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运动的规律性》教学设计 2课时核心素养 目标 1政治认同:坚持唯物主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尊重自然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做到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 2.科学精神:坚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尊重自然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理解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哲学依据和内涵,能够认识和分辨主观主义、教条主义和经济主义的弊端。 3.公共参与:学习和生活中能够作出理性的判断与选择,以负责任的态度和行动促进社会和谐。学情分析 授课对象为高二年级学生,已经感悟哲学的基本问题与生活息息相关,已经理解世界的统--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在此基础上,学生需要进-步理解物质的存在方式,才能进一步理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重点 物质与运动的辩证关系;规律的含义及特点;意识的能动作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难点 意识的能动作用;规律的含义及特点。第一课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导入新课 《自主大飞机 承载大国梦》 —— C919“一飞冲天”,大国航空“逐梦起航” C919承载的中国航空梦是如何照进现实? 中国航空梦又将如何引领航空发展新潮流? 阅读思考 以C919商业首飞事例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探究新知 总议题:探寻我国航空梦照进现实的密码 议题一: 寻:中国航空的发展史——事物的运动与规律 【议题情境一】:中国航空的发展史 议学任务一: 从一个机型到一个产业:C919成为我国航空产业发展“新引擎”。新中国成立以来,不止航天行业,航空、航海、高铁、经济、文化………自主创新的各个突破,成就了今天活力四射,繁荣富强的中国,成就了今天每个人幸福的生活。 1、从哲学角度看,这个物质世界具有什么特征? 议学小结: 1、运动的含义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 哲学上所讲的运动就是宇宙中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议题情境二】:物质与运动 议学任务二: 1、物质能不能离开运动?——不能 追问:坐飞机时在空中我们感觉不到飞行速度,就像静止的不动一样。此时飞机中的人真的不动吗?静止的存在与物质是运动的相矛盾了吗?——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 2、运动能不能离开物质? 飞机在空中运行过程中,飞行、就坐、思考、提供服务等运动形式的载体是什么呢? 议学小结:2、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 【议题情境三】:飞机是能否逃逸地球? 议学任务三: 1、假如飞机一直往上飞,能飞出地球到太空中吗? 2、地球逃逸速度是看得见吗?是人为的吗?是偶然的、会变化的吗? 3、视频:《飞机不能随意飞行》的启示 议学小结:3、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 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结合自主预习和教材知识组织答案,自由发言,其他同学随时补充。 认真思考问题,列出自己的观点,经过小组合作探究,互相交流观点,做好分享准备。 结合我国航空发展史,飞机飞行的各种运动载体,飞机逃逸地球速度等事例,丰富学习的趣味性,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荣誉感,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减少学生对理论知识学习的紧张感;通过对物质与运动辩证关系的分析,使学生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增强归纳总结能力。同时,小组成员合作探究,在分享过程中增进理解,在思维碰撞中加深对课本基本理论的认识,在小组成果展示中增强凝聚力和自豪感,调动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参与度,掌握必备知识,锻炼关键能力,提高核心素养。课堂小结作业设计 1、知识性作业一 课堂练习题 2、实践性作业二 略板书设计教学反思与改进 教与学的经验性总结,基于学情分析和目标达成度进行对比反思,教学自我评估与改进设想第二课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导入新课 《 C919大事记》 (1)从规律的角度,分析C919自主大飞机为什么要经历16年磨一剑的历程? (2)一代代中航空人的精神起了什么作用? 阅读思考 以C919事例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探究新知 总议题:探寻我国航空梦照进现实的密码 议题二:析:一代代航空人精神——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议题情境一】:C919历经的16年 议学任务一: 1、C919从立项,到生产、交付、首飞,历时16年,这是我国首款按照国际通行适航标准自行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喷气式干线客机。这说明人的意识活动具有什么特点? 2、提出启动大飞机研制计划的构想不是偶然的,它体现了我们对中国航空产业和创新性国家发展的价值和意义的综合考量;大飞机自主设计和生产过程,也是我们对航空运输产业和市场、商业飞行控制律等本质的把握。人的意识不仅可以认识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深藏于事物内部的本质和 规律。这说明人的意识具有什么作用? 议 议学小结:4.意识的能动作用 原理总结: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联系前一框内容】 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联系上一目】 议题三: 审:航空梦如何照进现实——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议题情境一】: 视频《15年努力付之一炬!日本大飞机梦碎》 议学任务一: 1、为什么不能所有的梦都能照进现实 2、中国航空梦能照进现实,根本原因是什么? 议学小结: 5、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1)含义;(2)哲学依据 【议题情境二】: 日本大飞机梦破灭VS中国C919的成功经验 情景材料 议学任务二: 日本大飞机梦破灭与中国C919的成功经验,启示我们应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3)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一个尊重——客观规律 一个发挥——主观能动性 两个结合——客观规律+主观能动性 两个反对——唯意志主义+片面强调客观条件 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结合自主预习和教材知识组织答案,自由发言,其他同学随时补充。 根据议学提示,在课本对应位置将基本观点备注清楚。 小组合作探究,分析中国航空梦照进现实的原因。列出自己的观点,组内交流观点,做好分享准备。 根据议学任务问题,学生自主探究,结合自主预习和教材知识组织答案,自由发言,其他同学随时补充。 规律的特点与意识活动的特点是本章节内容的重难点,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是本课的重难点,以C919的16年以及一代代航空人的精神的相关材料为线索,引导学生思考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及建设者们主观能动性的发挥。C919是一代代航空人用汗水浇灌出的成果,是航空人智慧的结晶,通过对理解主观能动性的正确发挥的分析,可以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我们要将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树立对我国科学发展的民族自信。同时,善于在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提高自身能力。 通过日本大飞机梦的破灭与我国C919的成功经验的对比,让学生深刻感受到航空梦照进现实的根本原因是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进而对比归纳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相关知识,则是在训练学生综合思维能力,将课本观点整理清楚,便于下一步的学习及巩固训练。同时,引导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坚持唯物主义,克服主观想象,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脚踏实地,实事求是。课堂小结作业设计 1、知识性作业一 课堂练习题 2、实践性作业二 结合自己的学习经验,就如何在学习中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写一篇小短文。板书设计教学反思与改进 教与学的经验性总结,基于学情分析和目标达成度进行对比反思,教学自我评估与改进设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