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上册人教版3.1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八年级地理上册人教版3.1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第一节 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教学内容】
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课程目标】
1.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中国自然资源的主要特征。
2.举例说明自然资源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关系。
3.认识开发、利用、保护自然资源的重要意义。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和分类,并能够利用相关实例区分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
2.运用相关资料概括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3.引导学生分析我国我国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针对问题可以采取的对策和方法。
4.树立正确的资源观,自觉养成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的行为习惯,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区分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运用资料说明我国自然资源的现状。
2.难点: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养成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的行为习惯,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讲练结合法,读图分析法,启发法。
【课时设计】
1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1.新闻导入
(1)图片展示我国的国家级湿地公园,可以提问学生自己城市有没有湿地公园。(通过提问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习惯,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地理)
学生回答后,教师讲授:近十年来,中国湿地保护有了巨大的成就,中国新增和修复湿地约80万公顷,1600多个各类湿地公园遍布全国,其中国家湿地公园九百余个,中国湿地的总面积也达到了5600多万公顷。
(2)地图展示我国的森林覆盖率
讲授:经过持续植树造林、绿化国土,我国森林面积连续增长,质量不断提高,成为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快最多的国家。目前,我国森林面积达34.65亿亩,其中,人工林保存面积达13.14亿亩,居世界首位,森林覆盖率达24.02%。
2.提问设疑
提问:为什么我们要不断回复湿地,增加森林覆盖率呢?有什么作用?(通过提问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氛围,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学生回答,教师简单分析和引导。
引导过渡:湿地公园和森林覆盖率的提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维护我国生物系统的稳定性,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不仅改善了环境,还未我们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自然资源,那么什么是自然资源呢?我国的自然资源有什么特点呢?本节课我们就来分析一下。
新课讲授
自然资源的分类
1.自然资源的定义
提问:阳光,森林,石油,水,煤炭,空气都是自然资源,你能通过下列这些自然资源分析出自然资源的定义吗?
学生回答:自然界中对人类活动有价值的土地、阳光、矿产、森林、等,称为自然资源
活动:小练习(通过小练习让学生快速掌握自然资源的定义,增加课堂的有效性)
活动安排:通过自然资源的定义判断下列哪些属于自然资源,哪些不属于自然资源?(内容比较简单,可以让学生抢答,增加课堂的趣味性)
学生回答并小结:自然资源有风能温泉和阳光。
教师强调学生注意两点:自然资源一定是自然界本身自己有的,而且对人类有价值的。
2.自然资源的分类
(1)引导过渡:煤炭是自然资源,土地也是自然资源,土地和煤炭有什么区别呢?
学生分析,教师小结引导学生注意它们的形成和更新时间。
展示煤炭的形成过程示意图或视频。
讲授:沼泽中的植物遗体转变成泥炭,泥炭长期被埋入地下,经过高温、高压及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形成煤炭,这一过程需要几百万年乃至上千万年。
展示土地资源的更新示意图。(可以让学生讲解更新过程,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增加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水稻收割以后,在耕地上种植一季绿肥作物。来年春天,将绿肥犁入农田,这样不仅增加了肥源,恢复了稻田的肥力,对改良土壤也有很大作用。
小结引导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的概念。
活动:自主探究
活动:自主探究学习——阅读课本的相关内容,独立思考完成列些表格中的内容。
学生完成表格,互相补充小结。
(3)活动:小练习
学生安排:区分下列自然资源中哪些是可再生资源,哪些是非可再生资源,说明原因。
温泉 树木 草地 潮汐能 藏羚羊 风能 海鱼 核能 天然气 岗岩
分组讨论,学会区分哪些自然资源是可再生,哪些是非可再生。并对有争议的内容重点说明。
可再生资源:温泉;树木;草地;风能;海鱼;潮汐能;藏羚羊。
非可再生资源:核能;天然气;花岗岩。
(4)活动——讨论交流
思考分析:可再生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吗?结合下面的图文资料,谈谈你的看法。
学生结合图片等资料谈谈自己的看法,教师小结根据实际情况补充小结:不是,当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利用速度超过了其再生速度,在一定条件下就变成了非可再生资源。因此对可再生资源要科学合理的利用,并注意保护和培育,才可能再生。
自然资源的特征
1.自然资源的特征
(1)展示相关数据和表格,引导学生思考。
提问:思考通过对比分析我国自然资源的数据和相关资料,分析我国自然资源的特征。
中国自然资源 居世界位次 人均占有量与世界人均值的比值
陆地面积 三 <1/2
矿产资源 三 1/2
耕地面积 四 2/5
河流年径流量 六 1/4
森林总面积 六 1/3
引导学生分析表格中中国自然资源在总量和人均占有量的数据上的数据差异。
引导学生分析出我国自然资源的特征: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2)活动:讨论交流
①想一想造成我国自然资源“人均不足”的人为原因还有哪些?
学生根据实际生活中的实例分析,回答。
教师小结引导:人口的增长;自然资源破坏和浪费;对资源需求持续增长。
②小组合作讨论分析我国人口,自然和经济之间的关系,完成下列示意图。
学生讨论后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小结:
小结引导:引导学生认清我国现在的自然资源现状: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自然资源的需求量还将大幅度增加;自然资源利用的效率低下,浪费严重。
2.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
(1)活动:探究合作——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活动安排:小组合作讨论分析随着人对自然资源的需求量还将大幅度增加,如何保障自然资源的供给?(这部分知识开放性比较强,教师注意对学生的引导,培养学生回答问题的专业性)
学生回答,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补充小结:①培养节约资源的意识。珍惜每一寸土地、每一片森林、每一条江河、每一座大山,用实际行动守护自然资源。
②开发新能源、新材料。开发新能源是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能源需求,确保能源供应的可持续性。
③改进技术,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加强资源的回收与循环使用。
(2)活动:我是地球小卫士——了解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的行为方式
活动安排: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并不难,对于我们往往是举手之劳。下面这几种行为你都做到了吗 除了下面这几种行为,你还能说出哪些
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这一天,全世界都会举办各种各样的环保宣传活动,以唤起人类爱护地球,保护国家的意识。“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是近些年我国进行地球日宣传活动的主题珍惜地球资源与每个人密切相关。
学生回答小结:题目中对垃圾分类回收,减少一次性消费品的使用,不用或少用贺卡,作为中学生是能够做到的。除了通过上述做法节约和保护资源,在日常生活中,购物时使用布袋、尽量乘坐公共汽车、提倡步行、双面使用纸张、节约粮食、随手关闭水龙头、随手关灯、使用节能型灯具的做法也能够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
通过分析帮助学生树立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并倡导节约资源的新观念,培养资源保护意识。
3.课堂补充——低碳生活
展示低碳生活的方式并讲授:低碳生活,就是指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当今社会,随着人类生活发展,生活物质条件的提高,随之也对人类周围环境带来了影响与改变。对于普通人来说是一种生活态度,低碳生活既是一种生活方式,同时更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环保责任。
三、内容小结。
四、课堂练习。
完成导学案的相关练习题。
五、课堂反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