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二节《海陆的变迁》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教学目标和要求运用实例说明海陆变迁。知道大陆漂移和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并利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世界主要山系及火山地震带的形成原因。通过“大陆漂移—板块构造学说”的发展过程,对学生进行科学史教育及科学兴趣、科学方法和探究精神的培养。重点和难点板块构造学说。世界火山和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三、教材设计思路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节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编排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在教学内容中贯穿科学史教育及科学精神的培养,例如,魏格纳和大陆漂移学说的有关内容。另一个显著特点是强调了以求证和探索的思路来组织教学内容。教材叙述式课文部分用事实阐述基本观点,即大地是不断变化的。教材活动式课文则围绕基本观点,以实例举证、实例解释和实证分布为主。四、教学过程设计(转承)在上节课中,我们讲到了魏格纳的大陆漂移学说,但有科学家提出问题:大陆漂移的动力是什么?对于这个问题魏格纳没能给出答案,但这个问题却启发了一个新的理论诞生。学生活动一:了解海陆变迁理论—板块构造学说方法指引:读图2.22-2.23及课本41-43页文字。问题引领:1.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内容。2.全球大致划分为几大板块?它们的名字分别是?3.两大板块发生相向运动,会产生什么影响?4.两大板块发生相离运动,又会产生什么影响?5.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和两大山系的名称。学生小组讨论回答:......教师小结:全球大致划分为6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板块在不断的运动着,板块内部稳定,交界处活跃,世界两大地震带就分布在板块交界处。相邻板块的运动主要分挤压运动和张裂运动,挤压处往往形成新的山脉,比如说世界两大山系;在张裂出则易形成沟谷和海洋,东非大裂谷和红海。(转承)知道了板块构造学说的理论,我们就可以预测未来了。学生活动二: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问题。方法指引:读图2.24-2.25。解释问题:1.红海为什么在不断变大?2.地中海为什么在不断变小?3.喜马拉雅山脉是怎么样形成的?学生小组讨论回答:......教师小结:红海位于印度洋板块和非洲板块的张裂处,面积不断变大;地中海位于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的挤压处,面积在不断变小;喜马拉雅山脉在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挤压下形成。比一比:猜猜我是谁?方法指引:根据板块构造学说的知识,结合图2.22。(教师依次播放幻灯片)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小结:熟练阅读六大板块示意图,正确描述板块构造学生的内容,形成完整的认知结构;运动包括碰撞挤压和张裂运动;板块交界地带活跃,所以多火山地震。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