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名称 《价值的创造和实现》教学设计教学时间 一课时(40分钟)教材分析 或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框题是本课的落脚点,更是哲学部分内容的最终目标和归宿。它是结合高中学生的具体情况,积极引导学生主动探寻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和途径,真正理解人生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从而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 学 目 标 1.描述与分类:区分实现人生价值的主观条件、客观条件与根本途径。2.解释与论证:阐释价值与劳动、价值与奋斗、个人与社会的关系。3.预测与选择: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在为人民服务的实践中创造价值。4.辨析与评价:正确认识客观条件对于人生价值实现的意义,防止夸大或忽视客观条件的错误。核心素养 政治认同 认同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科学精神 科学把握在劳动中、在个人和社会的统一中、在砥砺自我中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法治意识 明确建设法治国家对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价值。公共参与 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创造幸福人生。教学重点 在创造和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教学难点 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课 前 准 备 教师准备: 认真备课 收集资料学生准备: 预习课本,并画出本课思维导图教 学 过 程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媒体和资导入新课 探究问题设计:如何创造并实现人生的价值播放《共和国勋章-袁隆平》视频,引导学生思考袁隆平院士的一生是否值得?为什么?引出本课主题学生思考回答自学展示检验自学成果;老师点评 据课前布置的预习任务,在希沃白板上展示自学成果(形成思维导图+互讲+展示)PPT展示议题一:商议·致敬袁隆平学科概念: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 材料:袁老的一生,是勤劳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他一生只为只为稻粱谋。他说 “我不在家,就在试验田;不在试验田,就在去试验田的路上。与大地贴得更近,看天空才会更远”近60年来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研究,为解决中国人民的温饱和保障我国乃至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2001年,荣获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18年,获“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和“改革先锋”称号;2019年,被授予“共和国勋章”。 结合材料商议:袁隆平的成就是通过什么途径取得的?为什么必须通过这一途径取得成就?引导学生分析袁隆平院士通过劳动实现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再结合学生的答案梳理点评袁隆平院士几十年来深入农田不断试验,生产出优质高产水稻。一方面,解决了国人的温饱问题和国家的粮食安全问题,同时将杂交水稻奉献给世界,满足了国人和世界的需要,实现了自己的社会价值。另一方面,他在工作中彰显和发挥了他的体力、智力、情感和意志,同时又得到了全社会的认可和尊重,实现了自我价值。所以他是通过劳动获得成功,启示我们实现人生价值必须要弘扬劳动精神,这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原因:(用袁隆平院士的故事,借助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和新年致辞强调劳动的重要性)1、大前提: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也是人的存在方式。 2、小前提:在社会主义社会,劳动是创造美好生活、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 3、启示:积极投身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 学生分组认真讨论3分钟,积极发言,阐述自己的观点。PPT展示,结合学生的发言和教师的讲解议题二:辨析·正视袁隆平学科概念:实现人生价值的主客观条件 材料:尽管袁隆平早已名满天下,但他仍在为“禾下乘凉”的梦想而努力。在研究团队提供的技术支持下,一次又一次突破极限,为农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袁隆平申请研究经费常常是“秒到账”。对于育种研究,他不断学习新的理论,克服重重困难,终于为党和人民上交了满意的答卷。中国科技评奖委员会评价他:袁隆平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劳动。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人红是非多”,在生活中,与荣誉相伴而生的,往往还有争议。有人认为他的功劳被放大了……结合材料辩议:杂交水稻是大家的功劳,还是袁隆平的功劳?老师根据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实现人生的价值是主客观条件的统一学生分组讨论5分钟,随后结合材料和理论知识进行辩论。议题三:延伸·强国有我知识总结 延伸·青年该如何创造并实现人生价值 引导学生从主客观因素两个方案总结:客观因素:1、客观规律: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的必由之路2、客观条件: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创造和实现价值3、社会实践: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劳动) 主观因素:1、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2、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顽强拼搏,自强不息 3、努力增长自己的才干,全面提高个人素质 4、坚定理想信念,坚持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5、锤炼品德修为,不断打牢道德根基 最后寄语:要追就追共和国最闪亮的星,努力成为助力民族复兴的星 集合自身实际,思考如何实现人生价值教师和学生共同归纳。课堂检测 根据学生的作答情况来讲解 学生作答 PPT展示(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