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地貌的观察-地貌观察的顺序和内容 教案( 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2 地貌的观察-地貌观察的顺序和内容 教案( 表格式)

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
备课组名称 高一地理 周次
本节 教学内容 4.2地貌的观察
本节 教学目标 【区域认知】能够描述不同区域地貌景观的观察方式。 【综合思维】能够描述分析不同地貌景观的特点及成因。 【地理实践力】观察、识别、描述不同地貌特征,具备一定的科学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人地协调观】分析地貌和人类活动的联系,合理利用地貌,促进经济发展。
本节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地貌观察的顺序 教学重点:坡度、坡向的影响
本节内容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本节内容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预设(二课时) 100多年前,詹天佑主持修建我国首条铁路干线——京张铁路。他在勘测八达岭线路段时,发现该路段地形坡度大,火车爬坡困难。他巧妙地将线路设计成“人”字形,不仅成功解决了这一问题,还成为我国铁路建设史上的一个杰作。 “人”字形设计是怎样降低线路坡度的 我们在观察地貌时还应关注哪些方面呢 一、地貌的观察顺序 地貌千姿百态、规模大小不等,规模较大的地貌往往由次一级的地貌组合而成。 1、什么是地貌? 地貌即地球表面各种形态的总称,也能称为地形。 ①五种基本的地形为哪些? 高原、盆地、平原、丘陵、山地 ②五种基本地形的判断和特征 ③不同地形部位的比较 2、地貌观察——→首先要选择观察点和观察路线 观察点:光线沿直线传播,一般宜选择海拔较高处或视野开阔、通视度较好的地点,障碍物比较少。 ①观测者观察方式有三种:平视; 仰视 ;俯视。 ②有两种情况会遮挡观察者视线,影响观察效果: 山体 阻挡;凸坡的影响。 观察路线:一般要根据观察任务、时间等来确定,一般按照从宏 观到微观,或者从整体到局部、从面到点的顺序来进行。 先观察视野内大的地貌 山地、平原 再观察和描述次一级地貌 山岭、河谷 最后描述更小的地貌特征 河岸、陡崖 可利用地形图、遥感影像等辅助观 活动 观察视野内大地貌,判断下列属于五类基本地形中的哪类 按高度和起伏形态,陆地大体分为平原、山地、高原、丘陵和盆地五大部分。 此外,还有由于受外力作用的强烈影响而形成的河流、三角洲、瀑布、湖泊、沙漠等。 活动 观察和描述次一级的地貌,例如山岭、河谷等 活动 描述更小的地貌特征,如河岸、陡崖等 辅助地貌观察手段 地貌观察的手段包括地形图、遥感影像、无人机等。 小结:地貌观察的顺序 小组活动:请根据所学步骤观察右图的地貌 第一步:观察视野内大的地貌。如图甲为山地; 第二步:观察和描述次一级地貌。如图乙1凸岸和图乙2为凹岸,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第三步:描述更小的地貌特征。如图丙为冲积扇,其地貌特征为呈扇形,沉积物由谷口向外由粗变细。 随堂练习 1.下列有关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A.级别高的地貌一定比级别低的地貌面积大 B.级别高的地貌往往包含着更多的低级地貌 C.同一个级别的地貌面积相同 D.青藏高原、四川盆地、东南丘陵和三江平原等都是我国的一级地形区 二、地貌观察的内容 1、高度 甲地绝对高度:1500米 乙地绝对高度:500米 甲、乙两地相对高度:1000米 海拔高度——又称绝对高度,指高(或低)出海面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表示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绝对高度是划分高原、山地、平原等地貌的主要依据 相对高度能够反映地面起伏状况 两地的相对高度: H相=H高-H低 两地间的气温差异:T差=(0.6℃·H相)/100 m 2、坡度 划分坡的重要标准 坡度大小一般用坡度角或者垂直距离和水平距离的比值表示 对生产和生活影响巨大 坡度大小=坡度角= 坡度大小的识别 影响因素:比例尺、等高距、等高线的疏密 同一幅图(比例尺、等高距相同):等高线密→坡陡;等高线疏→坡缓 坡度大小的影响 坡地耕作容易引发水土流失。特别是在坡度大于15°的坡地上耕作,由于破坏了原有植被,一旦遇到暴雨,土壤侵蚀极为严重。 修筑梯田可减缓坡度对农业的影响 受机车牵引动力的限制,公路、铁路的选线均受到坡度的限制,通过增加线路的长度,来降低线路的坡度。 再如,山谷中修建公路要避开陡坡,降低坡度,尽量沿等高线修建,所以一般呈现“之”字形。 地貌特征(高度和坡度的组合,能够反映地貌的形态特征) 相对高度大、坡度大的地貌,一般比较陡峭 高度小、坡度小的地貌,一般比较平缓 3、坡向 一般分为阳坡和阴坡,迎风坡和背风坡 不同坡向,光照、降水条件等存在差异,进而影响植物的生长 焚风 焚风是由于空气作绝热下沉运动时,因温度升高湿度降低而形成的一种干热风 。 焚风常出现在山脉背风坡,由山地引发的一种局部范围内的空气运动形式——过山气流在背风坡下沉而变得干热的一种地方性风。在高压区,空气下沉也可产生焚风。 4、地貌观察的其他要素 除了观察高度、坡度、坡向等形态要素,还要注意观察地貌的形状、面积、空间分布状况等。 无论是单一地貌,还是区域地貌,都要观察地面起伏状况和破碎程度;例如,我国西南山区地面起伏较大,地形较为破碎。 随堂巩固 一百多年前,詹天佑主持设计修建京张铁路时遇到了很多难题,其中最大的难题就是修筑从南口到八达岭一带的铁路。读图,完成1~2题。 1.京张铁路八达岭段采用“人”字形铁路的主要原因是( C ) A.河流较多,河谷深邃 B.地质条件复杂,多地震 C.沿线地势陡,坡度大 D.发展沿线旅游业 2.下列有关“人”字形铁路的意义,叙述正确的是( B) A.增加了施工的强度和难度 B.降低了线路的坡度 C.增加了工程建设费用 D.增加了工程量 认识区域地理特征的最好方法就是利用地图,地图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下图是世界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读图,完成3 ~ 4题。 3.据图推测,甲地所在等高线海拔为( B ) A.300米 B.400米 C.500米 D.600米 4.下列关于图中丙、丁两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A.丙地坡度大于丁地 B.丙地海拔高于丁地 C.丙地光照强于丁地 D.两地比例尺不同 下图为我国东部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该地夏季盛行东南风。读图,完成5~6题。 5.下列四地中,降水最多的是( D )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6.调查发现,某类植物在乙地生长好,在甲地生长差,其原因最可能是( C ) A.甲地位于阴坡,光照不足 B.甲地位于背风坡,降水少 C.乙地位于阴坡,蒸发量小 D.乙地位于背风坡,光照足 7.读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单位:m),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白水河的流向为__自东向西 (2)简述图示地区地形、地势的基本特征。 该地区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北、东、南三面地势较高,中部为谷地,地势较低。 (3)依据图中提供的信息,说明甲、乙两村所处位置的相同点。 ①海拔为300~400 m; ②位于山麓谷地中; ③有河流流过; ④白水河北岸; ⑤谷口朝南。 (4)某学校两组同学进行登山比赛,分别沿B、C线路攀登龙山和虎山,有人建议将出发地设在A点。你认为是否合理?并简述理由。 合理。理由:两条路线的水平距离相同或实际距离相近;攀登的相对高度相同或两山海拔相近。 或不合理。理由:C线路等高线比B线路等高线密集,说明该线路的坡度较陡,攀登难度较大。
板书
本周教学 内容“一科一辅”习题处理 课时作业
本周教学内容中需集中讨论的疑难问题 坡度和坡向的影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