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4张PPT)专题二十三 实现人生价值目录CONTENTS01大单元,串思路02明概念,夯基础03细探究,提能力04剖情景,创素养大单元,串思路01明概念,夯基础02考点一:价值及人的价值1.价值(1)指客体对主体的积极意义,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积极功能和属性。(2)强调客体功能、属性与主体(不一定是人)需要之间的匹配程度。2.人的价值的内涵考点一:价值及人的价值3.区分人的价值与物的价值比较 人的价值 物的价值构成双方 都是人,涉及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他人的利益关系 一方是人,另一方是物满足主体需要的方式 以个人创造出物的价值来满足主体的需要,具有主观能动性 以自身因素或属性来直接满足主体需要,是被动的、无意识的价值 关系 复杂,人既是主体,又是客体,既满足他人的需要,又满足自身的需要 单一,是需要与被需要、满足与被满足的关系地位 高 低考点一:价值及人的价值4.人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关系关系 社会价值 自我价值区别 含义 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体现 人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即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社会、他人和自己的需要。这是人的真正价值 通过自己的活动,付出了心血和劳动,满足了社会和他人的需要,同时自己也获得相应的劳动报酬,得到社会对自己价值的承认,从而实现了自我的满足地位 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是第一位的 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处于从属地位联系 (1)人生价值的两个方面是辩证统一的,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处于首要地位;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本前提和条件。 (2)人生价值两个方面的辩证统一关系要求我们既要强调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和责任,又不能否认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人生价值的实现必须从这两个方面的关系中体现出来,缺一不可。 (3)要承认人生价值的多层次性。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有大有小,因而人生价值也是多层次的。而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又可分为物质贡献和精神贡献两个方面考点二:价值观及其导向作用(1)价值观的含义:它是指人们在认识各种具体事物价值的基础上,形成的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2)价值观的导向作用。①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有重要导向作用。a.价值观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价值观不同,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就不同。b价值观影响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影响人们的行为选择选择正确,才能在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取得成功;选择错误,就会遭到失败。②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向导。a.一个人走什么样的人生道路,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方式,都是在一定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指导下进行的。b.价值观不同,人们在面对公义与私利、生与死等冲突时作出的选择也不同。③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和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标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和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精神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考点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4)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基础工程。(5)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①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②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③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考点四: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1.正确把握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价值判断是价值选择的基础,要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进一步作出价值选择。二者既不能混为一谈,也不能颠倒顺序。二者的关系如图:考点四: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2.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特点比较 社会历史性 阶级性 主体差异性内涵 随着时空的推移和条件的改变,一定事物的价值以及人们关于它的价值观念也会发生变化,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会因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不同 在阶级社会中,面对同一事物或行为,不同阶级和阶层的人会作出不同的甚至截然相反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往往因人而异。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可能作出不同的价值评价。面对同一问题,人们的不同表现体现出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差异,产生不同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冲突要求 正确评价历史和现实中的各种价值观念,防止简单化和片面化倾向;价值观念与时俱进 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作出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明确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标准,分辨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考点四: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3.作出正确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标准标准 原因 要求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①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是社会存在在不同人的头脑中反映的产物,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 ②人们选择的目标能否实现,实现的程度如何,取决于人们的认识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的必由之路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①面对同一问题,人们的不同表现体现出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差异,产生不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冲突。 ②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把献身人民的事业、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最高的价值追求考点五:价值的创造与实现1.劳动与奉献的关系考点五:价值的创造与实现2.实现人生价值项目 内容 原因 如何做根本途径 弘扬劳动精神,实现人生价值 人只有在劳动中才能创造和实现自己的价值 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客观条件 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创造和实现价值 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 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才能在奉献社会中创造和实现自己的价值主观条件 在砥砺自我中创造和实现价值 意识的能动作用;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向导 ①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②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努力增长自己的才千,全面提高个人素质。③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正确价值观的指引。④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需要锤炼品德修为,不断打牢道德根基考点五:价值的创造与实现3.影响人生价值实现的因素(1)客观因素①客观规律。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的必由之路。②客观条件。充分利用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③社会实践。积极投身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2)主观因素①站在正确的立场上。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把献身人民的事业、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最高的价值追求。②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一定的客观条件下,主观能动性发挥得越充分,个人条件越成熟,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就越大,人生也就具有更大的价值。③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④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有正确价值观的指引。⑤需要锤炼品德修为,不断打牢道德根基。细探究,提能力031.价值、人生价值、价值观的比较项目 价值 人生价值 价值观区别 涵义 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积极功能和属性 包括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与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两个方面,真正的人生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人们在认识各种具体事物价值的基础上,形成的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涵盖范围 涵盖各个不同领域事物的价值,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普遍性,属于客观范畴 只涵盖人生领域的价值 是对价值的主观反映,属于主观范畴联系 价值对人生领域的具体体现就是人生价值,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形成价值观2.正确认识影响人生价值的创造与实现的两大因素客观因素 客观规律 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的必由之路客观条件 在实践活动中必须利用社会和他人提供的各种物质条件和知识成果社会实践 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主观因素 坚持的立场 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个人素质 努力增长自己的才干,全面提高个人素质,把握难得的人生机遇,为人生价值的创造和实现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剖情景,创素养041.人民音乐家冼星海曾说过:“每个人在他生活中都经历过不幸和痛苦,有些人在苦难中只想到自己,他就悲观、消极,发出绝望的哀号;有些人在苦难中还想到别人,想到集体,想到祖先和子孙,想到祖国和全人类,他就得到乐观和自信。”其中蕴含的唯物史观道理是( )①价值观源自于对个人生活遭遇和处境的反思②价值观对社会与人生有重要的驱动和制约作用③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④基于个人利益形成的价值选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例1:1.答案:C解析: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是一定社会存在的反映,价值观的形成离不开历史条件,一定的社会存在决定一定的社会意识,决定价值观念的形成,①错误。“有些人在苦难中只想到自己,他就悲观、消极,发出绝望的哀号;有些人在苦难中还想到别人,想到集体,想到祖先和子孙,想到祖国和全人类,他就得到乐观和自信”,这说明价值观对社会和人生有重要的驱动和制约作用,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②③正确。社会的基本矛盾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动力,④错误。故选C项。2.从不同的时代审美风尚看,唐人崇尚金器,而宋人则喜欢天青色的瓷器;唐人喜欢炫丽,而宋人则喜爱淡雅。宋代的汝窑闻名遐迩,汝窑的天青色与唐代金灿灿的器皿相比,可以概括为是一种简朴主义的返璞归真。从中可以看出( )A.同一事物在不同时代会有不同的特点B.哲学上的价值是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C.不同事物中的不同矛盾会有相同之处D.从复杂到简单是事物发展的重要途径例2:2.答案:B 解析:唐人崇尚金器,而宋人则喜欢天青色的瓷器;唐人喜欢炫丽,而宋人则喜爱淡雅。可见,哲学上的价值是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B项符合题意。A、C两项材料没有体现。从复杂到简单并不能理解为是事物发展的重要途径,D项说法不严谨。 专题二十三 实现人生的价值(精准训练)1.对人的价值的实现与社会和他人的关系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二者是统一的,个人只有在与社会的统一中才能实现个人的自我价值②人的价值的实现完全靠个人的奋斗③人在实践活动中实现自己价值的时候,必须利用社会和他人提供的各种物质条件和知识成果④只有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他人的关系,才能在奉献社会中实现自己的价值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雷锋精神伴随着无数人的成长,今天的我们,站在新征程上要深刻把握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学习雷锋精神,吸取奋进的力量,代代传承下去。这说明( )“我是人民的勤务员,自己辛苦点,多帮人民做点好事,这就是最大的快乐和幸福。” ——雷锋①人的真正价值在于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②要把握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赓续红色血脉③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向导,对实现人生价值具有促进作用④积极投身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要在他们心里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让他们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践中让人生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从哲学上看,这里强调引导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是因为( )①价值观是衡量价值判断正确与否的尺度②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有驱动和制约作用③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④价值观作为社会意识,能反作用于社会存在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4.在实现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历史时期,弘扬“爱国爱乡、海纳百川、乐善好施、敢拼会赢”的福建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这说明( )①先进的社会意识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②正确的价值观是指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价值观③正确的价值观可以转化为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力量④符合规律的社会意识能够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5.有人认为,既然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因人而异,那么,人们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就无所谓对错。这一观点( )A.正确,因为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属于主观范畴B.正确,因为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有主体差异性C.错误,因为衡量人们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正确与否有客观标准D.错误,因为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6.最高人民法院曾多次强调,在民事审判领域,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充分发挥司法裁判的惩恶扬善功能,坚决同“和稀泥”做法说不,让全社会充满正气正义。在行政审判领域,要支持、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积极促进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依法维护涉诉群众合法权益,服务法治政府建设。这表明( )①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②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③价值判断应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标准④人们的行为选择受其价值观念的影响A.①④ B.①② C.③④ D.②③7.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的意见》提出,突出品德、能力、业绩导向,克服以往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的倾向,推行代表作评价制度,注重标志性成果的质量、贡献、影响。这一意见反映的价值观道理有( )①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②价值观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③正确的价值判断必须以正确的价值选择为前提④是否符合社会发展规律是价值选择的最高标准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8.如图漫画告诉我们( )A.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B.不同的价值观对我们人生道路的导向不同C.人对事物价值大小的判断受主观因素影响D.正确的价值判断和选择的标准会因人而异9.习近平主席在回答意大利众议长菲科的提问时,以“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深情表达赢得广泛赞誉。“无我”是一种大境界、大格局,“不负人民”是一种大作为,大境界造就大胸怀,大格局成就大作为。他用不忘初心的精神状态彰显着“无我”之大境界,用以干为先的奋斗姿态成就着“不负人民”之大作为。习近平主席的言行告诉我们( )①人生的全部价值在于追求“无我”之大境界,承担对社会的责任②人生价值包括贡献和索取两方面,是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③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无我”格局方能成就大作为④人生价值的实现需要在正确价值观的指引下顽强拼搏、奋斗不息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0.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需持续抓好“四史”教育,引导人民知史爱党、知史爱国,重点要抓好青少年教育群体,引导他们坚定理想信念,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重点抓好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是因为( )①理想信念是价值选择的最高价值标准②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正确价值观的指引③正确价值判断是正确价值选择的基础④理想信念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部署。当前,一些乡村仍存在留不住乡情、记不住乡愁,环境污染严重、自然生态退化等问题严重制约了乡村振兴。求治之道,莫先于正风俗。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乡风习俗是一个地域的生活文化,是农村精神家园的特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文明是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主体,村庄是乡村文明的载体,耕读文明是我们的软实力,要保留乡村风貌,坚持传承文化。”我们要发挥传统文化在农村底蕴深厚、流传久远的优势,摒弃铺张浪费、厚葬薄养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倡导现代文明理念和生活方式,注重培育良好生活习惯和文明乡风,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乡风文明建设是乡村振兴的灵魂和保障。结合材料,运用价值观的知识说明倡导文明乡风的理由。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近年来,某市政府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强化政策法规、业务知识等培训,使平等、公正、法治和服务的理念成为领导干部的自觉追求,实现了行政审批“高效率、零投诉”,改变了过去权力行使过程中的一些严重损害人民利益的现象,从而使权力转变成造福民生的动力。《大学》是一篇论述儒家修身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文,全文文辞简约,内涵深刻,影响深远。“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构成了《大学》的基本思想和“纲领”,今天仍然可以作为衡量党员干部思想修养的重要标准。结合材料,运用实现人生价值的有关知识,分析为官者为什么要达到上述标准。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C解析:①③④: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人在实践活动中实现自己价值的时候,必须利用社会和他人提供的各种物质条件和知识成果。只有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他人的关系,才能在奉献社会中实现自己的价值,因此,人的价值的实现与社会和他人的关系是统一的,个人只有在与社会的统一中才能实现个人的自我价值,①③④符合题意。②:人的价值的实现离不开社会和他人提供的各种物质条件和知识成果,人的价值只能在社会中实现,②说法错误。故选C。2.答案:D解析:①错误,人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②正确,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因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而变化,雷锋精神伴随着无数人的成长,今天的我们,站在新征程上要深刻把握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吸取奋进的力量,要把握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赓续红色血脉;③错误,价值观有正确与错误之分,正确的价值观对实现人生价值具有促进作用;④正确,“我是人民的勤务员,自己辛苦点,多帮人民做点好事,这就是最大的快乐和幸福。”这句话表明,积极投身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故选:D。3.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价值观的相关知识。引导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是因为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有驱动和制约作用,价值观作为社会意识,能反作用于社会存在,②④正确切题。衡量价值判断正确与否的尺度为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以及是否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①说法错误。材料没有体现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③与题意无关。故选B。4.答案:B解析:在审题过程中找到“福建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这表明”等题眼,明确题干强调社会精神力量的作用,因而①③表述正确且符合题意。正确价值观是指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及人民根本利益的价值观,②理解错误;社会意识是一种精神力量,通过实践活动才能转化为物质力量,④表述错误。5.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标准。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作出正确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客观标准,C符合题意。6.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①不选。材料并未涉及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②不选。充分发挥司法裁判的惩恶扬善功能,让社会充满公平正义,积极促进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依法维护涉诉群众合法权益,这表明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应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标准,③正确。人们的行为选择受其价值观念的影响,因此,在民事审判领域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充分发挥司法裁判惩恶扬善功能,坚决同“和稀泥”做法说不,④正确。7.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这一意见反映了价值观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①②符合题意;价值判断决定价值选择,正确的价值选择必须以正确的价值判断为前提,③说法错误;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要求我们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④说法错误。故选A。8.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A不合题意,漫画未涉及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B不合题意,漫画未涉及不同的价值观对我们人生道路的导向不同;C符合题意,漫画中不同的主体对同一事物的价值产生了不同的认识,这说明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主体差异性,人对事物价值大小的判断受主观因素影响;D错误,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而不是因人而异。9.答案:D解析:③④:“无我”是一种大境界、大格局,也是一种正确的价值观,“不负人民”是一种大作为,也是一种立场,大格局成就大作为,说明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我们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在正确价值观的指引下顽强拼搏、奋斗不息,③④正确。①:人生的全部价值包括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①错误。②:材料不涉及自我价值(索取)这一方面内容,②排除。故选D。10.答案:C解析:②③: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重点要抓好青少年教育群体,引导他们坚定理想信念,是因为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正确价值观的指引,正确价值判断是正确价值选择的基础,②③符合题意。①:价值选择的最高价值标准是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①错误。④: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运动,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矛盾运动,④错误。故选C。11.答案:①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倡导现代文明理念和生活方式能提升乡村社会的文明程度。②价值观影响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影响人们的行为选择。开展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引领人们作出正确的价值选择,推动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③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树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推动乡村生态环境的好转,绿色发展助推乡村振兴。④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倡导文明乡风,振兴乡村,能真正留住乡情、记住乡愁。解析:乡风文明建设是乡村振兴的灵魂和保障。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价值观的知识说明倡导文明乡风的理由。可结合材料中“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从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方面,说明倡导现代文明理念和生活方式能提升乡村社会的文明程度,促进乡村振兴;可结合材料中“我们要发挥传统文化在农村底蕴深厚、流传久远的优势,摒弃铺张浪费、厚葬薄养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 从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影响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影响人们的行为选择等方面,说明开展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有利于引领人们作出正确的价值选择,推动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可结合材料中“倡导现代文明理念和生活方式,注重培育良好生活习惯和文明乡风,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从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必须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方面,说明倡导文明乡风,有利于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推动乡村生态环境的好转,让人们能真正留住乡情、记住乡愁。12.答案:①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是人生的重要向导。为官者只有明明德,才能正确认识和行使权力,正确认识和处理自己与人民的关系,才能把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②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要尊重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为官者要坚持真理,崇尚科学,才能切实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以人民利益为先,才能使权力成为造福民生的动力,避免权力滥用。③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为官者只有明确为官之道,才能为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事业作出重大贡献。解析:价值观、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标准、人的价值。第一步:明确设问指向——为官者为什么要达到上述标准。第二步:提取关键信息,联系实现人生价值的知识进行分析。明明德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是人生的重要向导;“强化政策法规、业务知识……成为领导干部的自觉追求”“亲民”→正确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标准、人的价值。2专题二十三 实现人生价值考点一:价值及人的价值1.价值(1)指客体对主体的积极意义,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积极功能和属性。(2)强调客体功能、属性与主体(不一定是人)需要之间的匹配程度。2.人的价值的内涵3.区分人的价值与物的价值比较 人的价值 物的价值构成双方 都是人,涉及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他人的利益关系 一方是人,另一方是物满足主体需要的方式 以个人创造出物的价值来满足主体的需要,具有主观能动性 以自身因素或属性来直接满足主体需要,是被动的、无意识的价值关系 复杂,人既是主体,又是客体,既满足他人的需要,又满足自身的需要 单一,是需要与被需要、满足与被满足的关系地位 高 低4.人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关系关系 社会价值 自我价值区别 含义 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体现 人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即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社会、他人和自己的需要。这是人的真正价值 通过自己的活动,付出了心血和劳动,满足了社会和他人的需要,同时自己也获得相应的劳动报酬,得到社会对自己价值的承认,从而实现了自我的满足地位 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是第一位的 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处于从属地位联系 (1)人生价值的两个方面是辩证统一的,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处于首要地位;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本前提和条件。(2)人生价值两个方面的辩证统一关系要求我们既要强调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和责任,又不能否认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人生价值的实现必须从这两个方面的关系中体现出来,缺一不可。(3)要承认人生价值的多层次性。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有大有小,因而人生价值也是多层次的。而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又可分为物质贡献和精神贡献两个方面考点二:价值观及其导向作用(1)价值观的含义:它是指人们在认识各种具体事物价值的基础上,形成的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2)价值观的导向作用。①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有重要导向作用。a.价值观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价值观不同,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就不同。b价值观影响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影响人们的行为选择选择正确,才能在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取得成功;选择错误,就会遭到失败。②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向导。a.一个人走什么样的人生道路,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方式,都是在一定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指导下进行的。b.价值观不同,人们在面对公义与私利、生与死等冲突时作出的选择也不同。③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和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标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和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精神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考点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4)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基础工程。(5)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①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②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③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考点四: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1.正确把握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关系价值判断是价值选择的基础,要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进一步作出价值选择。二者既不能混为一谈,也不能颠倒顺序。二者的关系如图:2.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特点比较 社会历史性 阶级性 主体差异性内涵 随着时空的推移和条件的改变,一定事物的价值以及人们关于它的价值观念也会发生变化,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会因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不同 在阶级社会中,面对同一事物或行为,不同阶级和阶层的人会作出不同的甚至截然相反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往往因人而异。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可能作出不同的价值评价。面对同一问题,人们的不同表现体现出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差异,产生不同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冲突要求 正确评价历史和现实中的各种价值观念,防止简单化和片面化倾向;价值观念与时俱进 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作出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明确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标准,分辨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3.作出正确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标准标准 原因 要求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①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是社会存在在不同人的头脑中反映的产物,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②人们选择的目标能否实现,实现的程度如何,取决于人们的认识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的必由之路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①面对同一问题,人们的不同表现体现出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差异,产生不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冲突。②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把献身人民的事业、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最高的价值追求考点五:价值的创造与实现1.劳动与奉献的关系2.实现人生价值项目 内容 原因 如何做根本途径 弘扬劳动精神,实现人生价值 人只有在劳动中才能创造和实现自己的价值 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客观条件 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创造和实现价值 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 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才能在奉献社会中创造和实现自己的价值主观条件 在砥砺自我中创造和实现价值 意识的能动作用;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向导 ①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②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努力增长自己的才千,全面提高个人素质。③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正确价值观的指引。④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需要锤炼品德修为,不断打牢道德根基3.影响人生价值实现的因素(1)客观因素①客观规律。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的必由之路。②客观条件。充分利用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③社会实践。积极投身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2)主观因素①站在正确的立场上。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把献身人民的事业、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最高的价值追求。②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一定的客观条件下,主观能动性发挥得越充分,个人条件越成熟,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就越大,人生也就具有更大的价值。③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④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有正确价值观的指引。⑤需要锤炼品德修为,不断打牢道德根基。1.价值、人生价值、价值观的比较、项目 价值 人生价值 价值观区别 涵义 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积极功能和属性 包括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与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两个方面,真正的人生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人们在认识各种具体事物价值的基础上,形成的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涵盖范围 涵盖各个不同领域事物的价值,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普遍性,属于客观范畴 只涵盖人生领域的价值 是对价值的主观反映,属于主观范畴联系 价值对人生领域的具体体现就是人生价值,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形成价值观考法2. 正确认识影响人生价值的创造与实现的两大因素客观因素 客观规律 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的必由之路客观条件 在实践活动中必须利用社会和他人提供的各种物质条件和知识成果社会实践 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主观因素 坚持的立场 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个人素质 努力增长自己的才干,全面提高个人素质,把握难得的人生机遇,为人生价值的创造和实现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1.人民音乐家冼星海曾说过:“每个人在他生活中都经历过不幸和痛苦,有些人在苦难中只想到自己,他就悲观、消极,发出绝望的哀号;有些人在苦难中还想到别人,想到集体,想到祖先和子孙,想到祖国和全人类,他就得到乐观和自信。”其中蕴含的唯物史观道理是( )①价值观源自于对个人生活遭遇和处境的反思②价值观对社会与人生有重要的驱动和制约作用③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④基于个人利益形成的价值选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从不同的时代审美风尚看,唐人崇尚金器,而宋人则喜欢天青色的瓷器;唐人喜欢炫丽,而宋人则喜爱淡雅。宋代的汝窑闻名遐迩,汝窑的天青色与唐代金灿灿的器皿相比,可以概括为是一种简朴主义的返璞归真。从中可以看出( )A.同一事物在不同时代会有不同的特点B.哲学上的价值是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C.不同事物中的不同矛盾会有相同之处D.从复杂到简单是事物发展的重要途径3.一段时间以来,社会上出现了所谓的“国进民退”“民营经济退场论”等错误认识,对社会信心和发展大计都带来不良影响:为此党中央反复强调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促进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共同发展的决心都是毫不动摇的。这说明( )①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②正确的价值判断要遵循社会发展的规律③正确的价值判断要以正确的价值选择为基础④正确的价值判断应坚持真理和价值标准的统一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4.习近平主席在回答意大利众议长菲科的提问时,以“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深情表达赢得广泛赞誉。“无我”是一种大境界、大格局,“不负人民”是一种大作为,大境界造就大胸怀,大格局成就大作为。他用不忘初心的精神状态彰显着“无我”之大境界,用以干为先的奋斗姿态成就着“不负人民”之大作为。习近平主席的言行告诉我们( )①人生的全部价值在于追求“无我”之大境界,承担对社会的责任②人生价值包括贡献和索取两方面,是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③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无我”格局方能成就大作为④人生价值的实现需要在正确价值观的指引下顽强拼搏、奋斗不息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5.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委宣传部干部、驻村第一书记黄文秀同志研究生毕业后,放弃大城市的工作机会,毅然回到家乡,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倾情投入、奉献自我,用美好青春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谱写了新时代的青春之歌,中共中央追授黄文秀同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黄文秀同志的先进事迹告诉我们( )①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全面提高个人素质②个人要在服务和奉献社会中实现人生价值③实现人生价值要砥砺自我,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④实现个人价值需要借助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C解析: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是一定社会存在的反映,价值观的形成离不开历史条件,一定的社会存在决定一定的社会意识,决定价值观念的形成,①错误。“有些人在苦难中只想到自己,他就悲观、消极,发出绝望的哀号;有些人在苦难中还想到别人,想到集体,想到祖先和子孙,想到祖国和全人类,他就得到乐观和自信”,这说明价值观对社会和人生有重要的驱动和制约作用,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②③正确。社会的基本矛盾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动力,④错误。故选C项。2.答案:B解析:唐人崇尚金器,而宋人则喜欢天青色的瓷器;唐人喜欢炫丽,而宋人则喜爱淡雅。可见,哲学上的价值是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B项符合题意。A、C两项材料没有体现。从复杂到简单并不能理解为是事物发展的重要途径,D项说法不严谨。3.答案:C解析:②④:社会上出现了所谓的“国进民退”“民营经济退场论”等错误认识,为此党中央反复强调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促进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共同发展的决心都是毫不动摇的,这说明正确的价值判断要遵循社会发展的规律,正确的价值判断应坚持真理和价值标准的统一,②④符合题意。①:人们对民营经济产生了不同观点,说明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主体差异性,没涉及社会历史性,①排除。③:价值判断是价值选择的基础,③错误。故选C。4.答案:D解析:③④:“无我”是一种大境界、大格局,也是一种正确的价值观,“不负人民”是一种大作为,也是一种立场,大格局成就大作为,说明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我们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在正确价值观的指引下顽强拼搏、奋斗不息,③④正确。①:人生的全部价值包括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①错误。②:材料不涉及自我价值(索取)这一方面内容,②排除。故选D。5.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价值的创造与实现。黄文秀同志毕业后毅然回到家乡,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倾情投入、奉献自我,这表明个人要在服务和奉献社会中实现人生价值,实现人生价值要砥砺自我,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②③符合题意。①说法正确但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材料未强调实现个人价值需要借助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④不符合题意。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专题二十三 实现人生的价值——2024届高考政治解锁大单元一轮复习专题训练.docx 专题二十三 实现人生的价值——2024届高考政治解锁大单元一轮复习(教案).doc 专题二十三 实现人生的价值——2024届高考政治解锁大单元一轮复习(课件).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