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上册人教版3.2土地资源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八年级地理上册人教版3.2土地资源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第二节 土地资源
【教学内容】
类型齐全,耕地比重小;地区分布不均;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课程目标】
1.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中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征。
2.举例说明土地资源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关系。
3.认识开发、利用、保护土地资源的重要意义。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阅读图文资料,从而认识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
2.通过读图和相关数据的对比,分析并描述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征。
3.能够说出我国耕地、草地、林地和难以利用土地的分布特点,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地区差异。
4.分析我国土地资源存在的问题,理解我国的土地政策。
5.通过分析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培养学生的的资源保护意识,树立合理用地、节约用地、保护耕地的资源观。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认识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分析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征;能够说出我国耕地、草地、林地和难以利用土地的分布特点。
2.难点:记住我国耕地林地和草地的分布,分析我国土地资源存在地区差异的成因;分析我国土地资源存在的问题,理解我国的土地政策。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讲练结合法,谈话法。
【课时设计】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1.图片展示我国土地资源的图片。
引导提问:图片展示的是我国基本永久农田,大家能通过字面意思知道永久基本就农田是什么意思吗?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讲授:基本农田是指中国按照一定时期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不得占用的耕地。永久基本农田即对基本农田实行永久性保护,是2008年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此概念。“永久基本农田”即无论什么情况下都不能改变其用途,不得以任何方式挪作它用的基本农田。
2.新闻导入
让学生观看我国严格的土地政策,并展示我国查出的主要土地案件。
过渡引导:中国耕地已由2000年的19.24亿亩减少到2007年的18.26亿亩,为了保证耕地和粮食安全,中国必须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提问设疑:为什么会这么严格呢?我们国家的土地资源还面临哪些问题呢?这一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分析一下。
新课讲授
土地资源的特征
1.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
提问:你觉得什么是土地呢?你们身边的土地都有什么用途呢?
(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土地回答问题,通过提问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学生回答,教师引导讲授:土地孕育了地球上的万物,是人类衣食之源和生产生活的空间,依据自然环境和社会发展需求的差异,土地资源可划分为不同的利用类型:农业用地,建设用地和难以利用的土地,
(1)农业用地和建设用地
农业用地:农业用地是直接或间接为农业生产所利用的土地,又称农用地。
建设用地:建设用地是指建造建筑物、构筑物的土地,是城乡住宅和公共设施用地。
难以利用的土地
讲授:难以利用的土地——指的是目前技术条件下难以利用的兔子资源类型。
提问:你知道现实生活中有哪些难以利用的土地吗?
学生回答:沙漠,雪山,冰川,石山等
(3)活动:合作交流——难以利用的土地
活动安排:难以利用的土地并不是真的完全不能被利用,假如你是一名“土地规划师”,请你针对沙漠、雪山等难以利用的土地,提出合理发展的措施。
沙漠、戈壁_____________;雪山___________;高寒荒漠____________;石山_____________;
学生讨论完后派代表表达自己小组的观点(通过讨论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根据情况小结分析:沙漠和戈壁;种植耐旱植物,发展沙产业等;雪山:开发旅游资源,利用水资源等;荒漠;发展耐寒植物发展高寒畜牧业等;石山:发展旅游业,开发矿产资源等。
难以利用的土地并不是不能利用,充分利用当地的土地资源,适当的发展相关产业,例如旅游业,采矿业等,自然资源不是一成不变的,会随着技术的发展逐渐变化。
2.土地资源的特征
(1)读图分析:结合下列数据地图分析我国目前土地资源的优势是什么?(学生可以讨论1分钟,教师可适当引导分析,主要是对表格信息的读取和理解。)
结论:土地资源总量丰富,人均土地资源占有量小。
活动:分析思考幅员辽阔,土地资源总量丰富,利用类型齐全给我国带来了什么好处?(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引导关注理论知识和现实时间的联系)
学生讨论分析,教师根据情况补充小结:①我国因地制宜全面发展农、林 、牧 、渔业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②多种多样的土地利用形式有利于发展多种农业生产和城乡建设。
(2)结合中国的地形和相关数据,分析分析我国目前土地资源有什么不足?
学生通过读图回答:我国山地多,平地少,真正未被利用的荒地很少,后备耕地资源不足。
教师展示后备耕地资源的图片并讲解:后备耕地资源是指自然条件较好,但尚未被开垦的宜耕土地。全国后备土地资源总量约1亿公顷,其中,可供开垦种植农作物的只有1300多万公顷。而这些宜耕土地大多是天然草场和疏林地,它们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建设用地。
(3)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
展示我国人口增长的数据和人均资源的数据。(引导学生分析图中所展示的信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能力)
教师引导过渡: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土地资源尤其是耕地资源,所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称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地区分布不均
展示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分布图,并提问:阅读我国的土地资源分布图,你能发现我国土地资源分布的什么特征?
学生读图得出结论:不均匀。
1.耕地的分布
讲授:耕地分为水田和旱地,因为气候地形等自然条件的差异我国的耕地分布也不同。
展示“中国土地利用类型”“北方旱田”“南方水田”图。
提问:阅读我国耕地的分布图,结合地形气候等相关地区分析耕地的分布。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分析并得出结论:旱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平原和丘陵的半湿润区;水田主要分布在东部平原和丘陵的湿润区。
2.草地的分布
读图分析:阅读我国草地的分布图,结合地形气候等相关地区分析草地的分布。
提问:找出我国草地和耕地的分界线。
结论:草地——西部高原和山地——干旱和半干旱区
3.林地的分布
阅读我国林地的分布图,在图中找到我国的主要林区,结合地形气候等相关地区分析林地的分布。
结论:林地——山地和丘陵——湿润区、半湿润区
补充讲解:我国的三大林区是指东北林区、西南林区、南方林区。东北林区,是我国最大的森林区也是我国唯一的大面积落叶松林地区。
西南林区主要包括四川、云南和西藏三省区交界处的横断山区,以及西藏东南部的喜马拉雅山南坡等地区,原始森林覆盖率较高。
秦岭、淮河以南,云贵高原以东的广大地区,属于我国第三个大林区——南方林区,是我国的人工林区。
4.难以利用的土地
提问:阅读我国难以利用的土地分布图,分析难以利用的土地分布地区。
结论:难以利用的土地——高原、山地、盆地——半干旱区、干旱区
活动:小结归纳(通过小结归纳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之间的逻辑性,提高知识的熟练程度,提高课堂效率)
地区分布不均
1.读图分析:小组合作探究
讨论交流:读漫画图,分析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中出现的问题以及主要原因。
学生回答:漫画中反应的问题是乱占耕地,过度放牧,土地污染,水土流失。
教师引导分析:我们生活中才存在哪些土地问题?这些土地问题是怎么产生的,应该如何解决?
问题一:在坡度大的山坡上种植作物,雨水会将这些疏松的表土冲走,造成水土流失。
问题二:由于人们砍伐树木,开垦草地,导致土地表层土壤疏松。当大风乱来时,土壤表面颗粒易被卷走,造成土地荒漠化。
问题三:城市建设、工业区建设、农村宅基地建设等占用了大量耕地,致使我国耕地逐年减少。
问题四:由于不合理灌溉等原因,土壤含盐量逐渐增加,形成盐碱,从而导致农作物减产或不能生长。
解决措施
提问:应该如何解决我国存在的土地问题呢?你有什么好的想法?
引导学生回答,教师从国家和个人的角度分析小结。
政策一:制定宪法和法规,加强土地资源的管理和保护。
(重点)土地国策:“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政策二:在农耕区,加强农田基本建设和基本农田保护。
政策三:在牧区,建设人工草场,保护天然草场。
政策四:在易遭受风沙侵袭、水土流失严重地区,营造防护林,治理沙化、盐碱化。
活动:探究学习——“土地专家门诊”
活动安排: 如果你是一名土地医生,请针对土地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开出切实有效的“处方”。(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小组之间进行比拼,看看哪一组最好最全面,对“对症”,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团队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结过渡:土地资源是我们非常重要的自然资源,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根本,在利用过程中要注意合理利用,严格执行有关法律和法规,保护我们珍贵的土地资源。
内容小结。
四、课堂练习。
完成导学案的相关练习题。
五、课堂反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