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哲学的基本问题 (教学设计)一、课程标准及解读课程标准:比较哲学思维与日常思维的异同;理解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阐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解读: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作为世界观的理论形态,哲学涉及的问题包含许多领域和许多方面,其中贯穿各个领域和方面,决定整个哲学体系性质,并对解决具体哲学问题具有支配作用的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在内容上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方面是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何者为第一性、何者为第二性;第二方面是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哲学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渗透,任何一种哲学在解决哲学基本问题时,这两个方面都是相互影响的。二、教学目标1.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2.理解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三、核心素养1.政治认同:反对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增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政治认同。2.科学精神:正确认识和处理哲学的基本问题,初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念。3.公共参与:根据思维与存在的关系设计人生规划,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指导实践。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哲学的基本问题教学难点: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为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有人说哲学应该研究字宙中的大问题,有人说哲学应该研究人生问题,也有人说哲学应该研究人类认识的问题。思考:哲学研究的问题有许多,其中有没有一个贯穿哲学发展始终并且把不同哲学区分开来的基本的问题?(二)新课讲授:一、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情景探究:唐朝时佛教盛行,有一次,法性寺方丈讲授佛教经学,和尚们都在寺中端坐,聚精会神听讲。忽然,一阵风把佛前的幡吹得左右摇晃。两个和尚就小声议论起来:一个和尚说:“那幡在动呢!”另一个却说:“不对,那不是幡动,而是风在动啊!旁边的慧能和尚却闭目平心静气插嘴道:“不是幡动,也不是风动,分明是你们的心在动呀!”展示交流:学生交流发言。教师总结: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二、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展示材料:一天,贝克莱和友人约翰生博士散步,讨论“存在就是被感知”的问题,不小心碰上了一块石头。约翰生博士便问道:“在碰到这块石头、产生痛觉以前,它是否存在?”展示材料:战国时期,庄子是一个很有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有一天,庄子和惠施二人外出散步,走到潦水的一座桥上。俯身向水里望去,庄子看见一条条鱼在水里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就说:“你看,鱼在里面游来游去,多么快乐!”惠施回答说:“真奇怪,你又不是鱼,你怎么知道鱼很快乐呢?”庄子反问道:“你又不是我,你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惠施回答:“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的感觉如何,可是你也不是鱼呀,你怎么知道鱼快乐不快乐呢?”庄子微微地笑了笑,解释说:“让我们把道理详细地谈一谈吧。刚才你问我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可见你已经知道我是晓得鱼的快乐的。至于我为什么会知道?那是因为我到了潦水桥上,看见鱼在水中游来游去,自由自在,所以觉得鱼很快乐。”思考:以上材料体现了什么观点?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的第二方面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认为思维能正确认识存在的就是可知论,认为思维不能正确认识存在的就是不可知论。小结: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叫作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包含两个方面的基本内容。一、思维和存在何为第一性,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凡是认为存在决定思维的就是唯物主义,凡是认为思维决定存在的就是唯心主义。二、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认为思维能正确认识存在的就是可知论,认为思维不能正确认识存在的就是不可知论。三、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