书”,也称《兰亭序》。
王羲之与友人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会稽山阴的兰亭雅集,饮酒赋诗。王羲之将这些诗赋辑成一集,并作序一篇,记述流觞曲水一事,并抒写由此而引发的内心感慨。
唐太宗对他推崇备至,曾亲撰《晋书》中的《王羲之传论》,推颂为“尽善尽美”。还将临摹本分赐贵戚近臣,并以真迹殉葬。
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兰亭集序》
《祭侄文稿》是追祭从侄颜季明的草稿。这篇文稿写了常山太守颜杲卿父子一门在安禄山叛乱时,挺身而出,坚决抵抗,以致“父陷子死,巢倾卵覆”、取义成仁之事。
此稿是在极度悲愤的情绪下书写,不顾笔墨之工拙,故字随书家情绪起伏,纯是精神和平时工力的自然流露。这在整个书法史上都是不多见的,故《祭侄文稿》是极具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墨迹原作之一
天下第二行书:颜真卿《祭侄文稿》
此帖是苏轼被贬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所发的人生之叹。诗写得苍凉多情,表达了苏轼此时惆怅孤独的心情。此诗的书法也正是在这种心情和境况下,有感而出的。通篇书法起伏跌宕,光彩照人,气势奔放,而无荒率之笔。
《寒食诗帖》在书法史上影响很大,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也是苏轼书法作品中的上乘。
天下第三行书:苏轼黄州《寒食诗帖》
五种书体及其特点 篆书 隶书 楷书 行书 草书
线条瘦劲挺拔;
形体均匀齐整,笔画均匀。
保存着古代象形文字的特点;
字形多呈宽扁,
横画长而竖画短,
讲究蚕头燕尾,一波三折。
横平竖直、点画齐备、结字方整、章法和谐,形体方正,笔画平直,
用笔细腻、结构多变,刚健而娟秀,朴素而精巧,飘逸而端庄。
结构简省、笔画连绵
1.中国的书法博大精深,下面是一位同学收集的五幅书法图片。对这五幅书法作品的欣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峄山碑》的字体属于篆书,笔画均匀,粗细一致。
B. 《肥致碑》的字体属于隶书,体态宽扁,古朴典雅。
C. 《雁塔圣教序》的字体属于楷书,形体方正,刚健坚劲。
D. 《祭侄文稿》的字体属于行书,结构匀整,端庄通畅。
E. 《自叙帖》的字体属于草书,连绵回绕,自由飘逸。
A 《峄山碑》 B《肥致碑》 C《雁塔圣教序》 D《祭侄文稿》 E《自叙帖》
2.清华大学的校训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自强不息”要求学生具有奋发图强,勇往直前,争创一流的品格。“厚德载物”要求学生权具有团结协作,严以律己,无私奉献的精神。欣赏下图按要求答题。
图中书体属于( )
A.篆书
B.楷书
C.隶书
D.行书

3.隶书,有秦隶、汉隶,一般认为由篆书发展而来,字形多呈宽扁,横画长而竖画短,讲究“蚕头燕尾”、“一波三折”。下列有关“春华秋实”的书法作品属于隶书的是( )
谢谢观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