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4张PPT)2020年5月27日,中国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观看视频,说一说为什么要重新测量珠穆拉玛峰的高度?01地表形态变化三叶虫寒武纪时期的海洋生物鹦鹉螺头足纲、鹦鹉螺科的海洋软体动物海洋→陆地01地表形态变化中国地质博物馆拍摄石燕曾生活在浅海环境海洋→陆地新石燕贝晚二叠纪时期的海洋生物01地表形态变化地表形态的变化大多数地表形态的变化往往需要经历漫长的时间,在短期内不易被人们察觉。云南石林是两亿多年前的海底石灰岩层,经过地壳运动、风雨侵蚀等作用形成的自然奇观。01地表形态变化2023年9月10飓风“丹尼尔”登录非洲北部利比亚洪灾引发全球关注01地表形态变化一次强烈的地震, 会导致地表岩层断裂或错位。 火山喷发时, 炽热的岩浆沿着地壳裂口冲出地表, 大部分喷发物在火山口周围堆积形成高地。01地表形态变化1.在台湾海峡底部发现了森林的遗迹。2.印度发生百年一遇的大洪水,淹没了万顷良田,洪水一个月之后才退去。3.在渤海发现了海河故道遗迹。4.日本用城市垃圾填海,造出了18个小岛。5.图瓦卢,这个陆地最高处只比海平面高出4.5米的太平洋岛国,成为全球第一个因海平面上升而全民迁移的国家。海平面的升降海平面的升降人类活动海平面的升降×下列哪些事例能够证明海陆分布是变化的?课堂小练√√√√ 在意大利塞拉比斯古庙有三根大理石柱,如今人们在这三根石柱3.6—6.3米的地方,可以看到布满了海生软体动物蛀蚀出来的小洞。地壳运动海洋陆地陆地地壳运动塞拉比斯古庙三根大理石柱的升降变化示意图 这些海生动物怎么能“爬”到这些大柱子的中腰,从事这么艰巨的“雕刻”工作?实例分析海陆变迁的形式及原因课堂小练沧海桑田的变化——海陆的变迁海陆变迁的实例举证 原因解释喜马拉雅山中的海洋生物化石我国东部海域海底发现古河道及水井等人类活动遗迹意大利塞拉比斯古庙三根石柱上海生软体动物蛀蚀出来的小洞荷兰的围海大坝地壳的变动海平面的升降地壳的变动填海造陆自然原因人为原因归纳总结([德]魏格纳)魏格纳在格陵兰不幸遇难02大陆漂移假说2亿年前6500万年前现在1915年,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著名的“大陆漂移说”。大陆漂移说认为在两亿年前,地球上各大洲是相互连接的一块大陆,它的周围是一片汪洋。后来,原始大陆才分裂成几块大陆,缓慢地漂移分离,逐渐形成了今天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状况。02大陆漂移假说内容大陆拼合图轮廓的高度吻合性02大陆漂移假说论证古老底层的相似性生物的相似性02大陆漂移假说大陆漂移说海底扩张说板块构造学说02大陆漂移假说完善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板块拼合而成。全球大致划分为六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地球表层大致由六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拼合而成。03板块构造学说A是亚欧板块读图说出板块A的名称和范围。ABDCEF六大板块分布示意03板块构造学说以亚欧大陆为主,还包括大西洋、北冰洋的一部分B是非洲板块读图说出板块B的名称和范围。ABDCEF六大板块分布示意03板块构造学说以非洲大陆为主,还包括大西洋、印度洋的一部分B澳大利亚大陆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主要包括印度洋、澳大利亚大陆、阿拉伯半岛和印度半岛。读图说出板块C的名称和范围。六大板块分布示意DCEFC是印度洋板块03板块构造学说几乎全部被海洋覆盖读图说出板块D的名称和范围。六大板块分布示意ABDCEF03板块构造学说D是太平洋板块主要包括北美洲、南美洲和大西洋、北冰洋的一部分。读图说出板块E的名称和范围。ABDCEFE是美洲板块03板块构造学说主要包括南极洲和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的一部分。读图说出板块F的名称和范围。六大板块分布示意ABDCEF03板块构造学说F是南极洲板块读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六大板块的名称。A___________,B __________,C ___________,D __________,E ___________,F __________。(2)图中①半岛所在的大洲是_____,所在的板块是__________。(3)几乎被大洋覆盖的板块是_________________。(填名称)ABDCEF①亚欧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亚洲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六大板块分布示意课堂小练“→ ←”边界表示碰撞挤压。“← →”边界表示张裂。板块在不断地运动着。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六大板块分布示意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板块碰撞挤压:形成山脉、海沟、弧形群岛板块张裂拉伸:形成裂谷、海洋碰撞挤压张裂拉伸板块运动形式世界上许多高大和绵长的山脉,主要分布在板块碰撞挤压的地带。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分布在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交界处。亚 欧 板 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南 极 洲 板 块科迪勒拉山系分布在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和南极洲等板块交界处。六大板块及世界主要山系的分布示意板块碰撞形成山脉日本是地震之国,印度尼西亚是火山之国,英国地震很少。图中字母A、B、C分别位于日本、印度尼西亚、英国。结合所学知识解释原因。ABC日本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等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活跃。印度尼西亚位于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三大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活跃。英国位于亚欧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亚 欧 板 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南 极 洲 板 块课堂小练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世界上的火山、地震带的分布有何特点?原因是什么?04火山与地震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处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跃摩纳哥位于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活跃。2023年当地时间9月8日摩纳哥深夜突发6.9级强震。图中A是摩纳哥国家。课堂小练A亚 欧 板 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南 极 洲 板 块摩纳哥位于阿尔卑斯——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板块构造学说 地球表层由六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拼合而成张裂高大山脉裂谷或海洋碰撞挤压环太平洋地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带大陆漂移假说板块内部地壳较稳定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火山、地震板块不断运动地表形态变化课堂总结海陆变迁防震措施①地震时,要保持冷静,要因地、因时的做出瞬间避险抉择②不要拥挤在楼梯、过道上③要选择空旷地带④不要盲目破窗跳楼⑤避震时,要注意双手护头,保护头部。⑥地震发生时,如果来不及撤离就应就近避震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七年地理上册大单元教学设计(湘教版)第二章 地球的面貌课时设计主题 海陆变迁课型 新授课 √ 复习课 试卷讲评课 其他课教学内容分析 1.通过实例,简要介绍地表形态处于不断变化之中; 2.运用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来解释海洋的生成与发展过程、火山和地震的形成与分布等地理事象。学习者分析 第二节已经学习了七大洲、四大洋,对于板块的范围不太陌生了,但需要提醒注意。学习目标确定 结合实例,说明海洋和陆地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 说出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并解释世界火山、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学习评价设计 采取量化评价方式。学习活动设计任务一:举例说明海洋和陆地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即时评价举例海陆变迁的实例并展示图片 引导学生归纳海陆变迁的形式 简介大陆漂移假说 学生根据给出的材料,说出是海洋变陆地还是陆地变海洋? 海陆变迁有哪几种形式? 3.能举例大陆漂移的实证吗? (满分30分) 能根据材料准确说出海洋变陆地还是陆地变海洋。扥2分一题。 能够归纳出海陆变迁的方式:①缓慢的地表形态变化:地壳运动;海平面升降;人类活动。说出一点即可得5分。 ②激烈的地表形态变化。火山、地震。得5分。 3.能举例大陆漂移的实证一例得5分。 (备注:18分为合格,19——24为良好,25——30为优秀。)任务二:说出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即时评价出示“六大板块示意”图 全球有几大板块?分别是哪些板块? 各大板块包括范围? 板块的运动有哪两种形式?不同形式会导致什么样的结果? 世界上有哪两大火山、地震带? 答出全球六大板块得2分;说出板块名称得5分。 每说出一大板块包括范围得5分。 能够说出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活跃,板块内部地壳稳定。得2分。能够说出板块的运动形式有碰撞挤压和张烈拉伸,一种形式得3分。碰撞挤压可能该想成新的山脉,或者山脉长高或者地震、火山等。张裂拉伸可能形成新的海洋火裂谷带等。每项得5分。 (备注:36分以上为合格,37——50分良好,51分以上优秀。)任务三: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世界火山、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即时评价出示“六大板块示意”图和主要地震、火山分布图 1.日本为何多火山地震? 2.2023年当地时间9月8日深夜摩纳哥地震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日常生活中需如何预防和减少地震带来的损失以及地震来了采取哪些措施? 1.能够说出世界上有两大火山、地震带①阿尔卑斯——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②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一点得2分。 2.能用板块的理论解释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得4分。3.能用板块理论解释2023年当地时间9月8日深夜摩纳哥地震的主要原因得4分。 4.能够说出日常生活中需如何预防和减少震带来的损失,说到一点合理的建议都可以得2分。 5.能够说出地震来了该采取的措施,一点得2分。 (备注:8——10分合格,11——13分良好,14分以上优秀。)本节课评价等级 及格 良好 优秀本节课累计总分 44 48——63 64以上拓展学习设计: 在制作的地球仪上哟个彩色笔描绘出六大板块的轮廓 绘制一块板块得2分,依次累加。能够说出板块的范围每一板块得5分.(备注:6分合格,7——20分良好,20分以上优秀。)板书设计课时作业 附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附评价量表教学反思与改进 本节课内容相对较简单,学生容易接受,课堂上学生多说,学习比较轻松。拓展作业,有少部分学生原来制作的地球仪弄跌了。部分学生涂画很认真,收获较大。附课时作业:2.4海陆分布课时作业一、选择题组(2023秋·北京·八年级阶段练习)人类从未终止过对海陆变迁奥秘的探索。完成下面小题。1.下列叙述中,不能证明海陆变迁的是( )A.台湾海峡海底发现森林遗迹和古河道 B.南极大陆地下埋藏着丰富的煤C.东非大裂谷不断扩张 D.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2.珠穆朗玛峰的身高会继续“长高”,原因是( )A.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挤压 B.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挤压C.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张裂 D.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张裂3.我国特别行政区澳门的国际机场完全建在填海造成的陆地上,说明( )A.海平面升降会导致海陆变迁 B.人类活动会导致海陆变迁C.大陆漂移会导致海陆变迁 D.板块运动会导致海陆变迁【答案】1.D 2.A 3.B【解析】1.结合所学知识,台湾海峡海底发现森林遗迹和古河道,说明这里曾经是陆地,是海陆变迁的例证,A正确;南极大陆地下埋藏着丰富的煤,说明这里曾经森林密布,由于板块运动,成为冰雪世界,B正确;东非大裂谷不断扩张,将来可能形成海洋,能证明海陆变迁,C正确;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不能证明海陆变迁,D错误。故选D。2.结合所学知识,珠穆朗玛峰的身高会继续“长高”,原因是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挤压,形成新的陆地,A正确;珠穆朗玛峰不在非洲板块的边缘,B错误;板块的张裂会形成裂谷或新的海洋,CD错误。故选A。3.结合所学知识,我国特别行政区澳门的国际机场完全建在填海造成的陆地上,说明人类活动会导致海陆变迁,B正确;填海造陆是人为因素造成的海陆变迁,与海平面升降、大陆漂移、板块运动等自然原因关系不大,ACD错误。故选B。【点睛】在地球表面某位置发生的由海变为陆或由陆变为海的变化叫做海陆变迁,海陆变迁即洋陆转化。按运动方向可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水平运动指组成地壳的岩层,沿平行于地球表面方向的运动。也称为造山运动或褶皱运动。该种运动常常可以形成巨大的褶皱山系,以及巨形凹陷、岛弧、海沟等。垂直运动,又称为升降运动、造陆运动,它使岩层表现为隆起和相邻区的下降,可形成高原、断块山及拗陷、盆地和平原,还可引起海侵和海退,使海陆变迁。(2023秋·全国·七年级随堂练习)据中国地震台网自动测定:2022年9月5日12时52分四川甘孜发生6.6级地震;2023年5月2日23时27分云南保山市隆阳区发生5.2级地震。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关于两次地震,叙述正确的是( )A.两地地震都是因为板块张裂 B.两地位于板块内部,地壳运动活跃C.两地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 D.两地位于欧亚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附近5.实际生活中,在楼房里遇到地震时,做法最合理的是( )A.跳楼 B.躲在窗下C.应迅速乘坐电梯离开 D.要护住头部、躲至墙角处【答案】4.D 5.D【解析】4.读图可知,两次地震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挤压碰撞的交界地带,在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上,地壳较活跃,D正确,ABC错误。故选D。5.在楼房里遇到地震,正确避震方法是保护好头部,就近躲在墙角处,D正确;跳楼、多在窗下、乘电梯下楼,都很危险,容易造成伤害,ABC错误。故选D。【点睛】板块构造学说认为,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板块拼合而成。全球大致划分为六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板块在不断地运动着。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世界上的火山、地震,也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的地带。(2023秋·全国·七年级随堂练习)沧海桑田,出自古书《神仙传·麻姑》。传说古代有个叫麻姑的仙女,自称曾经三次看到东海变成桑田。后人据此提炼出成语“沧海桑田”,比喻世事变化巨大。请完成下面小题。6.下列对“东海三次变成桑田”的原因解释,正确的是( )A.地壳变动 B.海平面升降 C.海啸活动 D.洪水暴雨7.以下学说或事件中能解释“沧海桑田”的是( )A.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说 B.板块构造学说C.达尔文提出的进化论 D.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答案】6.AB 7.AB【解析】6.“沧海桑田”说的是海洋变成陆地或陆地变成海洋,比喻海陆的变迁;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地壳的变动、海平面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而东海三次变成桑田是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升降导致的。AB正确;东海三次变成桑田与海啸活动和洪水暴雨无关,CD错误,故选AB。7.“沧海桑田”这个成语说明了地壳是不断发生变化的,海洋可以变成陆地,陆地可以变成海洋。而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的大陆漂移假说和板块构造学说能解释“沧海桑田”,AB正确;达尔文生物进化论,阐释的是生物进化理论,与“沧海桑田”无关,C错误;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是航海活动,与“沧海桑田”无关,D错误。故选AB。【点睛】地球表面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与变化之中。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地壳的变动、海平面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气候、灾害和人类活动,如暴雨冲刷、填海造陆等,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2023春·广东汕尾·八年级统考期末)我国在中印边境线的西藏南部喜马拉雅山区海拔4088米的悬崖上修建了拉则拉哨所,该哨所被称为“悬崖哨所”。下图为板块示意图和拉则啦哨所景观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8.拉则拉哨所所处山脉仍在持续升高,原因是( )A.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碰撞挤压 B.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C.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张裂拉伸 D.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张裂拉伸9.拉则拉哨所最可能面临的地质灾害是( )A.地震 B.台风 C.海啸 D.洪涝10.拉则拉哨所官兵在边境巡查时,面临的主要困难是( )①暴雨②严寒③缺氧④浓雾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答案】8.B 9.A 10.C【解析】8.由图可知,拉则拉哨所位于喜马拉雅山区,喜马拉雅山脉地处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碰撞挤压边界,所以山脉会不断升高,A、C、D三项说法错误,B说法正确,选B。9.拉则拉哨所位于喜马拉雅山区,喜马拉雅山脉地处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碰撞挤压边界,板块边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地震多发;台风、洪涝属于气象灾害;该地区处于内陆地区,没有面临海啸灾害。排除BCD,选A。10.喜马拉雅山区地高天寒,地势起伏大,空气稀薄,所以拉则拉哨所官兵在边境巡查时,面临的主要困难是②严寒和③缺氧;①暴雨和④浓雾不是该地区巡查主要困难,排除ABD,选C。【点睛】全世界共分为六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火山、地震多发,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二、解答题11.(2023秋·北京·八年级阶段练习)北京时间2020年5月27日11时,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成功登顶世界最高峰,对于“万山之宗、大地之母”的身高重新定义,图示意全球六大板块,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A板块的名称是 板块,B板块的名称是 板块。板块间“→←”作用力表示 ,“←→”作用力表示 。(2)英国与日本相比,地震比较频发的国家是 ,主要原因是该国位于 火山地震带上,地壳比较 。我国2020年喜马拉雅山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于5月27日成功登上珠穆朗玛峰,测量出珠峰又“长高”了。(3)请从下面的备选答案中,选择相关内容的数码填入答题卡图中,完成珠峰又“长高”因果关系知识结构图。备选答案:①亚欧板块②非洲板块③碰撞挤压④珠穆朗玛峰“长高”⑤相向运动⑥多火山、地震a b c d【答案】(1) 南极洲 美洲 挤压 张裂(2) 日本 环太平洋 活跃(3) ① ⑤ ③ ④【分析】本大题以全球六大板块图为材料,涉及板块构造学说、六大板块和板块运动的影响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掌握课本知识的能力和区域认知的地理素养。【详解】(1)读图可知,A板块是南极洲板块,B板块是美洲板块。“→←”作用力表示板块之间的挤压,“←→”作用力表示板块之间的张裂。(2)英国与日本相比,地震比较频发的国家是日本,主要是因为日本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在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而英国位于亚欧板块内部,地壳运动比较稳定。(3)喜马拉雅山珠穆朗玛峰位于a① 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两大板块 b⑤相向运动,c③挤压碰撞,导致d④珠穆朗玛峰“长高”,成为世界上最高大的山脉。附作业评价量表:等级 一般 良好 优秀要求 选择题对6题,综合对2小题 选择题对8题,综合对2小题 选择题,综合都全对试卷第1页,共3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4海陆变迁 教学设计+作业--【大单元教学】七年级地理上册大单元备课资源包(湘教版).docx 2.4海陆变迁.pptx media1.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